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新 课 导 入
这是哪里?
北京大学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端、废除及历史意义;知道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京师大学堂的创建等;掌握《申报》、商务印书馆、电影等的出现;了解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取得的成就。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壹
——新式学校、废科举
近代教育的发展
一、近代教育的发展
1.近代创办的新式学校:
创办时期 学校名称
洋务运动 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 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后 北洋西学堂(天津)
甲午中日战争后 南洋大学堂(上海)
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北京)
辛亥革命后合并改名为北京大学
教育近代化开端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近代教育的发展
2.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制流弊太多为由。
原因:
时间:
措施:
意义:
标志着存在我国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贰
——《申报》、商务印书馆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闻业:
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②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③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影响: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出版业: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②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上海新华书店
叁
——《狂人日记》《义勇军进行曲》等
文学艺术成就
三、文学艺术成就
1.文学:鲁迅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其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①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②《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
20世纪初 以后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解放区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文学艺术成就
三、文学艺术成就
2.美术:①齐白石擅长绘花鸟草虫。
②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创作了《田横五壮士》《愚公移山》等巨作。
齐白石的虾
《愚公移山》
三、文学艺术成就
3.抗战歌曲:①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我国国歌。
聂耳
三、文学艺术成就
②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三、文学艺术成就
4.电影: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我国。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课 堂 小 结
报刊: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成就
教育:
文学:
出版:
歌曲:
电影:
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
《申报》《大公报》《新青年》
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鲁迅《狂人日记 》
齐白石、徐悲鸿
绘画:
聂耳、冼星海
《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中考链接
(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报纸因其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申报》 C.《民报》 D.《国闻报》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B
B
中考链接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
A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中考链接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