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 课件(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老山界 课件(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7:36:03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二课时
6 老山界
课文细读品味
1.分析开头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概括介绍老山界。“三十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为下文蓄势。
课文细读品味
2.联系语境,品析第⑨段中“生怕”和“显眼”两词的表达效果。
“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被看到,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课文细读品味
3.怎样理解第 段中“从山脚向上望……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的含义?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连接,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说明红军人数之多,队伍之长。
课文细读品味
4.联系语境,赏析第 段的内容。
第 段中,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烘托了山谷的寂静。作者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半夜山上的寂静,侧面反映了红军所处环境之恶劣。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山上,却能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忘记了寒冷和危险,这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5.翻越雷公岩时,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还要写医务人员的情况呢?
带着伤员病员的医务人员翻越老山界更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伤员病员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更何况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女性。他们的表现感染和激励着其他红军战士。写医务人员的情况是为了展现整支队伍勇敢和坚毅的精神面貌。
课文细读品味
6.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课文最后说的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这里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强调了长征胜利的之不易,引发读者对红军战士更大的敬意。
[重点] 探究本文所展示的红军这支革命队伍的崇高品质。
1.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文章多处写山势的陡峭和山路的险峻曲折,但在巨大的困难面前,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哈哈地笑起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还能笑出来,表现了红军战士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全篇探究
3.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文中写翻山过程中,“我”一边攀登,一边完成宣传任务。不仅“我”如此,红军队伍的全体成员也都坚定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这里不仅有坚强的意志,更展现了高度的自觉。再如“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展现了红军的组织纪律性。
课文全篇探究
1.时空作线,层次清晰。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描写生动,形象突出。
作者运用场面描写把红军星夜爬山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高不可攀的英雄队伍。从不同的视角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了行军的困难,从而表现了红军的精神面貌。
归纳总结
3.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本文语言异常朴实,富有口语色彩。有些地方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全文饱含着真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出于对自己队伍本质特点的认识而产生的强烈的自信之情,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有对自己同志真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有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
归纳总结(共23张PPT)
25000里的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亘古不变的英雄气概和不折不挠的坚毅精神浓缩在毛泽东笔下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今天一起学习的课文《老山界》,则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导入
6 老山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叙事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阅读目标
体味情感: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积累拓展四
3
精神品质:熟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学习目标
描写场面:体会生动形象的场面描写,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写作目标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立德树人
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领悟长征精神,做一个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人。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1934 年10 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长征路上,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1936 年10 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叙事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意义。
1. 攀( )谈:闲谈。
2. 峭( )壁:陡直的山崖。
3. 骨碌( ):滚动。
4. 咀嚼 ( ):用牙齿磨碎食物。
5. 呜咽( ):(流水、丝竹等)发出凄切的声音。
6. 督( )促:监督催促。
pā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qiào
gū lu
jué


7. 灌( )输:输送(思想、知识等)。
8. 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9. 酣( )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10.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guàn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注意写法。
shuì
hān
( )(盛饭)
( )(茂盛)
chéng
shèng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咀嚼)
( )(细嚼慢咽)
jué
jiáo

·
·
盛:记少余多法。
“盛”只在表示“把东西
放在容器里”和“容纳”
的时候读“chéng”,其余全读“shèng”。
( )(落下)
( )(落差)
( )(落枕)
( )(大大落落)

luò
必考字词梳理

( )(哽咽)
( )(咽喉)
( )(咽气)
lào
luō

yān

yàn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歉( )(抱歉)
谦( )(谦虚)
qiàn
qiān
笆( )(笆斗)
芭( )(芭蕉)


以义辨形法:“笆”指用竹片或
树的枝条编成的片状器物,所以
是竹字头,“芭”指古书上说的
一种香草,所以是草字头。
·
·
词 捉摸 琢磨
同 两个词都表示心理活动。 异 “捉摸”多用于对某人的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多用于否定式。 “琢磨(zuó mo)” 表示思索,考虑。
例 ①小永这孩子的脾性令老杨捉摸不透。 ②我正琢磨着该怎样打破这个僵局,想不到他竟先开口了。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课文中写瑶民母女对体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登山之难
人情之暖
环境之艰
预习思考问题
课文中有多处自然环境描写,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2
导思
1
导思
3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关键词:
坚强、英勇、乐观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点题,简单介绍老山界。
第三部分(33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夜宿“之”字路,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四难
英勇顽强
第二部分(2—32 ):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颂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课一法
场面描写
一法
一课一法
描写场面时要注意: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
(2)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3)要写出气氛,特定的场合需要写出特定的气氛;
(4)要注意描写时的顺序,一般而言,场面描写都是按由点到面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精彩的场面描写有利于人物精神的展现。例如本文中对红军战士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的场面描写,就很好地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等。
一课一法
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嘿!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燕” “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 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它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扶摇直上。
一例
一课一法
其中,王卫民扎的“黄马褂”放得最高。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而使劲向后拉。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越飞越带劲。
通过描写风筝比赛的场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比赛场面的激烈,突出了风筝千姿百态、光彩夺目的特点。
一课一法
一练
学习本文的场面描写,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