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一章 科学入门 选择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一章 科学入门 选择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2 13: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一章 科学入门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 B.药品使用前先看说明书
C.打翻化学试剂只需自行处理 D.通过试嗅检验试剂的性质
2.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 350 米 3
第 1 页(共 10 页)
B.七上科学课本的质量为 350 克
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 75 毫米
D.冬天早晨大气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
3.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C.
B.
D.
4.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有时要求很高,有时要求不高,在不同要求时测量工具的选择很关键,下
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
A.测量标枪的成绩用最小刻度是 1 毫米的刻度尺
B.测量室温选用测量范围是-30℃~50℃的温度计
C.测量玻璃窗的长度用学生铅笔袋中的塑料直尺
D.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
5.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6.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 2.23 厘米、2.22 厘米、2.83 厘米、2.23 厘米,
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 厘米 B.2.227 厘米 C.2.2267 厘米 D.2.23 厘米
7.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 2.12 cm、2.13 cm、2.13 cm、
2.44 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 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21 cm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
12.36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25cm B.12.35cm C.12.4cm D.12.353cm
9.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稀硫酸
C.加热 D.洗涤试管
10.有甲、乙、丙三种量筒,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为甲:500 毫升,10 毫升;乙:100 毫升, 1
毫升; 丙: 50 毫升,1 毫升。现要量取 42mL 水, 应选择上述哪一种量筒进行测量( )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
11.小金同学很喜欢上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12.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若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小 B.无影响 C.偏大 D.都有可能
第 2 页(共 10 页)
13.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 2cm3 和 1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
读数分别是 13.8cm3 和 13.9cm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 1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 因此精确度更高
14.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 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肓 ”这一说法, 他认为蜜蜂能分辨
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表达交流
15.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 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 是否感觉疲劳; 然后用手去触摸
一下; 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定计划
16.下列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 B.烧杯 C.试管 D.烧瓶
17.教室里的一盆君子兰,叶片变黄,显出病态, 小明认为可能是缺少氮肥所致。小明的这一观点在科
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得出结论
18.有一量杯, 它的 200mL 的刻度线的高度为 h,那么它的 100mL 处的高度为( )
第 3 页(共 10 页)
A.大于 h B.小于 h C.等于 h D.无法确定
19.小科想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小鸡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 41.5℃和 40.5℃ ,
那么小鸡的体温( )
A.更接近 41.5℃ B.低于或等于 40.5℃
C.在 40.5 至 41.5℃ D.一定是 40.5℃
20.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 2.23 厘米、2.22 厘米、2.83 厘米、2.23 厘米,
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 厘米 B.2.23 厘米 C.2.2267 厘米 D.2.227 厘米
第 4 页(共 10 页)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一章 科学入门 选择题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实验室的安全规范进行分析解答。
A.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 故 A 不合题意;
B.药品使用前先看说明书,弄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安全操作和达到实验目的,故 B 符
合题意;
C.打翻化学试剂,如果药品无毒无害,可以自行打扫; 如果药品有毒或强烈的腐蚀性, 就要开窗通风,
或加入适当的其它试剂使其转化为安全的产物后再进行处理, 故 C 不合题意;
D.有些药品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毒性,因此不能通过试嗅检验试剂的性质,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B。
2.B
【解析】根据对体积、质量、长度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A.一般情况下,人的体重大约为 50kg,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 那么人的体积大约为:
V = p (m) = 103 (5)kg (0k)/ (g)m3 = 0.05m3 ,故 A 错误;
B.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 350g,在正常范围内, 故 B 正确;
C.同学的升高大约 160cm,课桌面在同学的腰间, 即高度为: 160cm×=80cm,故 C 错误;
D.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37℃, 而冬天早晨的气温大约在-15℃,故 D 错误。
故选 B。
3.D
【解析】此题考查了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及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没有磨损, 就应从零
刻度线开始测量;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
:A.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大,故 A 错误;
B.刻度尺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保证保所测长度即为直径, 故 B 错误。
C.温度计测量时,下端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D.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桌面均与刻度尺垂直, 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就是圆锥体的高, 且刻度
尺是从零刻度开始的,故 D 正确;
第 5 页(共 10 页)
故选 D。
4.B
【解析】百米赛跑的时间较短, 只有 10s 多, 测量应选用分度值较高的秒表。
