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美德从小做起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内容总览
素养目标
01
趣味导入
02
初识古文
03
新知讲解
04
感悟品质
05
课后拓展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中理解字词。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寻找温暖的力量
活动一美德从小做起
想一想,图片中这个砸缸的小朋友叫什么吗?
趣味导入
讲一讲,记忆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说一说,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有怎样的好品质。
中国姓氏有很多,有些是单姓,有些是复姓。除了司马,还有诸葛、上官、欧阳、西门、宇文等都是复姓。
知识拓展
司sī 马
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人物简介
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对比阅读
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
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产生与先秦时期,一直通用到近代。文言文词汇丰富,表达精炼。
初识古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初识古文
初识古文
读一读:古人写的故事《司马光》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读懂它
初识古文
根据知道的故事猜测;
借助注释想想句子的意思;
借助图画猜想故事内容;
向他人请教理解难懂的地方……
迸
持石击瓮
chí
wèng
bèng
认读生字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迸] 涌出。
弃
跌 皆
diē
jiē
认读生字
qì
[皆]全,都。
没
méi
(没有)
mò
(淹没)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小古文。
朗读指导
1.语言简洁,文言文字数比一般课文要少很多;
2.词义丰富,文言文一个字可以表达一个或几个词语的意思;
3.文言文里用一个字“光”来称呼司马光,一般课文很少见;
4.文言文的句子很简短,给人更多想象空间……
古今对比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课文,其中的意思你知道多少了呢?
新知讲解
群儿戏于庭
可以通过把它变成一个词语来进行理解。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组词法”。
找找文中哪些字也能用“组词法”来知道它的意思?
戏:游戏。庭:庭院。
新知讲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跌落水缸中被水淹没。
登:登上。跌:跌倒。
新知讲解
众皆弃去
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
你可以用“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当时的场面吗?
新知讲解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之”是什么意思?
结合上文“持石击瓮”,击打的是瓮,所以,“之”指的是瓮。
请大家想一想,司马光为什么不跑啊?当他持石击瓮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倾听心声
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感悟品质
冷静勇敢
沉着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习古文,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看注释、给一些字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理解。
总结方法
指导书写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司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跌
持
登
众
弃
司
庭
看一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你的发现。
指导书写
巧记:与同不相同,没有左边竖。
指导书写:先外后内,“口”的起笔在框外。
指导书写
联想识字歌:峰峦挺拔,打扫庭院,修建宫廷,捕捉蜻蜓。
“庭”,里面是“廴”,不是“辶”;先写外后写内。
“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稍长。“廷”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延
指导书写
联想识字歌:侍奉父母,平等相待,背诵古诗,各持己见。
指导书写: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寺”的第一横最短,第二横长,第三横略短,横画间距均等。
指导书写
巧记: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五人为伍。
整个字呈三角形。第一笔从竖中线上起笔,下部左边“人”小些,捺变点,右边的“人”大些。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登”,字要写得上宽下窄,上部左低右高,右上两撇短而平行,捺从竖中线起笔。
多读几遍课文,根据“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课后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司马光
内容分析: 《司马光》讲述的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中理解字词。
重、难点: 学生正确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活动流程: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课文里古今中外的美德故事生动感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打开闪光的故事宝盒,讲讲温暖的故事,听听人物的心声,获得成长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瞬间。根据本单元人文主题设定本单元学习情境为“感受温暖 向阳而生”,并计划开展“读名人故事,获成长力量”的活动。 任务二: 寻找温暖的力量。——之活动一美德从小做起 环节一:古今对比 揭示主题
环节二:初读古文,读顺读通 环节三: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环节四:识记汉字 指导书写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古今对比 揭示主题
1故事小讲堂。 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情境图。 (1)请学生讲讲记忆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一说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有怎样的好品质。 (2)出示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古今对比,初感特点。 (1)齐读课题。 教师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初步感知。 教师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预设: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 (3)认识文体。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产生与先秦时期,一直通用到近代。文言文词汇丰富,表达精炼。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故事,说一说司马光在自己心里的形象。 了解人物简介 找一找这篇课文和自己平时所学的课文的不同之处。 了解什么叫做小古文。
