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2 17:31:11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小柯是个音乐达人,他弹吉他的时候发现琴弦在发声的同时还在   。在同一位置,弹得用力点,琴弦发出的声音就   一些,反之就   一些。他在书房里自制了一个吸管乐器,吹奏了一曲《闪闪的红星》,发现从短吸管吹出的音比长吸管要   一些。妈妈在客厅里听到小柯吹乐曲的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   体传过来的,此外,声音还能在   体、   体中传播。
【答案】振动;强;弱;高;气;固;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所以琴弦在发声的同时还在振动。在同一位置,弹得用力点,琴弦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一些,反之就弱一些。他在书房里自制了一个吸管乐器,吹奏了一曲《闪闪的红星》,发现从短吸管振动速度要比长吸管要快,所以声音就高一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小柯还是个跳绳达人,每次跳完绳,他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平时要   。呼吸其实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是空气中的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运动后,他吃了一些食物。面包中含有丰富的   ,牛肉干中含有丰富的   ,苹果等水果中则含有丰富的   。
【答案】多;氧气;二氧化碳;淀粉;蛋白质;维生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肺就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人在运动时,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所以小柯每次跳完绳,他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平时要多。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面包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牛肉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苹果等水果中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小柯还是个动手达人,他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力之间的关系后,就想办法去驱动小车。他先后利用垫圈受到的   力、气球喷气产生的   力,橡皮筋的   力让小车都运动起来了。他发现小车最终都会停下,主要因为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   力的作用。科学上统一用   作为力的单位,简称   ,用字母   表示。
【答案】重;反冲;弹;摩擦;牛顿;牛;N
【知识点】重力;反冲力;弹力;摩擦力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的力有不同的作用,小柯先后利用垫圈受到的重力、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橡皮筋的弹力让小车都运动起来了。他发现小车最终都会停下,主要因为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二、选一选(每题2分,共50分)
4.下列声音听起来比较悦耳的是(  )。
A.喇叭声 B.吵闹声 C.鸟鸣声
【答案】C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叫噪音;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喇叭声和吵闹声都属于噪音;鸟鸣声属于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
5.平时听到手机里面传来的歌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声带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平时听到手机里面传来的歌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6.一个同学轻轻抓挠桌面,另一个同学听声音,所得最清楚的是(  )。
A.坐在桌边 B.站在桌边 C.耳朵贴在桌面上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 【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桌子是固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桌子上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所以一个同学轻轻抓挠桌面,另一个同学听声音,所得最清楚的是耳朵贴在桌面上。
7.敲击铝片琴,可以发现(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一片 B.中间的一片 C.最短的一片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敲击铝片琴,可以发现最短的一片振动速度最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最高。
8.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的作用主要是(  )。
A.收集声音 B.产生声音 C.转化声音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
9.古筝一般有21根弦。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下列方法可以校准的是(  )。
A.把弦绷得紧一些 B.把弦弄得松一些 C.把弦放得长一些
【答案】A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可以把弦绷得紧一些,这样琴弦振动速度会变快,声音就可以变高。
10.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新冠病毒对人身体内的(  )影响最大。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交叉感染等方式来实现。新冠病毒对人们身体内的肺影响最大,B是肺;A是心脏,C是大肠和小肠。
11.下列器官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肺 B.气管 C.膈肌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2.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最接近(  )次。
A.8 B.20 C.60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我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18-22次。
13.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部分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
C.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一样的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确;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部分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错误;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C: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一样的,错误;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14.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可以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B.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我们就投票决定
C.牛肉面记录为一种食物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A:一次可以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正确;
B: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我们就投票决定,错误;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要仔细查找资料来进行确定,投票决定的结果不科学;
C:牛肉面记录为一种食物,错误;牛肉面记录为牛肉和面两种食物。
15.将花生在白纸上用力按压,白纸上留下了痕迹,这个痕迹是花生中的(  )。
A.糖类 B.脂肪 C.水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花生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把晾干的生花生米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白纸上留有痕迹,这个痕迹是花生中的是脂肪。
16.下列食物中,滴加碘酒会变蓝的是(  )。
A.白馒头 B.西红柿 C.苹果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白馒头中有淀粉,所以滴加碘酒会变蓝;西红柿和苹果中含有维生素,没有淀粉,所以不能变蓝。