A.投掷标枪的成绩测量时选用分度值是 1cm 的刻度尺就可以,但是该项中选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
A 不符合题意。
B、B、寒暑表一般的测量量程是 -30℃~50℃ , B 符合题意。
C、为玻璃窗, 测量玻璃长度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应为 1mm,C 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的时间较短,只有 10s 多,测量应选用分度值较高的秒表, 不能使用普通手表, D 不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 B
5.A
【解析】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科学活动是指人 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 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实践活动。 科学活动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有目
的的行动。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规律的揭示, 属于科学发现, A 正确;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B 错误;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小冬的活动不是科学活动, 不属于科学发现,C 错误;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小李到初中读书不属于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
现, D 错误。
故选 A
6.D
【解析】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
误差。
由数据可知, 2.83 厘米相对其他的数据误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该舍去;剩下的数据求取平均值,
(2.23cm+2.22cm+2.23cm)÷3=2.23cm;故 D 符合;
故答案为: D。
第 6 页(共 10 页)
7.C
【解析】在实验中, 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
判断, 把错误数据删除, 然后进行平均, 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2.44cm 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2.12 cm+2.13 cm+2.13 cm)/3≈2.13 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13cm。
故选 C
8.B
【解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
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 12.75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 应该去掉;
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 = = 12.35cm 。
故选 B。
9.C
【解析】1、往试管中加粉末时可用药匙将药品伸入试管再竖直试管,也可用纸槽将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2、往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倾斜。试剂瓶盖应朝上,试剂瓶的标签应朝手心;
3、加热试管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略倾斜;
4、洗涤试管可用试管刷。
由分析可知,C 选项中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这种操作是错误的,试管应略倾斜, 所
以 C 选项正确, A.B、D 操作均正确。
故选 C
10.C
【解析】选择测量工具时,要求量程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但是稍大即可, 这样分度值会更小, 测量
会更精确, 据此分析判断。
三个量筒的量程都大于 45mL,但是 50 毫升最小, 且分度值也最小,所以测量最精确, 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
11.D
第 7 页(共 10 页)
【解析】根据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正确。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正确。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正确。
D: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 但不是盲目地崇拜, 要敢于质疑,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
故选 D。
12.A
【解析】对于一把刻度尺来说, 它的刻度间距越大,测得的长度就越小;反之,刻度间距越小, 测得
的长度越大。
在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若皮卷尺拉得太紧, 尺上两个刻度之间的间距肯定增大,那么测得
的长度值肯定偏小。
故选 A.
13.D
【解析】(1)分度值=大格的刻度÷小格的个数;
(2)根据 m=ρV 可知,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 它的体积肯定相同;
(3)分度值越小, 测量误差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4)根据(3)中分析即可。
A.甲量筒上, 10 到 20 之间为 10cm3 ,中间有 5 个小格,那么甲的分度值为: 10cm3 ÷5=2cm3 ,故 A 错
误;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量筒的分度值不同,而不是煤油的体积不同,故 B 错误;
C.量筒的分度值不同,肯定影响误差的大小, 故 C 错误;
D.乙量筒上,10 到 20 之间为 10cm3 ,中间有 10 个小格,那么乙的分度值为:10cm3 ÷10=1cm3 ;因为乙
的分度值小,所以测量精确度高,故 D 正确。
故选 D。
14.B
【解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 质疑 和研究。
第 8 页(共 10 页)
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 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假设;
故答案为: B。
15.B
【解析】科学探究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
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也会用手挤压你 的肚子,还会让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这些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事实与论证, 然后得出
结论。
故选 B。
16.C
【解析】在常见的化学仪器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据此进行分 析解答。在常用的玻璃仪器中,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而烧杯和烧瓶都不能直接进行加热,只有试管是
可以直接进行加热的,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
17.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教室里的一盆君子兰, 叶片变黄, 显出病态,小明认为可能是缺少氮肥所致。小明的这一观点在科
学探究中属于建立假设。
故答案为: B.
18.A
【解析】根据公式 V=Sh,结合量杯的形状进行分析即可。
如果量杯的形状上下粗细一致,那么根据公式V=Sh可知,量杯的容积与高度成正比。因为 100mL 是 200mL
的,所以它对应的刻度的高度应该是h。而实际上, 量杯上大下小, 那么h时对应的容积肯定小于
100mL,所以 100mL 的高度肯定大于h。
故选 A.
19.B
第 9 页(共 10 页)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使水银不能依靠自身重力流回液泡,因此在不甩动的
情况下,它的示数升高则是准确的, 不变则是不准确的。
同一小鸡的体温肯定是一个数值;基于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可知,较低的 40.5℃更接近于 小鸡的体温。由于不知道测量前这支体温计的示数为多少,所以小鸡的体温肯定不高于 40.5℃,即低
于或等于 40.5℃,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20.B
【解析】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量结果随有差异, 但是应该相差不大, 据此排出
异常数据, 然后将其它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即可。
2.83 厘米比其它数据明显偏大, 因此将其排除;
那么塑料球的直径为:2.23 厘米+2.223厘米+2.23 厘米 ≈ 2.23 厘米。
故选 B。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