(共27张PPT)
——读《长老统治》
教化!教化?
根据光绪《信宜县志》卷一风俗载:“城市家悬彩灯,亲朋俱赏萧鼓,歌讴ōu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春节已至,你和小外甥小景一起参加“年例”,面对乡村的种种民俗礼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小景既好奇又充满疑惑,请你陪着他一起,走进“乡土中国”,一同打开“教化权力”之门,完成“教化权力”研究小报告。
春节剧场
小景:6岁,小学一年级
我: 16岁,高中一年级
教化!
——理解教化权力在乡土社会的内涵
(学习目标1)
权力名称 发生背景 存在目的 权力性质 乡土社会对应特点 权力在乡土社会的地位
横暴权力 社会冲突 谋得剩余的经济利益 压迫
同意权力 社会合作 谋得分工的经济利益 契约
教化权力
时势权力 社会变迁 应付新的环境 支配
拘束的
小到关门的
没有足够的剩余
关门自给
容易安定
最不发达的
重要的
社会继替是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长老统治》第2段
思考:
1.教化权力发生的背景?
A社会冲突
B社会合作
C社会继替
D社会变迁
个人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一代一代人接替继承,社会就会长久存在。代与代之间的接替继承就是“社会继替”。
C
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寄寓于此的这一阵子,久暂相差不远。但是这个逆旅却是有着比任何客栈、饭店更复杂和更严格的规律。没有一个新来的人,在进门之前就明白这一套的······每个要在这逆旅里生活的人就得接受一番教化,使他能在这些众多规律之下,从心所欲而不碰着铁壁。
——《长老统治》第2段
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
——《长老统治》第6段
使被教化者从心所欲不碰着铁壁
为了社会
为了被教化者
思考:
2.教化权力存在的目的?
思考:
3.教化权力的性质?
利人
如果说教化过程是剥削性的,显然也是过分的。我曾称这是个“损己利人”的工作,一个人担负一个胚胎培养到成人的责任,除了精神上的安慰外,物质上有什么好处呢?至少是一件打算得不大精到的亏本生意。
——《长老统治》第5段
(利于被教化者)
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长老统治》第9段
思考:
4.在乡土社会中,谁拥有了教化权力?
年长的人
费孝通用了新名词,叫“长老”。“长老”在宗教里面有这个群体,即富有教化权威和责任的人,通常也是资历深厚的年长者。
5.在乡土社会中,为什么年长的人可以拥有教化权力?
(乡土社会的特点)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长老统治》第8段
文化象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
——《长老统治》第9段
乡土社会:少变稳定
年长的人:先发生过
权力名称 发生背景 存在目的 权力性质 乡土社会对应特点 权力在乡土社会的地位
横暴权力 社会冲突 谋得剩余的经济利益 压迫 没有足够的剩余 拘束的
同意权力 社会合作 谋得分工的经济利益 契约 关门自给 小到关门的
教化权力
时势权力 社会变迁 应付新的环境 支配 容易安定 最不发达的
社会继替
使被教化者受利
利人
稳定少变
年长先历
重要的
剧场一·小景问剧情
小景:为什么这几个人可以坐着?
我:?
对话参考:
乡土社会
教化权力
伯仲叔季
子不教,父之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
剧场一·小景问剧情
小景:为什么这几个人可以坐着?
我:因为他们年长。在乡土社会,变化极少,年长的人经历事情的时间比你早,你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年长的人那里得到答案,因此年长的人拥有教化你的权力,也就是教化权力,他们被成为长老,所以可以坐着。
父亲比孩子年龄大,必须担负起教化孩子的责任,因此才有了“子不教,父之过”。三人行,一定会有年龄比你大的人,懂得的自然比你多,你要虚心接受教化,因此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老人常说,“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这句话意味着老人认为自己经历的比年轻人多。在乡土社会中,按排行称为伯仲叔季,不像英语统称为uncl,长幼有序,不可混乱,这也是教化权力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在稳定的文化中,“老”意味着经验多、见识广,年长的人在变动很小的乡土社会自然而然得拥有了教化权力。因此,图中拥有教化权力的老人可以坐着。
拓展阅读:教化权力的代表人物——白嘉轩
拓展阅读:教化权力的代表人物——白嘉轩
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族长。在白鹿原上,他创办学堂,教化族人,创立乡约,规劝百姓。
在白鹿原上,白嘉轩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祠堂内,他是众人尊敬的执法者,是伦理道德的监管者。白嘉轩以他挺拔笔直的腰杆神情严肃地走过村里,带着巨大的精神震慑力,村中的男女老少投来敬畏的目光,是“白鹿村难以撼动的宗族之长”。他以族长的身份,维护宗族秩序,教化群众,让白鹿原变成了祥和欢乐的聚居地。
教化权力在稳定的乡土社会中起到积极意义!