17.病人手术后要补充蛋白质,通常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米饭、粗粮 B.水果、蔬菜 C.牛奶、蛋、肉、鱼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米饭、粗粮含有淀粉;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牛奶、蛋、肉、鱼含有蛋白质。所以病人手术后要补充蛋白质,通常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牛奶、蛋、肉、鱼。
18.吃牛排时,负责把肉嚼烂的牙齿是(  )。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所以吃牛排时,负责把肉嚼烂的牙齿是臼齿。
19.关于刷牙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来回横着刷
B.没有特殊要求
C.上排牙往下刷,下排牙往上刷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刷牙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清洁牙齿,从而减少龋洞的发生。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坚刷法,即轻轻顺着牙缝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来回刷,上下里外都要刷到。
20.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里的消化过程。
A.小肠 B.胃 C.口腔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所以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21.下列物品中,重约1N的是(  )。
A.1枚一元硬币
B.2只鸡蛋
C.1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所以1枚一元硬币重约0.1N;2只鸡蛋重约1N;1瓶500毫升的矿泉水重约5N。
22.下列物体,没有弹力的是(  )。
A.拉长了的橡皮筋 B.压缩了的弹簧 C.自然状态下的弹簧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拉长了的橡皮筋、压缩了的弹簧都发生了形变,具有弹力;自然状态下的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没有弹力。
23.工人在搬运物体时,通常会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主要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量的大小相同时,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工人在搬运物体时,通常会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这样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小。
24.下列做法不能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的是(  )。
A.大的喷气嘴 B.简单的较轻的车身 C.把气球吹得大些
【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气球动力小车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简单的较轻的车身、把气球吹得大些都可以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大的喷气嘴会让气体泄露的速度更快,所以不能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
25.从不同坡度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小车撞击木块,可以发现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撞得越远。由此可知坡度大,小车具有的能量(  )。
A.大 B.小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所以坡度大,小车具有的能量大。
26.两个同学玩“土电话”游戏,一个同学在杯子中说“柯桥你好”,另一个同学听到的声音是(  )。
A.嗡嗡嗡嗡 B.呜呜呜呜 C.柯桥你好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由于土电话中的棉线可以传声,所以两个同学玩“土电话”游戏,一个同学在杯子中说“柯桥你好”,另一个同学听到的声音是柯桥你好。
27.设计制作小赛车首先要(  )。
A.明确问题
B.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方案
C.根据想法设计方案
【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赛车的正确步骤: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改进。所以设计制作小赛车首先要明确问题。
28.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错误;人体吸进空气气体所经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正确;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错误;食物消化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三、综合题(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29.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三名航天员,他们此次的驻留期为183天。任务期间,航天员们在轨完成多项任务。比如,进行2—3次出舱活动;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等。
(1)“长征二号F”火箭靠(  )升空。
A.弹力 B.重力 C.反冲力
(2)此次三位航天员中,   为我国首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   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A.翟志刚B王亚平C.叶光富
(3)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面对面讲话,互相   (填“能”或“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讲话时,声音通过   传播回地面。
(4)航天食品,是根据航天员生活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航天员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进食方式而研制的。你认为科研人员在设计食谱的时候,要综合考虑   、   、   、   、   等营养的搭配,   则需要用特殊的装置来饮用。
(5)三名航天员在驻留183天后,他们搭乘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当返回舱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的   ,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涂装,以保护舱内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当返回舱下落到一定高度时,需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因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具备的   越大,落到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答案】(1)C
(2)B;A
(3)能;无线电
(4)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5)摩擦;能量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长征二号F”火箭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
(2)根据常识可知,此次三位航天员中,王亚平为我国首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由于空间站内有空气,所以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面对面讲话,互相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讲话时,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播回地面。
(4)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所以科研人员在设计食谱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的搭配,6则需要用特殊的装置来饮用。
(5)三名航天员在驻留183天后,他们搭乘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当返回舱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涂装,以保护舱内人员与设备的安全。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当返回舱下落到一定高度时,需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因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具备的能量越大,落到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小柯是个音乐达人,他弹吉他的时候发现琴弦在发声的同时还在   。在同一位置,弹得用力点,琴弦发出的声音就   一些,反之就   一些。他在书房里自制了一个吸管乐器,吹奏了一曲《闪闪的红星》,发现从短吸管吹出的音比长吸管要   一些。妈妈在客厅里听到小柯吹乐曲的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   体传过来的,此外,声音还能在   体、   体中传播。
