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024高考作文预测:
刷出来的存在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的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互联网+的时代,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美丽新世界的入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抛弃或遗忘,于是我们看到微信群里风起云涌,朋友圈里一切皆可晒,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作。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刷屏、刷存在感的话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考生并不缺乏相关经验,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是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可能出现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因缺乏对此现象的深入思考,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落入论述浅显,事例堆积,语言乏味的窠臼。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考生若离开材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材料已经提供了多种态度,除了采用内心丰盈,自带光环;“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等等立意,也可以选择支持的立场,论述“刷存在感”的价值,比如张扬自我,获取机会。
审题指导:
写作时,可以分析“刷”流行的原因,指出“刷”背后代表的社会意义,并由此引入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思考。
中间部分,首先可以指出网络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自由、高效、丰富,肯定“刷”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应指出,“刷”给我们带来足不出户就可自由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夺走了我们积极探索的勇气;“刷”而知之的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浅尝辄止,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靠“刷”而获取存在感,我们也失去了与人面对面现场交流的能力。从而指出科技进步和网络信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则是思考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即提出可以参考的建议:“刷”还是“不刷”,如何“刷”,“刷”什么。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5.莫再狂刷存在感。
6.莫为“存在”丢智商。
7.“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8.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刷出“存在感”,奏响最强音
处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下,微信,抖音等充斥着你我的生活,“存在感”一词一夜而火,它似乎与你我都息息相关。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前,只有刷出“存在感”,才能奏响时代最强音。
刷出“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心灵依靠。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中国人自古有一种守拙的思想,总是认为鲜花只要盛开,便能吸引蝴蝶前来。可曾想,若没有鲜花盛开时竭力散发的芬芳,怎么引得来蝴蝶的落脚翩飞?所以,我们应该刷出自己真正的存在感,才能惊艳彼此的时光。短视频博主“张同学”在两个月内粉丝超过千万,视频内容是东北松树村的风貌和特色,展现了真实的,原汁原味的乡村。他刷的“存在感”,给我们带来的,远远超过物质的本身,更是精神上的感动。
刷出“存在感”后,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传播,这样才能让关注度更持久。
为获得认可,而不辩是非,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刷出的“存在感”就像无源之水,很快便会消亡。真正的“存在感”应采用正确的途径,用妙趣横生的方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存在感。莫言借助公众号发出推文,并发布图文和音频后,完全颠覆了自己在网友和书迷心目中的印象,让他在网友心中又获得了存在感。所以,通过正确的途径,用合适的方式,刷出的“存在感”,才能越深越持久。
刷出“存在感”,传达时代最强者,弘扬社会正能量。
“存在感”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要时刻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更好地传达属于时代的呼声。
还记得武汉灾区物资匮乏时,是几个大学生组织起来,刷出了灾民的急切需求;还记得某个小区小孩走丢时,是全城刷网,刷出了小孩的确切行踪;还记得网络上细小声音的求助,就能刷出无数网友的接力帮助……只有这样刷出的“存在感”,才能更好地弘扬社会正能量,所以,你我都有责任,有义务,让刷出的“存在感”都具有正义的光芒。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不要担心因刷“存在感”而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更不要害怕因刷“存在感”而否定自我,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人人都有刷出时代“存在感”的权利,相信吧,刷出“存在感”,才能奏响时代最强音。
丰盈内心,充实人生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在岁月的万卷繁帙与纷杂琐碎中,或大或小的幻想与诱惑交错闪现,令人眼花缭乱。只有让丰盈的内心充实人生,才能无惧前行,素心方度日月长。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社交软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QQ空间随手记录的心情,朋友圈精心挑选的九宫格自拍,亦或是抖音十来秒的劲爆视觉冲击……小小的屏幕背后,我们不仅是在刷一幅幅照片,一个个视频,更是在“刷存在感”——对于自我意义的体认和对个体价值的张扬。但是存在感能刷出来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存在感是自我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是外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存在感让你我在大千世界得以驻是停倾,而不至于被人遗忘。人作为群居动物,得向世界宣告“我曾经来过”进而消弭个人远离群体的孤独感,可刷了半天却刷不来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喜乐,甚至有的人刷了半天的存在热,却换来人们的阵阵厌恶。
内心的空虚和孤寂,无法依靠“刷存在感“填满,只有用理想和实践丰盈内心,才能结出人生的累累硕果。
