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 8 个字。
2.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3.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重难点:
1. 重点: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
2. 难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吗?花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课文――《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此他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在作者的笔下,花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探索落花生的奥秘。
二、生字学习
**亩**:mǔ(一亩),造句:我家有一亩田地。
**吩**:fēn(吩咐),造句:老板吩咐我去买一些办公用品。
**榨**:zhà(榨汁),造句:我喜欢喝新鲜的柠檬汁,所以经常自己榨汁。
**榴**:liú(石榴),造句:我最喜欢的水果是石榴。
**矮**:ǎi(矮小),造句:虽然他身材矮小,但是他很有运动天赋。
三、详细书写指导
1. 亩:“亩”字是上下结构,“田”要写得稍扁一些,“口”稍宽,“十”的横画要长。
2. 播:“播”字左中右结构,“扌”的横画短斜,“番”要写得稍窄一些,“田”稍宽,“十”的横画要长。
3. 浇:“浇”字是左右结构,“氵”呈弧形,“尧”要写得紧凑一些,“兀”的横画要长。
4. 吩:“吩”字是左右结构,“口”要写得小一些,“分”要写得稍宽一些,“八”的撇画要长。
5. 咐:“咐”字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一些,“付”的撇画要长,“寸”的竖钩要直。
6. 亭:“亭”字是上下结构,“亠”要写得宽一些,“口”稍扁,“丁”的横画要长。
7. 榨:“榨”字左中右结构,“木”的横画短斜,“窄”要写得稍窄一些,“乍”的撇画要长。
8. 慕:“慕”字上下结构,“艹”要写得宽一些,“日”稍扁,“大”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
9. 矮:“矮”字是左右结构,“矢”要写得稍窄一些,“女”的横画要长,“口”稍小。
10. 谈:“谈”字左窄右宽,“讠”的横画短斜,“炎”要写得稍宽一些,“八”的撇画要长。
四、作者简介
你可能想问的是《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许地山(1893 年 2 月 3 日-1941 年 8 月 4 日),名赞遥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在文学上,他著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危巢坠简》等作品。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淳厚、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读者的喜爱。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建议开垦出来种花生,最终他们成功收获的过程。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这句话中,“半亩空地”是指他们家后园的一块空地,面积为半亩。母亲觉得让它荒着很可惜,因为他们都很喜欢吃花生,所以建议把这块地开垦出来种花生。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句话中,“我们姐弟几个”指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听到母亲的建议后都很高兴,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种植工作,包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和施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最终成功收获了花生。
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他们通过开垦空地、种植花生并精心照料,最终获得了丰收的喜悦。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家庭的和谐氛围以及他们对劳动和收获的热爱。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邀请父亲来品尝他们种植的落花生的情景。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这句话中,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以庆祝他们种植的花生丰收。她邀请孩子们的父亲也来参加,一起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这句话中,母亲将花生制作成了多种食品,以展示花生的多样性和美味。她还吩咐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为这个特殊的时刻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整个描述展示了母亲对家庭的关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她通过举办收获节,邀请家人一起分享喜悦,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和共同劳动的重视。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家庭的关怀以及他们对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亲情的珍视。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在收获节当晚,尽管天色不佳,但父亲仍然出席了这个特别的活动。
“晚上天色不太好”,这句话意味着当时的天气可能不太理想,可能是阴天、刮风或下雨等。这样的天气条件可能会给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带来一些不便。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能够参加收获节的惊喜和感慨。尽管天气不好,但父亲仍然不顾困难前来参加,这显示了他对这个活动的重视以及对家人的关心。
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父亲出席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爱。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感慨。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父亲在收获节上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这句话中,父亲直接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他们是否喜欢吃花生。他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希望得到孩子们的回答。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他们口味的关注。通过询问他们是否爱吃花生,父亲试图了解孩子们的喜好,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他们生活细节的关注。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孩子们对父亲问题的积极回应。
“我们争着答应:‘爱!’”,这句话中,“我们”指的是孩子们,他们争着回答父亲的问题。“答应”表示回答、回应的意思。孩子们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回答父亲的问题,表达了他们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整个描述展示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对父亲问题的积极回应。他们争着回答“爱”,表达了对花生的喜爱和对这个活动的期待。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兴奋和对父亲问题的踊跃回答。整个描述展示了孩子们与父亲之间的互动和亲情。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父亲在收获节上对孩子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这句话中,父亲以疑问的语气询问孩子们,谁能够说出花生的好处。他用这种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希望他们能够分享自己对花生的认识和看法。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孩子们的引导和启发。他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和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启发。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姐姐对花生味道的评价。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这句话中,“姐姐”是说话的人,她表达了对花生味道的看法。她用“很美”来形容花生的味道,表达了她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个描述展示了姐姐对花生味道的积极评价。她用简单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花生美味的感受。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姐姐对花生味道的喜爱和赞美。整个描述展示了姐姐对美食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哥哥对花生用途的说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这句话中,“哥哥”是说话的人,他向其他人介绍了花生的一个重要用途。他用“可以榨油”来表达花生的实用性,说明花生含有丰富的油脂,可以通过压榨的方式提取出来用于制作食用油。
