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 — 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海 — 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2 15: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海—气相互作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海水密度的分布特点可以描述为(  )
①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②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③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 国家气候中心官宣2021年是“双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会引起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发生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洪灾多发
②秘鲁渔场的捕获量可能增多
③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东西部的水温差异增大
④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如图为近1000年来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完成下题。
与图中1200-1600年海冰面积变化一致的是(  )
A. 全球海平面上升 B. 雪线海拔下降 C. 高山冰川消退 D. 冰盖面积减少
4.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据此回答下题。
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 日本 B. 泰国 C. 智利 D. 秘鲁
5.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如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加强③气候变暖 D.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效应减弱③气候变冷
6.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海水增温,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年份(  )
A. 低纬信风增强 B. 秘鲁渔场减产 C. 马来群岛洪灾 D. 南美西岸少雨
7. 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南美洲巴西利亚举行。图示为该大洲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以下现象最有可能在M区域出现的是(  )
A. 云 B. 大雾 C. 降水 D. 渔场
8. 据报道,2018年入冬后我国南方多地的持续阴雨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厄尔尼诺是指如图哪个字符所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引起气候异常的现象(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海洋所吸收。如图是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0.484w/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  )
A. 海面短波辐射 B. 海气之间对流 C. 蒸发潜热输送 D. 洋流热量输送
10. 2018年冬天,我国南方一反常态,连月阴雨连绵,这一异常天气的出现,主因是某种现象导致的大气环流紊乱导致。这种现象最有可能为(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亚洲高压强盛 C. 厄尔尼诺现象 D. 热岛效应
11. 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如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题。
“海浩”现象发生时(  )
A. 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 海一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 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 海一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12. 读我国某海域年均溶解氧等值线图,回答下题。
造成该海域溶解氧数值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城市生活废水排放
②海水养殖业的过度发展
③运输油轮的大量泄漏
④工业废水排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由大型緣藻浒苔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造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如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而浒苔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水域。影响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纬度位置 D. 水体质量
14.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下题。
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 大气降水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 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 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15.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由大型绿藻浒苔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许苔生长最造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如图示意2009年5-8月研究海城(34°~36°N,120°-122.5°E黄海海城)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而浒苔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水域,影响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纬度位置 D. 水质
16. 2021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图为天气和气候时空尺度图。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海一气相互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热源 B. 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C. 洋流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动力 D.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潮汐
读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题。
17.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不变,即蒸发量等于降水量。能说明该平衡原理的等式是()
A. 458=505—47 B. 119=47+72 C. 577=119+458 D. 以上均不能
18. 属于陆地水量支出环节的是()
①海水蒸发 ②陆地蒸发 ③径流 ④陆地降水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海洋水汽不断向陆地输送。但长期来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A. 海洋降水 B. 径流 C. 陆地降水 D. 水汽输送
下图为某大洋及其沿岸大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区域,海——气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是()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1. 当M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升高时()
A.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 B.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增大
C. 加里曼丹岛上的极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D. 南美洲西北沿海地带森林火灾频繁发生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 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B. 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流下沉
C. 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温较低 D. 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23. 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
A. 赤道逆流势力减弱 B.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 南美洲西部干旱区突降暴雨 D. 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伴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 “沃克环流”属于
A. 大洋洋流 B. 热力环流 C. 季风环流 D. 三圈环流