2.小柯还是个跳绳达人,每次跳完绳,他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平时要   。呼吸其实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是空气中的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运动后,他吃了一些食物。面包中含有丰富的   ,牛肉干中含有丰富的   ,苹果等水果中则含有丰富的   。
3.小柯还是个动手达人,他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力之间的关系后,就想办法去驱动小车。他先后利用垫圈受到的   力、气球喷气产生的   力,橡皮筋的   力让小车都运动起来了。他发现小车最终都会停下,主要因为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   力的作用。科学上统一用   作为力的单位,简称   ,用字母   表示。
二、选一选(每题2分,共50分)
4.下列声音听起来比较悦耳的是(  )。
A.喇叭声 B.吵闹声 C.鸟鸣声
5.平时听到手机里面传来的歌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声带
6.一个同学轻轻抓挠桌面,另一个同学听声音,所得最清楚的是(  )。
A.坐在桌边 B.站在桌边 C.耳朵贴在桌面上
7.敲击铝片琴,可以发现(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一片 B.中间的一片 C.最短的一片
8.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的作用主要是(  )。
A.收集声音 B.产生声音 C.转化声音
9.古筝一般有21根弦。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下列方法可以校准的是(  )。
A.把弦绷得紧一些 B.把弦弄得松一些 C.把弦放得长一些
10.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新冠病毒对人身体内的(  )影响最大。
A. B. C.
11.下列器官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肺 B.气管 C.膈肌
12.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次数最接近(  )次。
A.8 B.20 C.60
13.下列关于肺活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部分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
C.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一样的
14.在对食物进行分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可以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B.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我们就投票决定
C.牛肉面记录为一种食物
15.将花生在白纸上用力按压,白纸上留下了痕迹,这个痕迹是花生中的(  )。
A.糖类 B.脂肪 C.水
16.下列食物中,滴加碘酒会变蓝的是(  )。
A.白馒头 B.西红柿 C.苹果
17.病人手术后要补充蛋白质,通常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米饭、粗粮 B.水果、蔬菜 C.牛奶、蛋、肉、鱼
18.吃牛排时,负责把肉嚼烂的牙齿是(  )。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19.关于刷牙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来回横着刷
B.没有特殊要求
C.上排牙往下刷,下排牙往上刷
20.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  )里的消化过程。
A.小肠 B.胃 C.口腔
21.下列物品中,重约1N的是(  )。
A.1枚一元硬币
B.2只鸡蛋
C.1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22.下列物体,没有弹力的是(  )。
A.拉长了的橡皮筋 B.压缩了的弹簧 C.自然状态下的弹簧
23.工人在搬运物体时,通常会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主要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力
24.下列做法不能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的是(  )。
A.大的喷气嘴 B.简单的较轻的车身 C.把气球吹得大些
25.从不同坡度斜面上的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小车撞击木块,可以发现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撞得越远。由此可知坡度大,小车具有的能量(  )。
A.大 B.小 C.不变
26.两个同学玩“土电话”游戏,一个同学在杯子中说“柯桥你好”,另一个同学听到的声音是(  )。
A.嗡嗡嗡嗡 B.呜呜呜呜 C.柯桥你好
27.设计制作小赛车首先要(  )。
A.明确问题
B.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方案
C.根据想法设计方案
28.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三、综合题(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29.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三名航天员,他们此次的驻留期为183天。任务期间,航天员们在轨完成多项任务。比如,进行2—3次出舱活动;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等。
(1)“长征二号F”火箭靠(  )升空。
A.弹力 B.重力 C.反冲力
(2)此次三位航天员中,   为我国首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   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A.翟志刚B王亚平C.叶光富
(3)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面对面讲话,互相   (填“能”或“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讲话时,声音通过   传播回地面。
(4)航天食品,是根据航天员生活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航天员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进食方式而研制的。你认为科研人员在设计食谱的时候,要综合考虑   、   、   、   、   等营养的搭配,   则需要用特殊的装置来饮用。
(5)三名航天员在驻留183天后,他们搭乘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当返回舱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的   ,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涂装,以保护舱内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当返回舱下落到一定高度时,需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因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具备的   越大,落到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强;弱;高;气;固;液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所以琴弦在发声的同时还在振动。在同一位置,弹得用力点,琴弦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一些,反之就弱一些。他在书房里自制了一个吸管乐器,吹奏了一曲《闪闪的红星》,发现从短吸管振动速度要比长吸管要快,所以声音就高一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答案】多;氧气;二氧化碳;淀粉;蛋白质;维生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肺就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人在运动时,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所以小柯每次跳完绳,他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平时要多。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面包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牛肉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苹果等水果中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答案】重;反冲;弹;摩擦;牛顿;牛;N
