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第六单元提升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师徒四人)又到市口之间,见许多穿青衣者,有几个冠带者,立于房檐之下。猪八戒把长嘴掬一掬,叫道:“让路,让路!”唬得那檐下冠带者躬身问道:“那方来者?”三藏对众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者。路过宝方,一则不知地名,二则未落人家,望列公恕罪。”那官人却才施礼道:“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A郡。连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
(有删减)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房檐 躬身 回bì
(2)文中画横线词语的词性与“法师”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个
B.那
C.郡侯
D.招求
(3)文中“宝方”“贫僧”分别是敬辞和谦辞,下列对敬、谦辞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堂真是慈母典范,让吾辈敬佩不已。
B.由于路上堵车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时,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C.为了国家的利益,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是尽举手之劳罢了。
(4)选文中“A”是 郡(地名),这里常年不下雨的原因是 ;孙悟空在询问中得知只有 、 和灯焰燎断金锁,此地才有雨水降临。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本是舶来品,可近些年来,这些洋节反而越发受欢迎,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dài见。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要求学校和家庭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甚至有人要求抵制这些洋节。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甲】(沉淀 积存)与表征,传统节日是否受重视往往能间接反映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专家、学者并非在【乙】(杞人忧天 忧心忡忡)。然而另有一些人持jié然相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洋节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庆祝方式有趣、富有吸引力,特别是与商业运营模式更为契和,洋节走俏,一方面能活跃我们的文化、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事实上,强烈抵制与坐视不理的观点都不可取,需在其间表达一个中庸的立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不受dài( )见 jié( )然相反 趋( )势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 【乙】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三、课内阅读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④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曰:“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列子·天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往晓之 夫君子之行
B.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
C.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D.废寝食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把“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翻译成现代汉语。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杞人“忧天”、晓之者“解忧”的过程
B.选文嘲笑既自扰又扰人的忧天者,是为了提醒人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C.杞人“忧天”的想法有些可笑,主要是因为他缺乏了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D.晓之者总是能够非常耐心地劝导杞人,并最终帮助杞人解决了他的“忧”。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6.甲文选自《 》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而出自乙文的成语是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闻之于宋君
(2)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8.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氏告诉人别说:“我挖井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B.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现在,有一个人说买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找到。
D.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的他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9.“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10.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②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③“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④“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⑤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⑥“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⑦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⑧“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⑨“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⑩“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11.选文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2.赏析选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写出皇帝由惊奇到喜欢的心理过程。
B.“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诚实”与后文老大臣撒谎行为形成反差,具有讽刺意味。
C.“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说明老大臣观察仔细,做事谨慎。
