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课件(共27+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 课件(共27+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6:06:16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课时
1 邓稼先
课文细读品味
1.全文使用小标题的作用?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能突出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六个小标题串缀起邓稼先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又突出了文章中心。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⑩段使用“立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⑩段中,“立即”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写邓稼先没有丝毫犹豫和停留就马上回国了,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课文细读品味
3.第 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再次高度赞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4.作者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随意打断别人做学术报告这件事?
作者写奥本海默随意打断别人做学术报告这件事,最能表现奥本海默的性格特点——“锋芒毕露”,与下文邓稼先的性格形成对比。
课文细读品味
5.第 段单句成段有何作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崇高品质和没有私心的精神境界。这两段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邓稼先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6.本文讴歌的对象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奥本海默?
这是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通过对邓稼先、奥本海默在性格、为人处世方面的对比,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7.赏析“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的表达效果。
这一表选择关系的问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感到骄傲。
课文细读品味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9.第 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用风沙呼啸、极低气温点明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说明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困难重重,突出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坚韧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10.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议论性的话作为全文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表明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选择。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几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1.[难点]有人说,文章应该对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进行详细介绍。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作者未这样写的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更看重人物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的表现。
课文全篇探究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思念;同时,作者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所以,作者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写法。
课文全篇探究
2.[发散思维]作者的妹妹杨振玉女士曾说过“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试探究一下本文的“至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至情:探究一 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除了最早于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就激动得热泪满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的深情。
课文全篇探究
探究二 表现在作者对有着50 年友谊的朋友的至情。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课文全篇探究
1.以小标题构思全文。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通过6 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选材典型,主题突出。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如在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时,“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一事例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又如在出现危险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一事例也具有典型性。
归纳总结
3.语言朴实,句式多变。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这使得文章蕴含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归纳总结(共27张PPT)
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
导入
1 邓稼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思想内涵: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阅读目标
品析关键句/ 段:勾画文中关键的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重点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1、三
3
语言特色: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学习目标
1
2
对比、引用:学习运用对比、引用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写作目标
小标题式结构:学习采用小标题式结构谋篇布局的写法。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2、二
3
语言表达:学习运用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
立德树人
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的人。
杨振宁,1922 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57 年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 年获得拉姆福德奖,1986 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3 年获美国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9 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昂萨格奖。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1993 年8 月21 日《人民日报》。
1986 年7 月29 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作为邓稼先的同学,杨振宁非常悲痛,在1993 年邓稼先逝世七周年之际,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以缅怀好友。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概念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分类 从叙 述人 称看 自 传 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他 传 记叙他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
预习资料速查
分类 从创 作方 法看 历史性 传记 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文学性 传记 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融入想象性的文学描写,但不可虚构,如《列夫·托尔斯泰》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1. 元勋( ):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2. 奠( )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3. 选聘( ):挑选聘用。
4. 谣( )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5. 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6. 昼( )夜:白天和黑夜。
xū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diàn
pìn
yáo
zhòu
注意字形。
7. 昆( )仑: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8. 挚( )友:亲密的朋友。
9.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10. 鲜( )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至死不懈(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kūn
zhì

xiǎn
xiè
12. 鞠躬尽瘁( ): 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13. 当之无愧( ):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14.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15.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16. 妇孺( )皆知:妇女和儿童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cuì
kuì


注意字音。
多音字,注意字音。
·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马革裹( )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guǒ
( )(燕子)
( )(燕京)
yàn
Yā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开拓)
( )(拓本)
tuò


( )(湖泊)
( )(停泊)



( )(鲜花)
( )(鲜为人知)
xiān
xiǎn

( )(殷红)
( )(殷切)
yān
yīn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瘁( )(心力交瘁)
悴( )(憔悴)
粹( )(纯粹)
cuì
cuì
cuì
口诀记忆法:“心力交瘁”
易得“病”,面容“憔悴”
“心”会累,有“米”纯净
叫“纯粹”。
·
·
·
铤( )(铤而走险)
蜓( )(蜻蜓)
tǐng
tíng
勋( )(元勋)
陨( )(陨落)
xūn
yǔn
词 彷徨 犹豫
同 两者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 不仅指心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指拿不定主意,侧重于心理活动。
例 ① 我为此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② 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本文各个部分运用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本文讴歌的对象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还写了奥本海默?
结构形式
表现手法
段落安排
联系全文,说说邓稼先
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人物品质
预习思考问题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
历史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爱国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①前六段叙述中国百年前的屈辱历史,朗读时语气要舒缓,
突出悲愤之情。
②读第⑦—⑨段时语速应稍快,突出自豪之情:“站起来” “千千万万”“巨大贡献”“邓稼先”等词要读得重一些。
③读第⑧段的“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时,“这”
后面要停顿一下。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9):在近一百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
对比
百年屈辱——任人宰割 时至今日——站起来了
第二部分(10 —18):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生平经历
杰出贡献
邓稼先
“‘两弹’元勋”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19—29):在同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对比
奥本海默
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
忠厚平实、无私奉献

第四部分(30 —33):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面对谣言→邓稼先 认真求实
谣言破解→杨振宁 自豪骄傲
爱国情怀
课文初读感知
第五部分(34 —39 ):写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赞扬他是“中国男儿”。
第六部分(40—44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困难重重→勇敢克服
问题层出→身先士卒
中国男儿
不怕牺牲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以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人物传记主旨归纳方法:人物事迹+品质。
一课一法
对比
一法
概念
将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
对照、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特征更加鲜明突
出的一种写作手法。
作用
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
情更深刻,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注意
一课一法
若写人物,可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也可
将同一人物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情
况进行对比。
举例
如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
过对比得出了“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
论,使得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一课一法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毒日光对比,得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并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例
一课一法
一练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
板书设计
邓稼先
展示背景
非凡经历
名人对比
面对谣言
中国男儿
赤子情怀
真诚朴实
爱国奉献
百年屈辱(引子)
“‘两弹’元勋”
忠厚平实(补充)
认真求实(拓展)
献身奉献
永恒骄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