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三科学讲义(第四单元复习)
一、单选题
1.合理膳食是指( )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2.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两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那么( )
A.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甲的血型是AB型
3.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成熟的①和③都没有细胞核
4.制作泡菜时,必须把泡菜坛子口密封,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细菌进入
C.防止氧气进入 D.防止乳酸挥发
5.一个小孩早餐吃面包、奶油和鸡蛋,当食物进入胃后,胃能( )
A.吸收全部水分 B.初步消化蛋白质
C.消化脂肪 D.吸收葡萄糖
6.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7.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B.正常情况下,微细玻璃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正常情况下,③的液体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成分
D.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末端液体里尿素的含量增加
8.小明在验血型时,把他的血液和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生了凝集反应,小明的血型是( )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
9.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0.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11.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 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 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 初始条件,则图乙中 e 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 d 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a 时,e 点下移 B.温度升高时,d 点右移
C.淀粉量减少时,e 点上移 D.酶的量减少时,d 点左移
12.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甲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乙图曲线1,则乙图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
A.① B.②
C.③ D.②或③
13.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14.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5.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16.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④中含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与③的病变有关
B.⑥和⑦中的液体成分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①到②的过程中,血液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无机盐、水等
二、填空题
17.表中,A,B,C,D,E表示人体内各种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作用。表中“+”表示起消化作用,“-”不起消化作用,则A表示 ,D表示 。
18.读牙齿结构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部分结构名称:A 、B 、E 。
(2)龋齿是由于 分解口腔食物残渣中的糖类,产生 物质腐蚀牙齿而引起的。
(3)某人患龋齿,感到剧烈疼痛,说明已伤及[ ] 。
19.请你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若A是 ,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降低;若B是肺,则血管③中的血液与血管④中相比氧气含量较 (选填“多”或“少”)。
(2)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小孔同学感觉咽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并抽血化验。抽血前,护士在小孔手臂穿刺部位的近心端扎上止血带,轻拍止血带下部的手臂,手臂上的静脉就隆起了,静脉的隆起和大静脉中 阻止了血液倒流有关。进针时,尽管有较强的疼痛感,但小孔并没有把手臂缩回,这是因为大脑能控制 中的缩手反射中枢。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血很快止住了,血液中的 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抽血化验,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比正常值偏高,医生诊断是小孔的扁桃体发炎了,要挂“盐水”治疗,“盐水”中的抗生素到达扁桃体要经过心脏的那几个腔,请按照抗生素经过的先后顺序写出这几个心腔的名称: 。
20.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下图是我过营养学家建议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V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普通出血。图中 (填标号)类食物能防治这种病。
(3)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中选取合适的食物 (填标号)。
21.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通过①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2)过程②表示的是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完成该功能的主要器官是 .
(3)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至少需 次经过心脏.
(4)若图中D是肾脏,则③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生理过程,一个是肾小球的 作用,另一个是肾小管的 作用.
22.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
(2)牛奶中含有大量的 ,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除此之外牛奶中还含有丰富的钙和铁,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 病,如果缺铁,就会影响哪种血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
(3)人体进食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直接参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血管是 (选填字母)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4)进食水果时,对咀嚼运动起调节作用的是 系统.
(5)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它被吸收到血液后叫做血糖,血糖的浓度主要是由人体内哪种激素调节的? .
(6)早餐中的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它们对人体有没有益处? .
(7)为什么说上述的早餐食谱较为合理?
23.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请据图分析.
(1)PM2.5 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扩大,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发肺部疾病.
(2)PM2.5 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b (填血管名称),最先到达心脏的3左心房,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3)血液从血管d经过器官 5流至血管c时,由于肾小管的 作用,使c和d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基本相等.
(4)在心脏内1与2、3与4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 .
