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说新语》两则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8 14: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世说新语》
编者:刘义庆
两则
编者档案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裕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又称《世语》、《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人物间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在《世说新语》的三卷三十六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1.读
文言文学习三步骤
2.译
3.会
读顺文章
翻译文章
体会文章
第一步: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家庭聚会
子侄辈
不久,
一会儿

Zhòu
高兴的样子


chā
大至,
差不多
相比

不如比做
诗文
随,凭借
表示判断的语气


第二步: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文义: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 不久
骤:大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差:大至
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因:随
未若:不如比作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表示判断的语气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大(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扬。”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记住哦:时间、地点和人物不需翻译。
第三步:会
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经过:
寒雪日
家中
谢太傅、儿女们
咏雪
起因 发展 结果
↓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咏雪
1、课文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气氛?
答:家庭温馨,和乐一家的气氛.
2、“公大笑乐”,在笑什么?
答: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更好?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
第一步: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通“否”,表询问
回头看
玩耍,嬉戏
离开
丢下、舍弃
相约同行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不在等候就走了
(友人)才到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第二步:译
结合注解,翻译《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人名、地名和时间不用翻译。
第三步:会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经过:
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
日中
门外
元方和客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起因 发展 结果
↓ ↓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答:失礼:友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入门而不顾就不合适了
不失礼:友人有错在先,而且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2.“尊君”与“家君”有何不不同?
答:“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3.从“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看到了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答:从“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1.本课两篇文章选自南宋彭城人 编著的《 》。
2.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 俄而:
期: 委:
未若: 引:
时年:
刘义庆
说世新语
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约定
丢下,舍去
不如比作

正直
3.《咏雪》叙述了 带子侄辈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 。

4.《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 幼时批评父亲友人 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 。
谢道韫
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元方
“无信”“无礼”
聪敏、懂礼
别人的尊重
1.完成作业本。
2.完成创新导学。
3.练习本上写出两则文言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