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8: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舅、斩”等 1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 14 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 15 个词语。
2.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
1. 重点: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 难点: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呢?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习惯,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她是谁呢?她就是冰心奶奶。冰心奶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爱和温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从小就喜欢读书,读过很多书,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心得和体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她是怎么说读书的吧。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1. 舅(jiù):舅舅、舅父
造句:我的舅舅是一位医生,他总是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服务。
2. 宴(yàn):宴会、宴席
造句:昨天我们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非常热闹。
3. 斩(zhǎn):斩首、斩杀
造句:在古代,罪犯被斩首是一种常见的刑罚。
4. 凯(kǎi):凯歌、凯旋
造句:战士们唱着凯歌,胜利归来。
5. 葛(gě):葛粉、葛根
造句:葛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6. 浒(hǔ):水浒、浒湾
造句:《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 108 位好汉的故事。
7. 传(chuán):传说、传统
造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传说和习俗。
8. 鲁(lǔ):鲁莽、粗鲁
造句:他的行为很鲁莽,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9. 煞(shà):煞费苦心、煞气
造句: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他煞费苦心,付出了很多努力。
10. 寇(kòu):寇贼、倭寇
造句:明朝时期,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11. 贾(jiǎ):贾人、商贾
造句:古时候,商贾们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往。
12. 卷(juàn):画卷、试卷
造句:这幅画卷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精美。
13. 刊(kān):刊物、刊登
造句:这本刊物刊登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值得一读。
14. 琐(suǒ):琐碎、琐事
造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
15. 栩(xǔ):栩栩如生、栩栩
造句:他画的鸟儿栩栩如生,好像要从画里飞出来一样。
16. 呻(shēn):呻吟、呻唤
造句:他在病床上呻吟着,看起来非常痛苦。
17. 某(mǒu):某人、某些
造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解决问题。
三、书写指导:
1. 舅:“臼”字要写得扁一些,“男”字的“田”要写得稍小,“力”字的撇要写得舒展。
2. 津:左边的“氵”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聿”要写得宽一些,“聿”的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3. 斩:“车”字要写得窄一些,“斤”字的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些,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4. 限:“阝”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艮”要写得宽一些,“艮”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5. 凯:“几”字要写得窄一些,“岂”字的“山”要写得扁一些,“己”要写得稍小。
6. 葛:“艹”要写得宽一些,“各”字的“口”要写得稍小,“八”要写得舒展。
7. 述:“辶”要写得稍窄一些,“术”字的“木”要写得扁一些,“丶”要写在横中线上。
8. 贾:“西”要写得扁一些,“贝”要写得稍长一些,最后一笔点要写得小一些。
9. 衰:“衣”字要写得宽一些,“口”要写得稍小,“中”要写得稍长。
10. 刊:“干”字的第一笔横要写得短一些,第二笔竖要写得长一些,“刂”要写得稍窄。
11. 琐:“王”要写得稍窄一些,“贝”要写得宽一些,最后一笔点要写得小一些。
12. 朴:“木”要写得稍窄一些,“卜”要写得宽一些,“丨”要写在竖中线上。
13. 某:“甘”字的第一笔横要写得短一些,第二笔竖要写得长一些,“木”要写得稍宽。
四、作者简介
冰心(1900 年 10 月 5 日-1999 年 2 月 28 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的作品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冰心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诗集《繁星》《春水》等。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表达了说话者对读书的热爱和热情。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表示每当涉及到读书这个话题时,说话者就会变得非常兴奋和健谈。这可能是因为读书是说话者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是因为读书对说话者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句话也可以反映出读书对说话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他们可能从读书中获得了很多乐趣、知识和启发,因此想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感受。
总之,这句话表达了说话者对读书的热爱和热情,以及他们对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开始读书的经历。
作者在学会认字后不久就开始读书,但并不是像常人那样从四岁开始读母亲教的国文教科书,而是在七岁时自己开始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各路英雄豪杰争霸天下的故事。其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小说的开篇语句,也是对历史演变规律的总结。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作者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因此,这段话也反映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听舅舅讲《三国演义》的经历。
那时,作者的舅舅每天晚饭后都会给他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作者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听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等情节时,觉得非常好听。
但是,舅舅每次只讲半个钟头,然后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作者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听故事的热爱和对故事下文的期待,也反映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情景和家庭氛围。同时,通过听故事,作者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开始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
作者因为对《三国演义》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每次听舅舅讲都只能听到一半,所以决定自己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看。虽然一开始读得一知半解,很多字音也读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渐渐地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了。
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小时候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也表达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通过自己阅读,作者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读《三国演义》的经历。
作者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关羽死了,非常伤心,于是哭了一场,并把书丢下了。第二次读时,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再次把书丢下了。后来,作者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完,但记得读到了“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深厚感情,以及阅读对于个人情感体验的影响。通过阅读,作者能够感受到书中人物的生死离别和历史的沧桑变化,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因为阅读《三国演义》而对章回小说产生了兴趣,并特别欣赏《水浒传》的原因。
作者对《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性格印象深刻,认为这些人物形象生动,有其独特的个性。虽然作者认为《水浒传》为了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仍然觉得这部书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水浒传》的欣赏和对章回小说的热爱,也反映了阅读对于个人兴趣和审美的影响。通过阅读,作者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品味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段阅读《红楼梦》的不同感受。
作者在十二三岁时第一次看《红楼梦》,当时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不感兴趣,甚至对贾宝玉的女声女气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感到厌烦。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作者再次拿起这部书来看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这段话反映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认知的影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会发生变化。通过阅读,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人性,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总结了作者一生的阅读经历和感受。
作者表示自己读过不少中外文艺作品,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通过读书,作者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娱乐,还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些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阅读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些都是在学校教育中难以获得的。同时,阅读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对阅读的态度。
作者在 1980 年访问日本回来后,因为腿伤而闭门不出,只能通过阅读来消遣。作者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书刊,通过阅读这些书刊,作者了解了很多事情,认识了很多人物。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作者也学会了挑选和比较书籍。例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后,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后,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于现代文艺作品,作者不喜欢那些写得朦朦胧胧、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而喜欢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即使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让作者心动神移。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阅读的态度。作者认为阅读是一种消遣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通过阅读,作者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和判断力。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通过阅读得到的一个体会,即比较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无论是物品、人还是书籍,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优缺点。通过比较不同的物品、人或书籍,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判断。
在阅读方面,作者认为通过比较不同的书籍,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内容、风格和价值。通过比较不同的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作者和作品,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因此,作者认为“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比较的重视和对阅读的深入思考。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是作者对儿童阅读的建议和指导。
作者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以让人获得知识、提高素养、拓展视野。因此,作者建议儿童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读好书的重要性。好书是指那些内容优秀、质量高、有价值的书籍,可以让人受益匪浅。因此,作者建议儿童要选择好书来读,避免读那些没有价值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书籍。
作者用简洁明了的九个字,表达了对儿童阅读的建议和期望,希望儿童能够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这段话反映了作者对阅读的重视和对儿童阅读的关注,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期望。
六、总结:
《忆读书》是冰心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以下是对《忆读书》的总结:
1. 读书好: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2. 多读书:作者回忆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所读的各种类型的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作者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读好书:作者认为读书要有选择,要读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的好书。她还强调了读书的方法,认为读书要认真、细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4. 总的来说,《忆读书》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它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