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填空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填空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2 14: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填空题
一 、填空题
1.经纬网图,如图 1 所示,而图中 C 点有一所学校,学校部分建筑物的平面图如图 2,请按照两图完成
下列各项。
(1)图中 B 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2)图中 A.B、C 三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
(3)学校实训中心在水泵地的 方向。
2.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 ”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3.读“板块示意 ”,完成下列要求:
第 1 页(共 12 页)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
带分别称为 。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如 2008 年 5 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4.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
用引起的。 2021 年 5 月,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县(如图) 相继发生 6.0 级以上地震,两地地震都是由
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引起的。
5.近年,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起强烈的地震, 2008 年 5 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强烈地 震,2009 年 4 月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 6.3 级地震,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了里氏 7.3 级地震, 2010 年 4 月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了里氏 7.1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 9.0 级地震, 这些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和 一带。
(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
C.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第 2 页(共 12 页)
D.地震发生时, 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6.于谦有一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
所述岩石属于 岩,这种岩石中 (填“能 ”或“不能”)找到生物化石。
7.读图, 回答问题。
(1)①点的经纬度是 。
(2)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3)在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8.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属于变质作用的是 (填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2)B 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9.读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2)图中 C 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3)图中 F 点的地理坐标是 ,F 点在 E 点的 方向。
10.等高线地形图是将不同高度的 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 的地图。请根 第 3 页(共 12 页)
据下表所述等高线的特点,写出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等高线 特点 等高线闭合,内高 外低 等高线向海拔高 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低 处凸出 两个山顶之间的平 坦区域 等高线重叠在 一起
地形部 位
11.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之中,1910 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着了“板块学说”, 与“大陆漂移说”不同的是,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可以分 大板块,板块都在 上“漂 移”。我国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 5 月 27 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规标。珠
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这两大板块是 。
12.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 336.15m,面积 3.5km2。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 登高一望,香港、 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如图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 (选填“A ”“B”或“C”)。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 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
理由是:此处 。
第 4 页(共 12 页)
1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A 表示 岩, B 表示 岩;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中,
编号 表示沉积作用,编号 表示变质作用。
14.如图是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此次地震的震中汶川位于北京的 方向。
(2)有关专家通过监测分析后认为,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 板块俯冲,造成龙门山构造
带中央断裂,产生剧烈震动导致的。
(3)目前地震很难精确预测,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地震发生时的自
救行为非常重要。请说出一种合适的自救行为: 。
15.“定向运动”是一项时尚而且风靡世界的户外运动,它是在一张详细的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 参 与者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标示的各检查点,在每个点之间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直
到终点.某班级组织“定向运动”比赛, 如图是进行“定向运动”的地图.请回答.
(1)检查点①﹣⑤中, 地势最高的是 ;位于山谷的是 .
(2)从检查点①到②有 A.B、C 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从地形来看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路线.
第 5 页(共 12 页)
第 6 页(共 12 页)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填空题答案解析
一 、填空题
1.
解:读图分析可知:
(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 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 用符号“W”表示; 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 就是北纬, 用符号 “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 就是南纬, 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图中 A 点的经
纬度是 40 °W,40 °N;B 点的经纬度是 20 °E,20 °S;C 点的经纬度是 20 °E,20 °N。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 °W 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20 °W 以东、160 °E 以西为东半球, 20 °W
以西、 160 °E 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图中 A.B、C 三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A.
(3)图 2 中, 依据“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学校实训中心在水泵地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20 °E,20 °S;(2)A;(3)东北
2.(1)板块
(2)A
【解析】地球上主要有六大板块,在六大板块中, 太平洋板块基本全部都是海洋, 其余板块既包含大 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火山主要在地球的板块交接处最容易
发生。
(1)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容易发生。
(2)山上的岩石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海陆变迁,地壳上升的结果;峭壁上岩层断层的裂痕是地壳 变动造成的;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地壳运动,导致弯曲的现象; 风蚀的岩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不
是地球变动的现象。
故答案为:(1)板块;(2)A
3.(1)6;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
带地壳比较活跃。据图分析解答。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6 大板块,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第 7 页(共 12 页)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如 2008 年 5 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
欧板块的交界处。
4.
解: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震动现象,引起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 板块的挤压。观察图可知,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带, 所以两地地
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引起的。
故答案为: 内力;印度洋。
5.