共和国勋章人物张富清老人,用近一个世纪的坚守书写了一生的淡泊名利,一世的高风亮节,一身的林林战功,但他从不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反而深入基层群众,带领偏远的来风县群众脱候致富。战争年代,他血染征袍,杀敌报国建功勋;和平岁月,他淡泊坦然,甘当隐姓埋名人。张富清的精神令人高山仰止,他丰沛的内心充实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惦念,他用行动证明了若想留名青史,本应自带芳香的深刻哲理,张富清的“存在感“早已流进人民的血液里,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岁月其徂,古许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用丰盛的内心点亮国家的莽原。孔子驱木车周游列国,只为生民请命;蒲松龄以一碗清茶待四方过客,书写《聊斋》传奇;袁隆平苦研杂交水稻养活千万生命;程开甲使中国核技术一日千里,高空腾飞。他们用实践充盈着自己的内心,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正如鲁迅所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们以家国情怀充实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的存在感无需“刷”则得以留芳千古,世人称道之。
人生路漫漫,只有让丰盈的内心充实自己的人生,才能舞一曲淡泊,遗百世芬芳。
勇者不畏孤独
发布的是自拍,追求的是虚荣;索要的是礼物,失去的是自我:怒刷的是存在,缺乏的是自信。孤独感迫使人追求外界关注,但真正拥有强大内心的勇者,从不畏惧孤独
当今时代,微博与抖音齐飞,QQ共微信一色。极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推动着各种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点滴生活记录。发自拍或是录视频,无不体现在出个体对社会群体关注所的索取,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时下不少青年将“存在感”看得太重反而迷失了自我。
通过现象看本质。“存在感“是人们追求大众认可,证明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但自我价值,一定需要“刷存在感”来获得吗 往往这种极度追求他人认可的人,都是极度缺乏自信的人。一个积极乐观内心充满阳光的成功人士,难道会在乎自己在微博发布的自拍点赞数量吗
真正自信的勇者,往往会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无需他人的肯定与赞赏,踏实而坚定的地走出自己的成功大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也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不正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吗 我们只要做到“定乎内外之境,辩乎荣辱之境”,这就足够了。
著名哲学家普瑞斯特曾说过,“最哗众取宠的人,也是最孤独的人”。人类是群居动物,不合群的人总会被贴上“孤僻”“怪异”的标签而被排斥,这也正是“刷存在感”现象最内在的原因。人们从遗传下来的基因上读取着“恐惧孤独”,所以才会迫切地追求群体的接纳,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当一个人的内心丰盈而充实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便不会再恐惧孤独:因为他自己能够相信自己,悦纳自己。
真正的存在感并不是刷出来的。四肢健全却去当街行乞的乞丐,他的铁碗敲得再响,也不会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功名成就退隐江湖的巴金先生,却因来往客人过多而考虑换个住所。当一个人有了实力,有了自信,自然不会再去过度追求社会的认可,存在感会如光环一样悬在头顶上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总能撒下自信,使勇者沐浴其中。
如果将孤独比作翻涌的潮水,愿你我都能以自信为舟,迎难而上。
刷尽流沙,生活是金
流量时代,全民目击,人人都是新信息的发布者,也能轻松成为信息的接收者,无数信息铺天盖地朝我们涌来,刷不完的短视频、图片、文章使我们无限接近理想生活,同时也易使我们陷入信息茧房,从而丧失走出幻想、探索世界的勇气,我们应当以抽离的姿态看待变化,刷掉永不停歇的流沙,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宝藏。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感受到实现理想原来如此容易,旅游博主见证穿越世界的旅行,生活博主体验值得经营的美好,读书博主分享名著读后感和人生感悟……在刷着这些视频、图片时,人间的一花一草一树都变得可爱起来,只因出现在别人的生活中,我们有了置身事外的轻松愉悦,不知不觉中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不由得增添了“我的生活也该如此”的动力。
不仅如此,刷屏的信息经由大数据分析处理能精准投入面向各类人群,目不识丁的老年人能跟着抖音的音乐舞蹈乐呵,小孩也能学学样子划拉起屏幕装作融入了社群,信息的下行使人们获取知识变得非常便捷迅速,适应了快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信息的无缝流通使得交通的闭塞也不成阻碍,如疫情期间各地利用直播带货农产品,为农民增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有各类凡人微光、基层智慧、劳动艺术经由快短视频的传播掀起千层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都更有生机活力,极大地满足了社会舆论的风向把握需求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网络信息如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人们花在刷屏上的时间自然大大增多,据统计,中国网民平均花在刷屏上的时间高达七个小时,这意味着就算与朋友聚餐也会相逢于微博,就算决心踏遍世界也敌不过躺下看别人“一分钟环游全球”。无限耽溺于刷屏,或许能得到共情的力量,也定会限制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安于看客的身份,渴望从虚拟世界中获得向上的动力和逃避的机会,却往往无法接受现实的失落打击。
过度刷屏不仅夺走了我们过好生活的时间和勇气,更使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困于“刷”的魔咒,囿于信息茧房。“罗辑思维”频道的创始人罗振宇曾坦言,如罗辑思维这样的快知识频道不教人思考,只是将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出去,但会给人以获得知识甚至自主思考的错觉。直观又短促的影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也使人淡化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使人逐渐成为屏幕的奴隶,无法停止,因为一但抽离幻境,仍然无知和伧俗的打击必使人无法承受。
日新月异,科技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人们的生活不可逆转地加快变浅,我们注定无法回到过去,但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我们可以积极地“刷”掉无关或重复的信息,留下有益深刻的内容,也应当自觉脱身于无止境的虚拟屏幕,将视角转向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保留体验夏夜凉风和浪漫初雪的能力,刷尽流沙,生活是金。
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
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
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