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新 课 导 入
你能看出哪些不同?
宽大
紧身
直筒式
曲线美
拘谨
自信
庭院
户外
灰白
多彩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原因,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短暂的春天”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的刺激
材料一: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商品,从中国购买农副产品,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逐渐破坏着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新的变化,中国的商品生产开始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洋务运动的刺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材料:在甲午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一部分官僚、商人和封建士大夫纷纷提出设厂、开矿、自办铁路的要求,以抵制西方的经济扩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根本无力再投资兴办新式企业,而且因为《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商人在华自由设厂开矿,所以它也就不再阻碍中国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允许民间自由设厂开矿。
思考: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②:
状元实业家张謇带动“实业救国”思潮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张謇在获知条约内容后,惊呼:“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也就在这一年,他提出“富国强民之本实在工”。”同年张謇开始创办大生纱厂。
材
料
研
读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的贡献:
①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
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③重视教育,提出“父实业,母教育”;
④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法令。经济方面,宣布实行振兴实业的方针,颁布保护工商业、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的规章制度和措施,……鼓励兴办实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主战场位于欧洲,英、法、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战争。……由于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食品、被服等物资很多需要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对外出口,面粉、棉纱等远销海外,销量猛增……如棉纱由1916年的1.3万担上升至1920年的7万担……
——王姗《1895-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
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推动
外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是?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最快的部门:
纺织业和面粉业→轻工业
典型企业:荣氏企业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再度受挫: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发展受挫
5.夹缝中生存: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夹缝求生的原因: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夹缝中顽强生存
1860
1912
1895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民族工业的特点一:发展曲折;
材料:华人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工厂自身技术力薄弱,很多设备都是西方淘汰产品。
民族工业的特点二:总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民族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工业的特点三:行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以轻工业(面粉、纺织)为主;
民族工业的特点四: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贰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①新式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
②影响: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晚清上海电话接线员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表现:剪发辫、禁缠足、改称呼礼仪、易服饰等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末代皇帝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劝禁女子缠足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材料: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处前清官厅称呼文》
改称呼礼仪: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旗袍:体现女子曲线美
中山装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生活方式的变化: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不平衡
沿海>内陆;
东南各省>西北各省;
大中城市>广大乡镇;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
②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 堂 小 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考链接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东方杂志》第8期转载的文章《论实业所以救亡》指出,“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 B.变法强国 C.民主共和 D.师夷长技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A
C
中考链接
(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A
中考链接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