25. 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A. 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B. 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 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D. 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26. 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
A. 降水减少 B. 气温急剧上升 C. 风暴天气明显增多 D. 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下图为某时段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值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7. 下列关于丙地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状况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温较高 信风较弱 B. 水温较高 信风较强 C. 水温较低 信风较弱 D. 水温较低 信风较强
28. 图示现象易导致()
A. 甲地干旱加剧 B. 乙地降水减少 C. 丙地降水减少 D. 丁地对流增强
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流移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0. 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气温为20~25℃,蒸发雾多于冷却雾 ②当气温为20~25℃,蒸发雾少于冷却雾
③当海温为20~25℃,蒸发雾多于冷却雾 ④当海温为20~25℃,蒸发雾少于冷却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大气环流会出现异常。如图为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
(1)简述图示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特点。
(2)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异常表现。
(3)阐释图示现象发生时,给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带来的气象灾害。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图1)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图2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
(1)分别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和结冰的影响。
(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并简述东西伯利亚海9月海水与大气能量交换最强的原因。
(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与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
材料三:根据亚马孙人类与环境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在2021年8月,亚马孙雨林共发生2.8万起火灾,连续三年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1)乙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丙地的植被是 ______,从甲地到丙地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__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该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
(2)甲地年日照时数比乙地 ______(多或少),影响因素是 ______。
(3)丁地附近海域洋流为 ______(填名称),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洋流会 ______(加强或减弱),沿岸附近的降水会 ______(增多或减少)
(4)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对水循环环节强弱的影响。
34. 海—气相互作用,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之间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自然地理过程。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湿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异常冷水现象。2020年至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7月以来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湿度持续降低,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在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
(2)发生拉尼娜时,如图中能正确示意赤道太平洋海域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______。(单项选择填空)
(3)框图表示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请将数字代表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19.【答案】C、C、B
20~21.【答案】B、A
22~23.【答案】C、C
24~26.【答案】B、D、A
27~28.【答案】D、C
29~30.【答案】B、C
31.【答案】解:(1)根据图中与多年平均温度温差等温线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温差出现-1℃,说明比多年平均温度低;图中赤道附近等值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且为正值,根据凸低为高的原则,说明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高;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高,且数值较大,说明增温明显。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温度高的,空气上升,近地面温度低的,空气下沉。根据图中信息,赤道附近西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低,气流上升运动减弱,甚至变成下沉气流;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显著升高,气流下沉运动减弱,甚至变成上升。使得赤道附近太平洋大气环流减弱,甚至环流方向相反。
(3)根据上题分析,赤道附近西部气流上升运动减弱,甚至变成下沉气流,所以太平洋赤道附近西部太平洋较正常年份降水减少,造成大面积干旱;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气流下沉运动减弱,甚至变成上升,使得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较正常年份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
故答案为:
(1)赤道附近西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上升;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增温明显。
(2)赤道附近西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气流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显著升高,气流下沉运动减弱,上升运动增强。
(3)赤道附近西部太平洋较正常年份降水减少,造成大面积干旱;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较正常年份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
32.【答案】解:(1)结合材料可知,径流对于海水的影响季节不同而不同,首先在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温度较高会加速海冰融化;到了结冰期之时,入海径流会降低海水盐度,有利于海水结冰。
(2)结合图片可知,东西伯利亚地区冻结期较长,因此海冰较厚;当海冰完全结冰时,海冰反射率高,因此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而河流在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9月份海冰覆盖率最低,海水散热快。
(3)根据图片可知,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理由:结合图片可知,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而夏季盛行偏南风,有纬度较低处出来,气温较高;受暖流影响,融化时间较长,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
故答案为:
(1)融冰期,入海径流水温较高,可加速海冰融化;结冰期,入海径流冲淡海水盐度,利于海水结冰。
(2)完全冻结期较长,海冰较厚;海冰完全覆盖,反射率高,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河流解冻初期淡水汇入量较少。9月海冰覆盖率最低,海水散热快。
(3)融冰期和结冰期都较长。理由:楚科奇海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夏季盛行偏南风,气温较高;受暖流影响,融化时间较长,海冰覆盖率最低值较低。
33.【答案】地形 热带草原 纬度 热量 少 天气 秘鲁寒流 减弱 增多
34.【答案】(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并将大部分热量存在海洋表面,海洋再通过潜热和长波辐射等方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海水运动。
(2)C
(3)①降低;②升高;③高;④低;⑤偏少;⑥偏多;⑦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