D.“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重重地刻画一笔,具体生动写出老大臣的虚伪与愚蠢。
六、作文
13.以“假如我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太阳”等),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
(2)不要只是概括地叙述,要注意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具体地展现你的性格、心态;要在某些具体情境中展开叙述,以增加真实感。
参考答案:
1.(1) yán gōng 避
(2)C
(3)B
(4) 凤仙 三年前凤仙郡郡侯两口子吵架,掀翻供桌,让狗吃了地上的供品,冒犯了上天 鸡啄完米山 狗舔完面山
2.(1)待 截 qū
(2)契和 契合
(3)沉淀 杞人忧天
(4)事实上,强烈抵制与坐视不理的观点都不可取,需在其间选择一个中庸的立场。
3.D 4.大地,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5.B
6. 吕氏春秋 三人成虎 7.(1)闻:听说。 (2)去:距离。 8.D 9.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种情况。 10.未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闻。
11.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愚昧无知、自作聪明的皇帝形象,皇帝的想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2.B
13.名家例作: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余光中
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中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向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里,出不得门,只得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腿断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强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之人。她原是我的岳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有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女人填表,可以自称“主妇”,却从未见过男人自称“主夫”。一个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这样的神恩应该细加体会,切勿视为当然。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四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是心底默默地思念着她们。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跟身边的朋友打完消耗战,再无余力和远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维持庞大的通讯网了。形成近交而不远攻的局面,虽云目光如豆,却也由于鞭长莫及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作家极少是专业的,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工作,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从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在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俩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
……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同龄人例作一:
假如我生活在秦朝
假如我生活在秦朝,我应该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吧!在刀光剑影之中,磨砺着的,是我矫健骁勇的个性;在战马嘶鸣之中,张扬着的,是我英勇无畏的人生。您知道,这是一个乱世。于此乱世之中,我将统领我的士兵,在战场上为秦开辟新的疆土。
生活在秦朝,我将是一员年轻的虎将。在战场上,我与我的战马共度余生;在欢歌四溢之时,胜利之旗迎风飘扬;在加冕仪式上,我接受秦王的册封。
加急的书信会被信使连夜送往我大秦的都城,在这封信面前,将是秦王喜悦的笑容。回到都城,我将受到全城百姓的夹道欢迎,而在远处,高楼上向下俯视的,是喜悦的秦王。他在等我,等大秦的勇士回家。而我也将跳下战马,一路狂奔跪拜在秦王脚下,为他描述战争取胜的惊险经过……
生活在秦朝,我将会有一个幸福的家。战时克敌攻城,闲暇时躬耕乡野。或者,与亲朋好友一同赏月,看皎洁的月光在汤菜里游荡。我有一对唠叨的父母,但我绝不感到厌烦;我有平静的生活,但我绝不会贪婪安逸。因为国家随时需要我。我时常会在深夜,从家中偷偷出来,站在山头眺望,不为别的,我要看一看我所生活的这块美丽的地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知道战争的残酷,我也知道统一中国的重大意义。我不只是武夫。
留恋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生活,我亦同样渴望热血疆场,看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生活在秦朝,我一定会被征兵文书从家乡召走,或许,那时我已无力举刀。不要怕,我将再次披上我厚重的战甲,骑上我忠诚的战马,拿起我神圣的武器,一如既往地追随秦。我渴望的,不是老死床榻,而是为国捐躯。
是的,我,将驰骋于天地之间,尘沙吹拂我的面容,风霜凝结我的灿烂。蓝天铭记了我的音容,大地镌刻了我的雄姿,飞鸟讲述着我的故事,江河绵延着我的传说,秦统一中国的历史中记载着我的英名。
秦筑长城之时,我已化作清风,你可在山间寻我;焚书坑儒之时,我已化作炊烟,你可在乡野的村落里寻我。
生在秦,我只做一件事,统一六国。
同龄人例作二:
假如我是风
朋友们,有的风脾气暴躁,有的风性情温和,我愿做一缕温柔的清风,让大自然和人们感受我真心的付出。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我幻想着自己变成风。假如我是风,就会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为大家服务。
春天,我飘过种子,它就会变成那五颜六色的鲜花和亭亭玉立的树木。花儿又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还不是因为我从百花丛中拂过。柳树发出嫩绿的小芽,还不是因为我从枝头掠过啊!“小动物们,你们不能再睡了,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呼唤着。他们听到我的声音,一个个都从睡梦中醒来,干起了各自的活。我从小朋友的脸上吹过,他们都显得精神抖擞,活泼有力。
夏天来了,我又用力地吹了起来,“刷、刷”树下乘凉的人们脱离炎热,神清气爽。我飘过枝头,一棵棵树木显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知了在枝头“唧唧”地叫着,好像在说:“好凉快啊!”
秋天,我再次拂过,天变高了,变蓝了;云朵变白了,淡了。一片片红里透黄的树叶在空中为我伴舞。有时,我唤来雨妹妹滋润大地,有时我提醒大雁到南方过冬,提醒其他小动物们储存好食物,做好过冬准备。
冬天里,我时时嘱托“风兄弟”不要太冲动,当心别把小朋友们刮感冒了,可他们不听劝告,横冲直撞,横行霸道,于是,我冲到高空,把“雪妈妈”请来,让她为大地盖一层厚厚的白绒毯,这样,小孩子就会快乐起来,活跃起来了,他们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玩得可开心了。
朋友们,有的风脾气暴躁,有的风性情温和,我愿做一缕温柔的清风,让大自然和人们感受我真心的付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