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诗经》
氓
目录
壹
贰
叁
肆
作者(品)名片
背景透视
整体感知
文本探究
作者(品)名片
第一章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 305篇。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以四言诗为主,但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
《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大部分是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如《伐檀》《硕鼠》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采薇》《鹿鸣》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篇、4篇、5篇。如《我将》《有客》等。
赋即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即打比方。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硕鼠》《新台》等。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背景透视
第二章
《氓》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她抛弃。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这些方面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 氓》正是讲的一位痴情女子和一位负心汉的故事。这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整体感知
第三章
划分结构
答案:①婚变 ②憨厚老实 ③毅然决绝
《氓》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答案:这首叙事诗,塑造了弃妇这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她面对男子的追求,热烈回应,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她遵守婚嫁礼法,表现出端庄的一面;她好言劝慰男子,善良体贴;她涕泣言笑,沉醉爱情,颇具性情;她不乏警觉,自我反思,聪明伶俐;诗的最后一句“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现出她倔强刚强的一面。
《氓》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①热情、幸福。第一、第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描写的是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情状。②怨恨、沉痛。第三、第四章是女子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女子的言行并无什么过错,而男子却朝三暮四,纵其心欲,无所拘忌。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女子有对丈夫的怨恨、斥责,更有沉痛的人生感悟:“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③清醒、刚烈。第五、第六章是女主人公回顾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就是她当时心理的写照。她主动喊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果断地从感情的旋涡中退身而出,冷静而清醒,坚强而果断。
《氓》中“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氓”为了追求爱情,而无心“贸丝”,表现出对爱情执着的一面;他急于成婚,至于发怒,表现出急躁的性格特征;而婚后的暴躁、“二三其德”,又表现出他品德的败坏;婚前的热烈,婚后的离弃,两相对照,则揭示了他的虚伪。总之,隐现于诗句之中的男子,是一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氓》中三次写淇水有何作用
答案:“淇水”是《氓》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意象,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彰显了情节的发展。诗中三次提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发展的三个阶段。“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的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婚变时女主人公归途中的实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主人公清醒时的决绝。淇水见证了诗中女主人公爱情生活的变化。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诗中三次写淇水也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所有的誓言已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淇水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苦中走向决绝。③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提到淇水,分别代表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三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
主旨归纳
《氓》通过一位被抛弃的妇女的自述,表现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诗中女主人公无处申诉的哀伤、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仍使我们感叹不已。
文本探究
第四章
《氓》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性。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①“我”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表明“我”是一个纯真、热情的少女,对爱情和幸福充满了渴望。婚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作为人妻,却遭抛弃,既后悔又伤心。当初的渴望变成了失望,对比强烈。②“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氓之蚩蚩”,一副忠厚的样子。婚后,“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婚前婚后,判若两人。③“我”与“氓”对爱情的态度的对比。“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我”对爱情态度专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对爱情态度不专一。这些对比,鲜明生动,分别表现了“我”和“氓”的性格特点及感情变化。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主要特色,请你分析下面例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来铺叙,本句写“氓”的初恋时期,描写了一个小伙子为了爱情借交换布匹来见心爱的姑娘的情景 ②以桑叶变黄掉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出对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抛弃的叙述
试分析《氓》这首诗是如何把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的。
答案:全诗以叙事为主,但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不时加入了一些抒情和议论的内容。例如,当她讲到两人由恋爱到结婚时,就中止叙述,用形象的比喻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中,表现了她后悔、痛苦的心情。第四章讲到婚后男主人公行为改变的时候,她怨愤地斥责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最后一章则是女主人公的感情表白,抒情性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