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2 15: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土壤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东北黑土正面临板结、退化、可耕性变差等问题。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创建了以“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宽窄行种植”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也促进了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被称为“梨树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可能导致东北黑土退化、可耕作性变差的原因有(  )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耕作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②夏季高温,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③种植强度大,种植结构不合理
④大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蔬菜大棚土壤不同于普通田地土壤,它主要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蔬菜大棚具有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等特点。下图为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示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是(  )
A.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3.蔬菜大棚种植的前期,图示深度范围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明显快快于深层的原因是(  )
①高温高湿环境
②雨水淋洗很少
③复种指数较高
④有机肥施用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
③能够蓄水、保水
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  )
①黑垆土②黑钙土③水稻土④紫色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7.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
读下列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圈层表示岩石圈 B.曲线②代表的是古登堡界面
C.C圈层为液态 D.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10.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大气层结构,曲线①为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气层位于B层
B.可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层
C.C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B层
11.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层表示腐殖质层 B.B层由于有机质淋失,颜色较浅
C.C层表示成土母质 D.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矿物质
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为腐殖质层 B.乙为淋溶层 C.丙为母岩层 D.丁为母质层
13.下列土壤的肥力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南方红壤——肥力低——淋溶强 B.东北黑土——肥力高——风蚀强
C.青藏高寒土——肥力高——温度低 D.西北荒漠土——肥力低——温度高
14.有个自然区,年均温14℃—20℃,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左右,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土壤为红壤、红黄壤。这个自然区是(  )
A.热带湿润地区 B.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亚热带湿润地区
海洋蓝碳(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02,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岸带蓝碳涵盖盐召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5类海岸带碳汇。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我国沿海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固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树林的年固碳量比海草床少 B.南方各省份均以红树林固碳为主
C.沿海省份以盐沼固碳方式为主 D.盐沼湿地的固碳速率比红树林快
16.影响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因素有(  )
①土地利用方式②海洋经济发展③全球气候变化④人类碳排放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7.北京市某中学开展“土壤观察”实验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土壤的物质组成
同学们设计实验分别测试黑土和红壤的物质组成,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用木棍拨动土壤,发现土壤中有植物根系。
②用干纸巾贴在土壤块表面,静置片刻,干纸巾变潮湿。
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土壤,给试管缓缓注水,见到微量气泡冒出。
④用试管塞塞紧试管,使劲摇晃试管后将其倒立静置,观察到试管中的物质出现分层沉降现象:下层砂粒,上层黏粒,水面上漂浮着腐殖质等物质。
⑤另取土壤样品,将烧杯倒扣在其上方,加热后,烧杯内壁变得模糊,出现水珠。
(1)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土壤的物质组成。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以及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同学们发现我国南方地区红壤的肥力比东北地区黑土低。
(2)从气候和生物的角度解释南方红壤相对比较贫瘠的主要原因。
探究二:土壤的保水功能
同学们分别取等量的砂土、壤土与黏土三种土壤样本,放入实验装置中,通过注水实验比较它们保水功能的差异(如图),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土壤类型 常规监测项 深度分析项
杯底水量 持水量 第一滴滴落杯底时间 过程持续时长
砂土 20毫升 40毫升 9秒 5分钟
壤土 14毫升 46毫升 2分55秒 12分钟
黏土 12毫升 48毫升 1分43秒 7分钟
实验结论 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功能
(3)对比实验数据,说明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功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
(2)指出图中主要植被的类型,并分析其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
(3)说明生物循环对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土壤发育不良,垫状植物以其独特的适应方式在此顽强生长。垫状植物贴生于地表,植株矮小,茎叶多白色绒毛,叶片细小,根系粗壮而柔韧,具有紧密多孔隙的形态。由于垫状植物长期在该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长,逐渐改善了周围的小环境,为其自身的生长繁盛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下图为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垫状植物图。
(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特征。
(2)指出该地土层厚度和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保水性能等土壤特点。
(3)说明垫状植物可能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的条件。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B 13.A
14.D
15.C 16.A
17.(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南方气温较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且分解时间长,腐殖质积累少;南方年降水量较多,淋溶作用强,红壤相对比较贫瘠。
(3)壤土杯底水量较少;持水量较多;第一滴滴落杯底时间最长;过程持续时长最长。
18.(1)土壤呈红色;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壤呈酸性。
(2)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影响: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大气中的水分,有利于增加当地降水量;通过截留、滞蓄地表径流,促进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
(3)生物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循环能促进养分在地表聚集。
19.(1)多大风,气候寒冷干旱,多强光。
(2)土壤浅薄;粒径大;保水性能差。
(3)垫状植物的形态使局地变得湿润、温暖;其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