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期末复习卷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填空题(共24分)
1.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 )力的作用。
2.小强同学使用橡皮筋制作了橡皮筋动小车,小强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
3.冰壶比赛时,运动员在冰壶的前方不停刷冰,这是为了( )(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4.在制作小车时,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要学会( )。
5.在绘制小车设计图时,为了全面反映小车的结构,可以从( )画出小车并标注一下小车主要部分的( )。
6.橡皮筋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
7.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 )的力,这个力叫( )。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 )。
8.如图所示,小车的动力是( )。当用气球驱动小车时,气球的喷气方向向( )(填“左”或“右”,下同),小车的运动方向向( )。
二、选择题(共24分)
9.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从挂一个垫圈开始,( )增加,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最小的力。
A.一个一个 B.多个多个 C.随意
10.要让气球驱动的小车行驶得更远,下列最合适的做法是( )。
A.增加小车的重量 B.把气球吹得更大 C.改用粗糙的橡胶轮胎
11.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小车不能走直线,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车轴不正 B.两个轮胎花纹不同 C.橡皮筋绕的圈数太少
1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做法中有错误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用手掂一掂物体,估测一下
B.使用前要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C.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快速拉起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离开桌面
1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摩擦力。下列情况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是( )。
A.在光滑的地板上走路时,鞋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深圳北站始发的高铁,运行中车身与空气间的摩擦力
C.攀岩运动中,运动员手与绳子间的摩擦力
14.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松手后,轮胎在原地快速打滑,失去了大部分的动力,主要是因为( )。
A.小车动力不足
B.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
C.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15.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①评估改进、②制定方案、③明确问题、④实施方案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16.(本题3分)小车在垫圈的重力作用下3秒钟内行驶了50厘米,龙龙想让小车在3秒钟内行驶60厘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增加垫圈数量 B.增加小车的载重 C.更换粗糙的跑道
三、判断题(共16分)
17.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
18.要使气球小车和橡皮筋小车行驶得更远,都需要减小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
19.制作橡皮筋动力小车时,为了缠绕更长的橡皮筋,车身可以长达50厘米。( )
20.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使用的标准单位是克。( )
21.我们给自行车链条喷润滑剂,这样做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22.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的速度无关。( )
23.如果设计制作小车不成功,也是一次有价值的学习。( )
24.测试失败,就代表小车是失败的作品。( )
四、连线题(共4分)
25.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明确问题 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
制定方案 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
实施方案 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评估与改进 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五、排序题(共4分)
26.给设计制作小车的流程排序。
①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②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③制定方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
④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有什么要求
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 )、( )、( )、( )。
六、简答题(共6分)
27.下雨或下雪天时,交通事故更容易发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七、实验题(共10分)
为了探究小车运动具有的能量与坡度大小的关系,龙龙和华华设计了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测量的数据如下:
要改变的因素 实验结果 处理实验数据
木块滑行的距离/厘米 选取的数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坡度小 4.5 4.7 4.9 4.7
坡度中 7.2 7.8 7.4 ?
坡度大 10.1 5.2 9.7 9.7
28.(2分)在做坡度大的实验时,龙龙有一次的实验操作出现失误导致数据错误,错误的数据是(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29.(2分)在实验数据表格中,“?”处选取的数值应该是( )。
A.7.2 B.7.8 C.7.4
30.(2分)通过实验,龙龙和华华发现( )。
A.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B.坡度越大,小车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的距离越远,具有的能量越大
31.(2分)在实验的过程中,龙龙和华华发现小车容易走偏,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车轴不正 B.小车的重量太大 C.接触面不够光滑
32.(2分)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可靠,实验中我们应当确保坡度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如( )等。
八、综合题(共12分)
下面是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的实验数据。
橡皮筋缠绕圈数 小车行驶距离(单位: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距离
2 120 125 115 120
4 166 172 166 168
6 256 260 258 258
33.(2分)从实验记录看,小车行驶距离最长的是( )。
A.橡皮筋缠绕6圈时 B.橡皮筋缠绕4圈时 C.橡皮筋缠绕2圈时
34.(2分)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在地面行驶的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慢,这主要是因为( )。
A.小车受到了重力影响
B.橡皮筋的弹力越来越大了
C.橡皮筋的弹力越来越小了
35.(2分)通过观察发现,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36.(6分)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力越 ,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 ,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产生的力越 ,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 ,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重
2.相反
3.减小
4.分工合作
5.多个角度 尺寸
6.弹力
7.恢复原来形状 弹力 越大
8.反冲力 左 右
9.A
10.B
11.C
12.C
13.B
14.C
15.A
16.A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④ ③ ① ②
27.下雨或下雪时,路面比平时更滑,车辆轮胎与地面的的摩擦力更小,汽车刹车时容易打滑,所以交通事故更容易发生。
28.B 29.C 30.C 31.A 32.小车的重量、木块的大小和位置
33.A 34.C 35.B 36. 大 长 远 小 短 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