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滨湖校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素质拓展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1-3题。
1.仅考虑太阳能蕴含量,我国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华北平原
2.据图,太阳辐射能最少的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3.上述地区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是( )
①盆地地形,河流多,空气中水汽多且水汽不易扩散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④纬度高,气温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从当地时间2022年8月3日开始,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法格拉达尔火山持续喷发,硝烟弥漫,熔岩不断从火山周围的地裂缝中流出,同时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4-6题。
4. 此次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 )
A. 甲层 B. 乙层 C. 丙层 D. 丁层
5. 火山喷发后该地区对流层( )
A. 厚度变薄 B. 臭氧含量增加 C. 大气成分改变 D. 对流运动旺盛
6. 火山喷发后,当地(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大气反射减弱 D. 昼夜温差减小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于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完成7-8题。
7. 关于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的大气层,正确的叙述是( )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 大气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D. 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
8. 甲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上海某中学校园内有块“稀树草坪”,四季常青。冬季的早晨常有白霜覆盖,白茫茫一片,甚是好看。细心的同学发现树叶和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据此完成9-10题。
9.霜出现的前天晚上,天气最可能是( )
A.晴朗无风 B.多云无风 C.晴朗有风 D.多云有风
10.树下的草坪没有结霜,原因是( )
A.大树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B.大树底下没有植被生长
C.大树底下土壤深厚肥沃 D.大树底下地面辐射强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11-13题。
11. 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夏季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海陆间气压差异 B. 高低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C. 纬度位置影响 D. 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13. 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读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 此时A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
A. 北风 B. 东风 C. 西风 D. 南风
15. AB两地风力大小及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 A地风力大,气压高 B. A地风力大,等压线密集
C. B地风力小,气压低 D. B地风力小,海洋摩擦力小
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下图为“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水汽输送 B. 降水 C. 下渗 D. 植物蒸腾
17. 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缓解城市内涝②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18-19题。
18. 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 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 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19.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减小
C. 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 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下图为海水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代表海水密度的序号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①海陆分布 B.①温度 C.②洋流 D.③降水
21.图示海水温差能最丰富的是( )
A.a B.b C.c D.d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22-23题。
22.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②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③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可保持高潮位④河口受海洋盛行风的影响,盛行风顺潮助推潮位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C.巨型远洋轮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
D.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24-26题。
24. 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25. 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岩石、水文 B. 地形、植被 C. 土壤、地形 D. 气候、植被
26. 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上图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
A. 峰丛、峰林、孤峰 B. 孤峰、峰丛、峰林
C. 峰丛、孤峰、峰林 D. 孤峰、峰林、峰丛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27~29题。
27.②坡是( )
A.迎水坡,流速慢 B.迎水坡,流速快 C.背水坡,流速慢 D.背水坡,流速快
28.图示沙波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②坡和④坡 D.①坡和③坡
29.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在原地 D.往复摆动
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下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0~32题。
30.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31.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
A.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B.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
C.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 D.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
32.推测芬迪湾好望角海岸带( )
A.堆积物粒径小 B.砾石分布较多 C.潮差变化较小 D.淤泥层较厚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33-34题。
3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3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读下图“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1)A、B 两地受热的是____,易形成降水天气的是____。
(2)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37. 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做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下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请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甲同学考察归来呈现的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____,此外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黄土颗粒由西北到东南依次变____(粗或细)。
(2)乙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站在温度高达65℃的地面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____图(填数字),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态上,迎风坡地带比较____(陡、缓)。
(3)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丙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较景现处的主要岩石类型是________。
3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西藏米林的爬升沙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旁。该地区夏季降水丰富,冬春季节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下图为米林爬升沙丘剖面图。
(1)分析米林爬升沙丘沙子的来源。
(2)说明米林爬升沙丘从底部到顶部沙子颗粒大小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合肥一中滨湖校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素质拓展训练(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A 2.B 3.C 4. B 5. C 6. D 7. B 8. B 9.A 10.A
11. D 12. D 13. B 14. D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B
21.A 22.A 23.C 24. A 25. A 26. D 27.D 28.D 29.A 30.D
31.A 32.B 33.B 34.C 35.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1)B B (2)④ ⑤ (每空1分,共4分)
37. (1)A 流水侵蚀 风积/风力堆积 细
(2)④ 风力堆积 缓
(3)③ 石灰岩 (每空2分,共18分)
38.(1)河流挟带的泥沙淤积,形成河漫滩和沙洲;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和沙洲裸露,成为沙源地。(4分)
(2)沙丘底部沙子颗粒较大,沙丘顶部颗粒较小。原因:米林爬升沙丘主要是受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随着山坡高度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颗粒较大的沙粒沉积在底部,颗粒较小的沙粒沉积在顶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