(5)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尤为重要,绿色“低碳”生活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请列举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4.你知道吗?香甜可口的葡萄不仅能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用它做原料,生产葡萄酒和葡萄醋。下面图1是某兴趣小组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他们查阅资料得知:葡萄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
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式大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 。
⑵酒精发酵时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以利于该种微生物生长。
⑶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 。
⑷在醋酸发酵阶段如果能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会使葡萄醋的口味更佳。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发酵方法。
方法一:每天都对发酵罐中的原料进行翻动,使其充分接触氧气,发酵30天;
方法二:将发酵罐中的原料分为A、B两层,每天只翻动A层,发酵15天;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A、B层颠倒,每天只翻动B层,再发酵15天。
为了获得乳酸风味的葡萄醋,他们应选择的方法 (选填“一”或“二”)发酵。
25.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人体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了五个含有2mL新 鲜胃液的试管,各加入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各试管中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浴温度/℃ 0 20 40 60 80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未消失 28 12 35 未消失
(1)实验中通过 现象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若将蛋白块换成等大的淀粉块,实验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
26.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1)该实验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 的消化作用。
(2)该实验装置C中的试管应该放置在 ℃的温水中。
(3)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 (变蓝或不变蓝), 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消化下被分解为 ,1号试管加碘液后颜色 ,原因是淀粉遇碘变 。
(4)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27.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加入物质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① 稀淀粉溶液(mL) 2 2 2
② 淀粉酶溶液(mL) 1 1 1
③ 碘液(滴) 1 1 1
④ 温度处理(5min) 37℃ 100℃ 0℃
⑤ 观察现象
(1)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某些操作可多选)
(2)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
(3)15min后,在A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四、解答题
28.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中毒,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图甲是一个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能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在95%以上。)
(1)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偏低。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结合氧是指 。
A.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氧气与血浆结合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2)当人体血氧饱和度过低时,可以借助图乙所示的ECMO技术抢救,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后流回心脏后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这个过程相当于图丙中的 (选填“过程A”或“过程B”)
(3)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医院通常采取让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吸氧的治疗方案,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进行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利尿剂、地塞米松等,那么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到达心脏(如图丙)依次经过的房和室的先后顺序是 (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29.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达到心脏的腔室是 。
30.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和谐统一的整体。如图为小宁同学精心绘制的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其中①②代表气体,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小宁吃的早餐主要在消化道中的 处被消化和吸收,后随血液送达组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利用,提供能量。
(2)若体检时发现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 (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相 的生物学观点。
31.如图为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B是 ;小肠中,参与完成生理过程①的消化液有 ;
(2)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若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过少,会患 ,经常出现头晕症状;
(3)C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自C进入血液到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需流经心脏 次;
(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体内 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C,则可能是图中生理过程 (填序号)出现了障碍。
32.如图甲中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淀好消化道意简图,其中a表示相关生理过程,b、c表示不同物质,d、e表示不同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图中a表示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 。
(2)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供患者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3)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血液变为动脉血。
(4)如图乙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段表示的结构是 。
33.如图甲中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简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物质,d、e表示不同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 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在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是 。
(2)在消化道内,蛋白质被胃液、肠液和 分解为物质[a] ,经小肠吸吸进入血液。
(3)如图乙表示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么AB段表示的结构是 。
(4)健康人体内的液体e与d相比,液体e中不含 ;医生在化验某人的液体时,发现含有许多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由此判定此人肾脏的 (结构)发生了病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唾液;胰液
18.【答案】(1)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2)微生物;酸性
(3)E;牙髓(或D神经)
19.【答案】(1)肾脏;多
(2)静脉瓣;脊髓;血小板
(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0.【答案】(1)糖
(2)IV
(3)II、 III、 IV
21.【答案】(1)氨基酸
(2)肺
(3)2
(4)滤过;重吸收
22.【答案】(1)提供能量
(2)蛋白质;佝偻;红细胞
(3)小肠;C
(4)神经
(5)葡萄糖;胰岛素
(6)有
(7)营养比较全面
23.【答案】(1)收缩
(2)肺静脉
(3)重吸收
(4)防止血液倒流
(5)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洁净能源等等
24.【答案】酵母菌;出芽生殖/无性生殖;无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核);二
25.【答案】(1)蛋白块消失的快慢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升高,当温度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又降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
(3)不能。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26.【答案】(1)淀粉
(2)37
(3)不变蓝;麦芽糖;变蓝;蓝
(4)唾液
27.【答案】(1)①④②④③⑤
(2)高温使酶失去活性,未将淀粉消化分解
(3)不变
28.【答案】(1)C
(2)过程A
(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9.【答案】(1)滤过
(2)③
(3)右心房
30.【答案】(1)小肠
(2)④
(3)适应
31.【答案】(1)氧气;肠液、 胰液
(2)贫血
(3)右心房;2
(4)蛋白质或氨基酸
(5)③
32.【答案】(1)葡萄糖;吸收
(2)胃不能消化淀粉
(3)气体扩散;血红蛋白
(4)肾小管
33.【答案】(1)毛细血管壁;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胰液;氨基酸
(3)肾小管
(4)葡萄糖;肾小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