解:(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一带,该地区
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在地震中, 不少遇难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挤压而死的, 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了 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其措施有: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 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地震
发生时,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不停地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做法。故选 D。
故答案为:
(1)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
(2)D。
6.石灰; 能
【解析】石灰岩简称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 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按成因分类
属于沉积岩。
于谦的诗主要描述了石灰的生产过程,该岩石是石灰岩, 而石灰岩根据岩石成因分类可知, 其属于沉
积岩, 沉积岩中可以找到生物化石;
故答案为: 石灰;能。
7.
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
第 8 页(共 12 页)
线的经度向西增大, 就是西经, 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 用符 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①点的经
纬度是 180°, 10 °N;②点的经纬度是 170 °E,10 °S。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 °W 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20 °W 以东、160 °E 以西为东半球, 20 °W 以西、 160 °E 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
南半球。可判定,②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
(3)在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纬线的纬度相同,纬线长度相等。
故答案为:(1)180°, 10 °N;(2)西; 南;(3)相等。
8.(1)①④
(2)沉积岩
【解析】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 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
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由图可知, A 是岩浆岩; B 是沉积岩; 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故答案为:(1) ①④ ; (2)沉积岩。
9.(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
(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
(3)(70°N,180°); 西北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坐标法,考查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我们把(20 ° W-160 ° E 为东
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1)如图所示经纬网中,经度向西增大是西经,经度向南增大是南纬,所以 A 点的地理坐标是(15°S, 15°W);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 , 以南为南半球(南纬) ,东西 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所以 A 点所属的半球为南半球、东半球。
(2)如图所示经纬网为南纬, 向南增大,当面向南时, 左侧是东,右侧是西,可判断 C 点的地理坐
标是(60°S,170°E),所在半球是南半球、西半球。
(3)根据图中 0°经线与 90°E (东经 90°,位于 0°经线以东)经线可判断,该半球是北半球,纬
度是北纬。可判断 F 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80°), 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经纬网图, 地球自转的方
第 9 页(共 12 页)
向是逆时针,图中 F 点位于 E 点的西北方向。
10.等高线;地形起伏; 山顶;山谷;山脊; 鞍部;峭壁
【解析】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 用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闭合,内高外低, 代表的是山顶;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代表的是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代表的是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平坦区域,代表的是鞍部;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代表的是峭壁;
故答案为: 等高线; 地形起伏; 山顶;山谷; 山脊;鞍部;峭壁。
11.
解: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之中,1910 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着了“板块学说”, 与“大陆漂移说”不同的是, 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可以分六大板块,板块都在软流层上“漂移”。我国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 5 月 27 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规标。珠穆朗玛峰由
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这两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故答案为: 六; 软流层;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12.
解:(1)A 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内大外小是山峰;B 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向小数值凸出是山脊; C 所在位置
的等高线向大数值凸出是山谷。
(2)根据题干可知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 为低山丘陵,受海浪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如果是流水、 风沙和海浪的作用,不可能形成半岛,只能是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属于内力作用,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3)由图中可知, 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 主要原因的等高线比较稀疏, 坡度缓。
故答案为:
(1)B
(2)A
(3)等高线比较稀疏
第 10 页(共 12 页)
13.岩浆; 变质;⑤⑧; ⑥⑦
【解析】岩浆侵入地壳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 化为喷出型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 转化为岩浆。沉积岩可以经过重融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变质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转化而成。 岩浆、沉积物和各类岩石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单循环:岩浆→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因此 A 表示岩浆岩,B 表示变质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沉 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故编号表示⑤⑧沉积作用,
编号⑥⑦表示变质作用。
故答案为: 岩浆;变质; ⑤⑧; ⑥⑦
14.【分析】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 四川省位于我国第 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四川省周围的省区有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1)通过观察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示意图,受震灾省区主要是四川省, 此次地
震的震中汶川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2)有关专家通过监测分析后认为,汶川大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造成龙门山构造带中
央断裂,产生剧烈震动导致的。
(3)目前地震很难精确预测,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要掌握一种合适的自救
行为是:跑到空旷的地方。
故答案为:
(1)西南;
(2)亚欧;
(3)跑到空旷的地方。
15.
解:(1)比较①﹣⑤中, ③处海拔最高; ④处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为山谷;
(2)A.B、C 三条路线中,A 路线经过的地方,地形平坦.
故答案为:
(1)③④;
第 11 页(共 12 页)
(2)A.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