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3.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
重难点:
1. 重点:通过文本的阅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见过桂花,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花。桂花的花朵小小的,有白色、黄色等颜色,散发出的香气十分迷人。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树上一片金黄,非常漂亮。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桂花除了美丽,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桂花的课文――《桂花雨》,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桂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 箩:luó(箩筐),造句:他用箩筐装满了刚采摘的水果。
- 杭:háng(杭州),造句: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三、书写指导
1. 懂:“懂”字是左右结构,“忄”要写得窄一些,“董”要写得宽一些。
2. 兰:“兰”字是上下结构,“R”要写得宽一些,“三”要写得扁一些。
3. 箩:“箩”字是上下结构,“艹”要写得宽一些,“罗”要写得扁一些。
4. 婆:“婆”字是上下结构,“女”要写得扁一些,“波”要写得宽一些。
5. 糕:“糕”字是左右结构,“米”要写得窄一些,“羔”要写得宽一些。
6. 饼:“饼”字是左右结构,“饣”要写得窄一些,“并”要写得宽一些。
7. 浸:“浸”字是左右结构,“氵”要写得窄一些,“侵”要写得宽一些。
8. 缠:“缠”字是左右结构,“纟”要写得窄一些,“廴”要写得宽一些。
9. 茶:“茶”字是上下结构,“艹”要写得宽一些,“木”和“人”要写得扁一些。
10. 捡:“捡”字是左右结构,“扌”要写得窄一些,“佥”要写得宽一些。
四、作者简介
琦君(1917 年 7 月 24 日―2006 年 6 月 7 日),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琦君的作品多以散文、小说和儿童文学为主,其散文风格平实、自然,笔调温婉、细腻,情感真挚、朴实,充满了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眷恋。
琦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烟愁》《琦君散文》《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小说《橘子红了》,儿童文学作品《琦君寄小读者》等。她的作品被译为英、日、韩等多种文字,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故乡的桂花盛开的季节是在中秋节前后。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而这个时候正好是秋季,天气渐渐转凉,许多花卉也开始盛开。桂花是一种常见的秋季花卉,它的花朵小而香,通常呈现出淡黄色或白色。
这句话通过对中秋节和桂花盛开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季的美好和花卉的芬芳。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花的态度和喜好。
作者小时候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只是记住了一些花的名字。但是作者喜欢的是桂花,因为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桂花树的朴实无华。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这句话说明了桂花的花朵比较小,不容易被注意到,但是一旦开花,香气就会非常浓郁。
这段话通过对作者小时候对花的态度和喜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故乡的台风季节和母亲对桂花的担忧。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故乡在海边,每年八月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桂花的关注和担忧,她担心台风会破坏桂花的生长和收成。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句话说明了母亲每天都会去院子里查看桂花的情况,她希望能够收获很多桂花,送给胡家和毛家,因为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可以用桂花来制作美味的糕点。
这段话通过对母亲对桂花的担忧和期望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爱。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桂花在作者故乡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气和采摘桂花的方法。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了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能够传到前后十几家邻居,让他们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这句话说明了采摘桂花的方法,就是要用“摇”的方式将桂花从树上摇下来。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这句话说明了用“摇”的方式采摘桂花的好处,就是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这句话说明了让桂花自然凋落的坏处,就是落在泥土里或者被风雨吹落的桂花,香味会比摇下来的差很多。
这段话通过对桂花香气和采摘桂花方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采摘桂花的乐趣和桂花的独特魅力。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对摇桂花的期待和摇桂花时的欢乐场景。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摇桂花的期待,他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可以摇桂花。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这句话说明了摇桂花的时间要根据花开的情况来确定,如果花开的时间太短,就摇不下来。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句话说明了母亲根据天气情况来判断是否要摇桂花,如果要来台风了,就需要提前摇桂花,以免被台风破坏。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句话描述了摇桂花时的欢乐场景,作者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他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他觉得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而且非常香。
这段话通过对摇桂花的期待和摇桂花时的欢乐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桂花的用途和桂花的香气对整个村子的影响。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这句话说明了桂花的用途,桂花可以用来泡茶和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表达了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整个村子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
这段话通过对桂花用途和香气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和母亲对家乡桂花的评价。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全家搬到了杭州,他在那里读中学。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描述了杭州的一处小山,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非常浓郁,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秋天经常去那座小山上赏桂花,回家时总会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评价,她认为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段话通过对作者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和母亲对家乡桂花的评价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母亲的爱。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和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中的“于是”表示承接上文,作者由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联想到了自己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摇花乐”是指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则是指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的场景,就像下雨一样。
这段话通过对故乡“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六、总结:
《桂花雨》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琦君。本文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文章开篇先总写“我”喜欢桂花的原因,再具体描写了“摇桂花”的过程,最后通过母亲的话点明了桂花所蕴含的情感。全文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对桂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全文总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摇桂花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