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①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②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分析
学生对于速度的理解还局限于初中所学的知识,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这个和本堂课要讲的有很大的区别,概念上差别很大,需要学生理解。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物体的运动有了简单的认识,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四幅图片看看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吗?物理学上如何描述物理运动快慢呢?1.初中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课件展示
生:一种是相同时间看谁的位移大,位移大的跑得快,另一种是相同位移看时间,时间短的跑得快
思考与讨论:
师:那如果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都不同,我们该如何比较呢?展示 PPT 我们如何比较物体甲和乙的运动快慢呢?
学生思考
生:可以取一秒,看看谁运动的位移大。也可以取一米看看,谁用的时间短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算一下。请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这计算的结果。学生说完后师再问:那么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直观,更方便呢?一个是位移比上时间比出的是越大越快,时
间比位移比出的是越小越快。按正常逻辑思维越大越快更方便,所以我们就采用位移比上时间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比值被称为速度
板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这是我们进入高中学的第一个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今后还会学习很多。比值定义法,而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的方法。思考请同学回答后讲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无决定关系,只与比值有关。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 s(m·s-1)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思考:师: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大小都是 5m/s。它们的运动情况是否相同
根据学生回答
总结:两个矢量必须大小,方向完全相同,才是运动情况相同,速度的正负代表方向,若规定速度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就为负。方法提炼: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我们选择了正方向以后,当速度为正值时,说明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值时,说明质点沿负方向运动,在物理学上对矢量而言“负号”也有意义,说明它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课堂总结
1.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意义:仅表示运动的快慢
(3)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的对比:
平均速度:位移除以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除以时间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