整个描述展示了哥哥对花生用途的了解和认识。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其他人传递了花生可以榨油的信息。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了解到花生的一个重要用途。整个描述展示了哥哥对生活常识的掌握和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我”对花生好处的总结。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这句话中,“我”是说话的人,我表达了对花生优点的看法。我用“价钱便宜”来描述花生的价格相对较低,任何人都可以负担得起购买花生。接着,我用“谁都可以买来吃”强调了花生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购买并食用花生。最后,我用“都喜欢吃”来表达人们对花生的喜爱程度,说明花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品。
整个描述展示了“我”对花生优点的简洁明了的总结。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了花生价格便宜、适用性广泛以及受欢迎的特点。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理解花生的好处。整个描述展示了“我”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观察和对价值的判断。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父亲对花生好处的评价和对比。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中,父亲首先强调了花生有很多好处,但其中最可贵的一点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和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引人注目。父亲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花生的独特之处。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句话中,父亲进一步描述了花生的生长方式。他指出花生长得比较矮小,而且即使成熟了,也不能立刻从外观上分辨出它是否有果实。要想知道花生是否结果,必须挖起来才能确认。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花生特点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与其他水果的对比,强调了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的独特性,以及它低调、不张扬的生长方式。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对花生的赞赏和对其价值的肯定。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大家对父亲观点的认同。
“我们都说是”,这句话中,“我们”指的是孩子们,他们表示同意父亲的观点。他们对父亲所说的花生好处的评价表示认同,认为花生确实具有独特的价值。
“母亲也点点头”,这句话中,母亲通过点头的方式表达了她对父亲观点的赞同。她表示同意父亲对花生好处的评价,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整个描述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共识和对父亲观点的认可。他们都认为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是其最可贵的特点之一。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对父亲观点的尊重。整个描述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和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诲和期望。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中,父亲以花生为例,告诫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他指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却具有实际的用处。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实际的作用。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和对他们成长的期望。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注重内在的培养,不被外表所迷惑,而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和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他们未来的期许。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作为家庭教育者的角色和对孩子们品德培养的重视。
【第1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我”对父亲教诲的回应和个人的理解。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中,“我”对父亲的教诲进行了总结和回应。我表示人应该做有用的人,即对社会和他人有实际贡献的人。我强调不要只追求表面的体面,而是要注重对别人是否有好处。
整个描述展示了“我”对父亲教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表的装饰,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实际帮助。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正确价值观的追求。整个描述展示了“我”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对父亲教诲的接受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
【第1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父亲对“我”的回应和对孩子们的期望的再次强调。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这句话中,父亲表示同意“我”的观点,并进一步强调这是他对孩子们的希望。他认为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他对孩子们的期望和要求。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态度和对他们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表的体面,更重要的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实际贡献。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明确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他们成长的指引。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作为家庭教育者的角色和对孩子们品德培养的重视。
【第1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谈话结束后的场景以及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这句话中,“我们”指的是“我”和父亲,他们一直谈到深夜才散去。尽管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父亲的教诲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铭记在心。
整个描述展示了谈话的深入和持久,以及父亲的话语对“我”的重要性。尽管食物已经吃完,但父亲的教诲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段话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亲的话语对“我”的影响力。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作为教育者的智慧和对孩子们成长的关心。
六、总结: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文章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父亲的话,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