活动意图: 古今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字数少,句子短。迁移旧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二: 初读古文,读顺读通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一读古人写的故事《司马光》,同桌之间讨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读懂它。 预设:根据知道的故事猜测;借助注释想想句子的意思;借助图画猜想故事内容;向他人请教理解难懂的地方…… (2)说一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教师指导读准字音。重点强调“瓮”“迸”的读音,提示多音字“没”在本课中读mò。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字的意思。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教师范读。 提问: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现在,老师要开始读课文了,请同学们仔细听,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总结: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想不想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小古文? (3)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师生共读。 出示课件: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多种形式展示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 (5)比一比:交流讨论,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1.语言简洁,文言文字数比一般课文要少很多;2.词义丰富,文言文一个字可以表达一个或几个词语的意思;3.文言文里用一个字“光”来称呼司马光,一般课文很少见;4.文言文的句子很简短,给人更多想象空间…… 读一读,跟同桌讨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这篇课文弄明白。 读一读生字。 按照老师的节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对比阅读,找一找这篇课文和现在文的区别之处。
活动意图: “读”古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读”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初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只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原生态的语感即可,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参与朗读。通过教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古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感受文言文特殊的节奏美。
环节三: 理解大意,感受品质
1.借助注释,试说大意。 自学提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课文,其中的意思你知道多少了呢?借助课本中的图画,也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启发思考: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联想,把一个字变成词语,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这样你就能读懂。我们试试用字组词的方法,理解“庭”“戏”“没”的意思。(戏:游戏。庭:庭院。登:登上。跌:跌倒。 ) 句意: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玩耍,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教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理解字词:“之”的意思。 结合上文“持石击瓮”,击打的是瓮,所以,“之”指的是瓮。 提问: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 用文言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预设:“众皆弃去” 教师引导:“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离开) 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你可以尝试用“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当时的场面吗? 3.人物对比,感受品质。 (1)关注司马光的表现:一群玩耍的小孩都慌乱一片的时候,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指定学生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倾听心声:请大家想一想,司马光为什么不跑啊?当他持石击瓮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2)感受品质。 教师提问: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冷静勇敢 沉着机智 教师小结: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那个掉了水翁的小孩才能得救。 这节课我们借助插图和注释,把这篇文言文小故事翻译成了现代文,一起弄懂了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同学们,这是不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呢?希望课下同学们可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感受文言文特殊的节奏美。 用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尝试自己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用字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抓住重点字感受当时混乱的场面。尝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当时的场面。 对比其他小孩和司马光的表现,感受司马光美好的品德。
环节四: 观察交流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结构 同学们,请大家先读一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再观察字形,给它们分类。 司庭登跌众弃持
2.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教师点拨: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说说你的小妙招。 学生小组交流识记方法。一起分类。 教师强调:请大家细心观察一下“司”和“同”的区别。“司”巧记:与同不相同,没有左边竖。 指导书写:先外后内,“口”的起笔在框外。 请大家细心观察一下“庭”和“延” 的区别。书写指导:“庭”,里面是“廴”,不是“辶”;先写外后写内。“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稍长。“廷”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联想识字歌:峰峦挺拔,打扫庭院,修建宫廷,捕捉蜻蜓。 “登”,字要写得上宽下窄,上部左低右高,右上两撇短而平行,捺从竖中线起笔。 “持”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寺”的第一横最短,第二横长,第三横略短,横画间距均等。 联想识字歌:侍奉父母,平等相待,背诵古诗,各持己见。 “众”整个字呈三角形。第一笔从竖中线上起笔,下部左边“人”小些,捺变点,右边的“人”大些。 巧记: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五人为伍。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提醒:关注生字的结构、占格位置、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 2.多媒体展示写的优秀的字,大家评议。 趣味识记,正确书写。
活动意图: 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给生字组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作业: 多读几遍课文,根据“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