剧场二·小景问教化
小景:我大致明白了你说的意思。可是,太详细了,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什么是教化权力?
我:?
对话参考
横暴权力:你打我,我打你,总有一个受伤。
同意权力:你管我,我管你,我们互相监督。
时势权力:我彷徨,你出现,你是我的英雄。
教化权力:你教我,我教他,我们生生不息。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
——《长老统治》第11段
教化?
——探究教化权力在当下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2)
剧场三·小景问长老
小景:你说的是以前,现在谁是“长老”?
我:?
背离传统的苦果,我们似乎已经吃得不少了。但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在新环境下既承接传统,又做出符合现代的新的价值的组合,是时代知识分子要面对的课题。
——陈心想《走出乡土》
参考资料:
教育学界有个争论,即孩子是自由发展好,还是需要家长指导。自由发展一派认为,孩子要有快乐的童年,让其自由发展,家长不该管。而拉鲁的研究发现,中产阶级家长都在管着自己的孩子,从在学校的学习方法、考试、与老师的互动,甚至选课,当然还有大学及专业的选择等无所不包,因为他们对此都有着自己的经验,也有资本,所以孩子在他们的指导下,大多数都能发展不错,到而立之年,可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错的经济收入、较满意的小家庭。再看那些寒门子弟,父母往往都不具有指导孩子的能力,他们也不了解教育和学校机构运作的规则。这些孩子即使很用功,也往往成绩不佳,进不了好大学,或者很难毕业,容易成为无家可归者,甚至在街头吸毒流浪,不仅生活习惯不好,经济收入低下,而且很难组成家庭。
——《父母要当孩子的“贵人”》
参考资料:
2015 年以来,乡贤一词不断见诸中央文件。
2015 - 2017 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新乡贤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的表述; 2018 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剧场三·小景问长老
小景:你说的是以前,现在谁是“长老”?
我:是德高望重的长老——老人。凭借常年以往积累下来的威望,在乡里人发生矛盾或纷争时,为人处世公平、公正、刚正不阿的人,而他们往往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老人用自己的传统文化、仁义信义、勇敢坚韧等在变迁的社会中依然适用的稳定文化教化后人。
我:是永不退位的长老——父母。在当下社会,父母的经验和知识,成了孩子发展的文化资本。并且,父母可以当之无愧称之为最符合“利人”性质的长老,因此我们才经常听到了“为你好”这一类彰显教化本质的话语。父母的教化权力,我们似乎可以归为走出乡土后在当下社会的“长老统治”领地。
我:是回归乡土的长老——乡贤。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长老的教化权力势必要被打破 ,信息通过互联网已传入千家万户,此时的乡村社会更需要能人、有才华的人群回流,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民政策吸引外地成功人士返乡,例如现代贤回归,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 ,有知识有阅历则更会让人信服,也会更好发挥人生价值。
小景:原来在当下社会,教化权力依然发生着它的作用!
剧场四:小景问趋势
我:随着我国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乡村地区的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市场化趋势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经验大多都是先辈口口相传而得 , 并且在封闭 性较强、流动性较弱的社会,靠经验足以维持日常生存。当市场经济的风潮席卷而来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随之改变,每个人不再是不依附他人而存在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也发生 了改变 ,基于相互默认基础上的契约,一方有义务完成约定的事务,同时也有权力让对方履行义务。用费先生的同意权力解释最为恰当,这也寓意着未来乡村权力结构中同意权力的比重势必加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化权力在当下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景:在当下社会,教化权力依然发生着它的作用。但是,当下社会,权力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呢?为什么?
我的内心独白
外甥的问题对我而言有点难度。看来,我要针对“教化权力”研究得更透彻一些,趁着假期多阅读书籍,例如陈心想的《走出乡土》、陈文忠的《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鲁西奇的《中国古代乡村的长老及其权力》等,争取写成研究性小报告。
(课后作业)
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
——温儒敏
初步接触社会科学论著,扩展知识面,因此标准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坚持读完,对书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温儒敏
自我评价量表:
序号 内容 分值 自评
1 我能在课前坚持读完《长老统治》。 20
2 我能在课堂上参与全体读书、参与全体回答、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问题思考。 20
3 我能大致明白教化权力在乡土社会的内涵。 40
4 我能大致明白教化权力在当下社会的意义。 10
5 我愿意尝试提出《乡土中国》中的其他探究问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