【知识点】重力;反冲力;弹力;摩擦力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的力有不同的作用,小柯先后利用垫圈受到的重力、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橡皮筋的弹力让小车都运动起来了。他发现小车最终都会停下,主要因为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4.【答案】C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叫噪音;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喇叭声和吵闹声都属于噪音;鸟鸣声属于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平时听到手机里面传来的歌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 【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桌子是固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桌子上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所以一个同学轻轻抓挠桌面,另一个同学听声音,所得最清楚的是耳朵贴在桌面上。
7.【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敲击铝片琴,可以发现最短的一片振动速度最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最高。
8.【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
9.【答案】A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可以把弦绷得紧一些,这样琴弦振动速度会变快,声音就可以变高。
10.【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性传播、交叉感染等方式来实现。新冠病毒对人们身体内的肺影响最大,B是肺;A是心脏,C是大肠和小肠。
11.【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2.【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我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18-22次。
13.【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A: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正确;
B:肺活量是人体吸入部分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错误;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C: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一样的,错误;同一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14.【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A:一次可以选定一个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正确;
B: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我们就投票决定,错误;碰到不能确定的食物时,要仔细查找资料来进行确定,投票决定的结果不科学;
C:牛肉面记录为一种食物,错误;牛肉面记录为牛肉和面两种食物。
15.【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花生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把晾干的生花生米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白纸上留有痕迹,这个痕迹是花生中的是脂肪。
16.【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白馒头中有淀粉,所以滴加碘酒会变蓝;西红柿和苹果中含有维生素,没有淀粉,所以不能变蓝。
17.【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米饭、粗粮含有淀粉;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牛奶、蛋、肉、鱼含有蛋白质。所以病人手术后要补充蛋白质,通常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牛奶、蛋、肉、鱼。
18.【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所以吃牛排时,负责把肉嚼烂的牙齿是臼齿。
19.【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刷牙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清洁牙齿,从而减少龋洞的发生。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坚刷法,即轻轻顺着牙缝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来回刷,上下里外都要刷到。
20.【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所以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然后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食物在胃里的消化过程。
21.【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所以1枚一元硬币重约0.1N;2只鸡蛋重约1N;1瓶500毫升的矿泉水重约5N。
22.【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拉长了的橡皮筋、压缩了的弹簧都发生了形变,具有弹力;自然状态下的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没有弹力。
23.【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量的大小相同时,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工人在搬运物体时,通常会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这样物体滚动产生的摩擦力小。
24.【答案】A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气球动力小车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简单的较轻的车身、把气球吹得大些都可以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大的喷气嘴会让气体泄露的速度更快,所以不能让气球动力小车行驶得更远。
25.【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所以坡度大,小车具有的能量大。
2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由于土电话中的棉线可以传声,所以两个同学玩“土电话”游戏,一个同学在杯子中说“柯桥你好”,另一个同学听到的声音是柯桥你好。
27.【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赛车的正确步骤: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改进。所以设计制作小赛车首先要明确问题。
28.【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错误;人体吸进空气气体所经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正确;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错误;食物消化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9.【答案】(1)C
(2)B;A
(3)能;无线电
(4)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5)摩擦;能量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长征二号F”火箭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
(2)根据常识可知,此次三位航天员中,王亚平为我国首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由于空间站内有空气,所以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面对面讲话,互相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讲话时,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播回地面。
(4)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所以科研人员在设计食谱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的搭配,6则需要用特殊的装置来饮用。
(5)三名航天员在驻留183天后,他们搭乘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当返回舱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涂装,以保护舱内人员与设备的安全。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当返回舱下落到一定高度时,需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因为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具备的能量越大,落到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