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
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
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
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报告,“丝绸之路”这一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对外交往历程的探索。本专题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的对外交往过程。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影响及对中国现代外交所取得的成就的掌握。专题解读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______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两次通西域情况新疆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往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了解了西域,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一、张骞通西城线索一 丝绸之路评价:我们要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不辱使命,英勇顽强的精神,从而培养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张骞出使西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其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骞是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对内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频繁交往,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外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认识:二、陆上丝绸之路得名原因: 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由此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得名为丝绸之路。路线: 从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大秦。其中分南道与北道。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达中亚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至南亚。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西逾葱岭,可至中亚北部作用: 丝绸之路是当时贯穿东西方的交通线,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沿着这条路,中国的丝织品、冶铁、造纸、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宝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和雕塑也纷纷东来。地位:“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交流:三、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
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中国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
(1)开通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概况:三点:以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 ,南至________ 。四段:自北向南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连接了五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3)意义: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③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南北动脉的作用。洛阳涿郡余杭四、沟通两条丝绸之路的枢纽工程永济渠通济渠黄河邗沟江南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一、玄奘取经时间:627~644年,唐太宗时期天竺(古印度)目的:学习正统的佛教理论玄奘是系统地把天堂及沿途的地理风貌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根据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为后世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地点:意义:线索二 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主要事件二、鉴真东度________时,高僧鉴真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传播建筑技术、雕塑艺术、医药知识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精心设计的________,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招提寺唐玄宗三、马可·皮罗来华约1271年,马可·波罗来华,受到元世祖的盛情款待,回国后在监狱中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并由其狱友写成________________ 。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马可·波罗游记》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先进。
明代的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耀炫国威。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________沿岸和_______东海岸,同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国戚。船上携带了大量瓷器及其他工艺品。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特别提示] 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外交开明,综合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政治统一,统治者有远见,郑和的领导才能等。四、郑和下西洋红海非洲1.条件:2.西洋:3.目的:4.经过:5.意义:五、四大发明的外传(1)造纸术:
____前期,人们发明了纸。
东汉宦官____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西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相当普遍(魏晋南北朝时期) ,造纸术外传:4世纪朝鲜,7世纪日本, 8世纪阿拉伯国家 ,12世纪欧洲、非洲。(1)发明:(2)改进:(3)应用与传播:(4)影响:(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____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_____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____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3)传播: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4)影响: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3)指南针:战国时期称为___,_____应用于航海,南宋是广泛应用于___,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_______________。
(4)火药:由我国古代___发明,唐朝孙思邈《___》中第一次记录了火药的配方。______用于军事,宋代开始广泛用于军事。后传入阿拉伯和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隋唐时期毕昇《金刚经》司南北宋时期航海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炼丹家丹经唐朝末年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原因
(1)清初,为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厉行海禁,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2)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西方殖民者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六、“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3.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特别提示] 闭关锁国并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组合列举: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1.西汉:___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_______是欧亚的重要通道;(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___以后,形成了海上_________。 ___传入我国。
2.东汉:班超派____出使大秦,到达_____海岸;___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3.唐朝:实行_____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活跃;唐都___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与七十多个国家友好往来,尤其同日本、印度等国家来往密切。日本多次_____来华学习,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进行_____;唐玄宗时,__六次东渡日本。唐太宗时,__西游天竺,著有______。张骞丝绸之路派遣唐使大化改新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甘英波斯湾166汉武帝丝绸之路佛教比较开放长安最新模拟·名师原创4.辽、宋、金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鼓励海外贸易,设置___专门管理; ___ 、 ___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_____。
5.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来自亚、非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并口述见闻录《________》一书;
6.明朝:1405~1433年___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______和_______,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引进国外__ _______农作物等。
7.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_____,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市舶司马可·波罗行纪郑和闭关政策广州泉州占城稻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玉米、甘薯、马铃薯名师点拨迷津(1)中外贸易经历了以___为主向以___为主的转变。
秦汉时期,对外交交往的主要路线是_____ (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____;宋元时期,主要是___为主。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等。
(2)______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3)友好交往的内容丰富、途径众多;
(4)对外交往从___逐渐走向_____。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 ___________等。陆路海路和平友好开放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丝绸之路海陆并举海路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___和___传到西方,同时___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______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_____为主,同时____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___。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1)开放交流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闭关锁国只会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我们应该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陶瓷丝织品佛教经济文化海外贸易中国科技农作物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内。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此举是划分“势力范围”,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1)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精要考点·延伸拓展2.你认为如何才能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
相通。3.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1)这是中国经济外交的一大创新,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2)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我国经济更快地发展。
(4)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发展,为增强西北地区经济活力提供帮助;也为我国促进边疆和
谐稳定提供坚实基础。4.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建设“一带一路”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2)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3)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4)建设“一带一路”还将促进沿线国家加强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互信.促进沿线国家和平发展、区域和谐稳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
5.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的原因和作用。原因:各国共同发展需要加强合作,需要和平的周边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任意一点即可满分)
作用: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有利于共同发展,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体现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出沟通中西陆上通道的名称。最新模拟·名师原创丝绸之路材料二 (2)隋炀帝时修建的什么工程成为沟通亚欧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3)根据材料二图中信息举出唐朝与A、B两地交往的史实。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印度)隋朝大运河材料四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后又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关闭其它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初期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市舶司(或:市舶机构)图1 图2图1——张骞出使西域或开辟丝绸之路 图2——郑和下西洋 科技成果: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造纸术等【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①坚持改革开放 ②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 ③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④重视科技教育……【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①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觉醒 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夺取广大殖民地,开展海外贸易;进行工业革命。材料二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摘自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的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与近代英国海上活动的性质有何不同。(3)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友好交往;英国近代的海上活动是殖民侵略和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