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沪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8 17: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1教育网
2、在朗读背诵中感受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3、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初步了解中国的隐士文化
说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尝言:“两晋无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足见此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篇琅琅上口的好诗文,更在于它是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窥视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士情怀。这也是本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不必拘泥于诗文字句译讲。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课堂上则主要带领学生进行对语言现象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鲜活饱满,进而透过形象读出陶渊明心灵深处的追求和生命智慧。21cnjy.com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读成诵,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难点:理解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复杂情感。
说明:本文属辞赋类文本,讲究节奏、骈对,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诵读吟咏。诵读涵咏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大多能读出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向往田园隐居生活的文人等,但对其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则需要教师点拨提示,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去捕捉体会。比如文章在写归田之乐的欢愉的气氛中却不时跳出“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样的语句。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快然隐居的背后的孤独无奈,以及那份犹疑的洒脱。而这份复杂情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古代隐士们共同的情怀。可让学生透过陶渊明这扇窗,窥探中国古代隐士文化之一斑。21·cn·jy·co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志,有 “大济苍生”的愿望,为什么在十三年时隐时仕后选择了彻底归隐田园?有人说《归去来兮辞》是出世入隐者高歌咏唱的宣言书。为何有这样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吧。 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谈自己对此的认识。可能较多谈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至于他的复杂心路历程可能较少提及。 高三学生对陶渊明及其诗文已经有一定了解,问题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朗读课文疏通文字,感知课文落实重点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对不能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2、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大意。3、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及时给与帮助。重点:1)、指导朗读: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可作范读。2)、“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等。 1、自由朗读课文,对不能理解的字词进行圈划2、讨论交流阅读中圈划的字词。3、概括各段内容1)、弃官归田的决心 2)、愉悦恬静的田园生活 3)、乐天安命的情怀。 本文属于辞赋类文章,适合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朗读是品味文章的重要途径。而文言诗文的教学要注重巩固加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文言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积累。疏通文义后的内容概括是对文章的一次梳理,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为下面的深入解读打下基础。
再读课文把握情感落实难点 请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的语句,并给出分析:1)、“归去来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点拨: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作者厌倦了黑暗腐败的官场,强烈的渴望乡园田居的生活。)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等。 (点拨:乐于田园生活,诗人终于找到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精神归宿,所以他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自得。)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等 (点拨:作者在文中乐的背后隐现出的忧。有出世的逍遥,也有误入歧途的痛悔;有得养天年的安乐,也有人生苦短的感叹;有家人亲友相伴之乐,又有曲高和寡,知音难寻的伤感;有离开官场的决绝,也有对国事的一丝牵挂。全文可说是忧乐相生,感情复杂。) 1、再次阅读课文,圈划出相关诗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2、讨论交流陶渊明的心情感受。调动联想和想象,既能体会作者在辞官归田后仿佛鸟儿飞离牢宠,船儿终于靠岸的喜悦,又要能深味出作者忧乐参半的个中滋味。 文本解读中,学生过去对陶渊明的认识与本文会产生一些冲突,抓住这些冲突点进一步探究,可全面深入地认识陶渊明,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内涵。
熟读成诵积累名篇 1、要求学生用几分钟时间,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段、语句背一背。 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背诵文句。 反复吟诵,既可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又能强化短时记忆。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 1、朗读背诵全文。2、以《人淡如菊》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背诵全文,积累名篇。通过写读后感一方面加深对陶渊明的理解,同时可激发学生对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思考。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还可采取自读加探究的方法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本文词句的理解难度不太大,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解决,疏通文意,熟读成诵。然后布置学生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问题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后挑选出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再交换学生。比如“”这样的诗句是否体现陶渊明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等等。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教师安排一堂课,以“隐者的智慧”为主题,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陶渊明归天后的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理解中国古代隐士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智慧。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练习举隅
1、整理归纳本文出现的语言现象,做在作业本上。
2、将本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3、课后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序,写阅读体会3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