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了 解新式学校的出现、科举制的废除、新闻报纸和出版机构的出现;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学家、艺术家的主要成就。(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 新式学堂的出现和科举制的废除,认识到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唯物史观 )
3.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1)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1895年,北洋西学堂正式创建,
1896年,北洋西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旧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时期 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百日维新期间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天津)南洋公学(上海)
京师大学堂
教育近代化开端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京师同文馆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并入
改名
材料一: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
——摘自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
材
料
研
读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国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新式学堂“新”在哪里?
儒学经典
科学技术
科举入仕
新式人才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1)表现:①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新措施: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4)影响:
3)特点:
材料一 翰苑清才……若问以亚洲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课程与课时
从学习儒学经典到以学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从科举取士到以培养新式人才。
废除科举制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结合材料,分析废除科举制的影响和新式教育的特点
2、科举制度的废除
(1)诞生于隋朝: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发展史
(2)完善于唐朝: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改革发展于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明清走向僵化:八股取士
(5)废除:1905年科举制正式废除,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②报刊杂志: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4、新闻出版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有利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
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1)表现:
③天津《大公报》、上海《新闻报》和延安《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④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2)影响:
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新闻出版
一、教育、出版业的发展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
创办时间、地点:
地位:
1897、上海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1937年成立于延安,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之一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商务印书馆复业。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大众传播的新载体——报纸杂志,培养了大批作家群和读者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4、出版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等。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成就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20世纪初以后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解放区 20世纪40年代后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典型代表: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1、文学成就
文学
(1).文学:
二、文学艺术成就
人物简介
原名:周树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人
出生日期:1881年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本白话文小说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2)绘画:
齐白石
①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②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愚公移山》
《六骏图》
徐悲鸿(1895年-1953年)
《愚公移山》局部
二、文学艺术成就
《黄河大合唱》
(3)、音乐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抗日战争
二、文学艺术成就
冼星海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二、文学艺术成就
(3)、音乐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4).解放区文学: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白毛女》
二、文学艺术成就
歌剧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这部歌剧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
大型歌剧《白毛女》
二、文学艺术成就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 》;
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 》;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
二、文学艺术成就
(5)、影视——电影
《定军山》剧照
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
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用兵的故事。
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
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剧照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二、文学艺术成就
(5)、影视——电影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赵丹
周璇
蝴蝶
(6)、著名影星及其作品
课堂小结
报纸:《申报》《大公报》等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
新式教育的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美术成就:齐白石、徐悲鸿
文学成就: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
出版业:
音乐成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
影视艺术成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正式废除
新闻业
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等
刊物:《东方杂志》《新青年》等
课堂巩固
1.(2023·安徽省·6)1921 年3月8日,陈独秀提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提倡科学主义B.提倡诗礼教化C.维护法律权威 D.关注男女平等
2.(2023·福建省·13)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D
C
3.(2023·甘肃兰州·13)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4.(2023·广东深圳·27)19世纪80年代,《点石斋画报》记载了北京的风俗,比如《超度孤魂》等。20年之后却受到了批判,《北京画报》里记载“七月十五是鬼节,烧法船……这种有碍风化的事情,警厅应当管一管”。这一变化说明( )
A.时人崇洋媚外 B.地区发展有差异
C.不记得了 D.科学思想的传播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