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大自然中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1. 词语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鸟的天堂”、“生态平衡”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主题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即保护环境、珍惜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写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大自然中的事物,如鸟类的形态、动态等,并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观察和描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图片展示: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鸟类的精美图片,如翠鸟、黄鹂、孔雀等,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形态和羽毛,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 话题讨论:提出一个与鸟类相关的话题,如“你最喜欢的鸟类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鸟类的认识和喜好。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1. 桨(jiǎng):拼音为"jiǎng",可以组成词语"船桨"。造句:船桨在水中划过,留下了一道道涟漪。
2. 桩(zhuāng):拼音为"zhuāng",可以组成词语"木桩"。造句:木桩深深地钉入地里,稳固地支撑着房屋。
3.暇(xiá):拼音为"xiá",可以组成词语"闲暇"。造句:他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读书,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三、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23年,他开始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巴金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家》、《春》、《秋》、《雾》、《雨》、《电》等。
巴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勇敢的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与中国的社会革命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坚守良知,他的精神和品格为世人所敬仰。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一个宁静的傍晚时刻。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我们吃过晚饭 - 这句话说明了一天的日常活动已经结束,人们已经完成了进餐,进入了休闲时间。
2. 热气已经退了 - 描述了一天的炎热已经过去,可能是指白天的气温已经下降,人们感觉到了凉爽。
3. 太阳落下了山坡 - 这是在描述日落时刻,太阳从地平线(山坡)缓缓落下,天色逐渐变暗。
4. 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 这是对日落时分天空景象的描绘。尽管太阳已经落下,但天空仍然被夕阳的余晖照亮,出现了一片红色或橙色的晚霞,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传达了一个平静而温馨的傍晚氛围。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一个宁静的河边场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 -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在行走,可能是散步或者旅行,而路面是由石子铺成的,这样的路面通常给人带来一种接近自然的感受。
2. 很快就到了河边 - 描述了人们的行走速度较快,他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也就是河边。河边通常环境优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在河边大树下 - 这是在描述河边的具体位置,河边有一棵大树,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休息或者观赏河景的好地方。
4. 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 这是对河边船只的描绘。小船可能用于游玩或者钓鱼,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河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一群人准备乘船在河上划行的场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已经选好了一只船,并一个接一个地上了船。这可能是为了游玩、钓鱼或者观赏河景。
2.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 - 描述了船上的人开始做准备,解开系在岸边的绳子。这是划船前的一个动作,意味着他们即将开始航行。
3. 拿起竹竿一拨 - 这句话描述了船上的朋友拿起竹竿,轻轻一拨,给船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使船开始移动。
4. 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 这是对船开始行驶的描绘。船缓慢地启动,逐渐离开岸边,向河中心驶去。这可能是为了在河上欣赏风景或者寻找一个更好的位置。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人们乘船划行的过程,传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休闲和娱乐。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一个宁静的河面和船上人们的活动。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 这句话说明了河面的宽广和平静。白茫茫的水可能是因为光线反射,显得水面亮白。没有波浪说明风平浪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 描述了船在河面上行驶的状态。由于河面平静,船行驶起来也非常平稳,没有过多的晃动。
3.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 这句话描述了船上的人们在划桨。三支桨可能是指三个人在划桨,他们有规律地划动,保持船的行驶。
4.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这是对划桨声音的描绘。由于划桨的动作有规律,所以划桨的声音也像是一支乐曲,给人一种和谐愉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河面和船上人们的活动,传达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休闲和娱乐。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河面变窄处的榕树和树叶的景象。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 这句话说明了在某个地方,河面的宽度减小。河面变窄可能会使得两岸的景色更加亲近,也可能会使得水流速度加快。
2.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 描述了河岸边的树木茂盛,树叶密集地伸向河面。这样的景象使得河边的环境更加生机勃勃。
3. 树叶真绿得可爱 - 这是对树叶颜色的描绘。绿色的树叶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一种清新、生机盎然的感觉。
4.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 这句话描述了河岸边生长的是许多株榕树,由于榕树的枝干密集,所以很难看出主干的具体位置。这也说明了榕树的茂盛,它们的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篷。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河岸边榕树和树叶的景象,传达了一个生机盎然、环境优美的氛围。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对榕树数量的误解以及朋友们对其的纠正。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在描述榕树数量时出现了错误,朋友们立刻指出了这个错误。
2.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 描述了朋友们对榕树数量的不同看法。这说明作者描述的榕树数量并不准确,朋友们对其进行了纠正。
3.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对榕树大小的感慨。尽管作者对榕树的数量判断有误,但他对榕树的大小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大的榕树他还是第一次看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对榕树数量的误解以及朋友们的纠正,传达了一个关于观察和学习的氛围。作者通过这次经历,更加了解了榕树的特点。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逐渐接近榕树并观察到其详细特征的情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所乘坐的船正在慢慢靠近榕树,使得作者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棵树。
2.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 描述了当作者靠近榕树后,他得以清楚地看到这棵树的真实样子,确认它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3.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 这是对榕树枝干数量的描述。由于榕树枝干密集,所以作者觉得它们的数量多到无法计数。
4.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 描述了榕树的一个特点,即它的枝上可以生根,这些根直接从树枝上垂下来,伸进泥土里,为榕树提供了稳固的支撑。
5.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 这是对榕树形态的描绘。由于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榕树就像是一株卧在水面上的大树,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逐渐接近榕树并观察到其详细特征的过程,传达了一个探索和发现的氛围。作者对榕树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榕树茂盛时期的景象。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这句话说明了榕树正处于生长的旺盛阶段,它展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2.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 描述了榕树叶片的密集程度。叶片层层叠叠,紧密地堆在一起,没有一点缝隙,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浓荫。
3.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这是对榕树叶片颜色的描绘。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仿佛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充满生机。
4.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榕树是南国特有的树种,它的美丽和生机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榕树茂盛时期的景象,传达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氛围。作者对榕树的生命力和美丽感到赞叹不已。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在“鸟的天堂”停留的情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船在榕树下停泊了一段时间。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和朋友们想要欣赏榕树以及“鸟的天堂”的美景。
2.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 描述了河岸的情况。由于河岸很湿,作者和朋友们没有上岸。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心河岸湿滑,不安全。
3.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 这句话说明了“鸟的天堂”的由来。这里有很多鸟在榕树上筑巢,当地的农民不允许人们捕捉这些鸟,以保护生态环境。
4.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 描述了作者在“鸟的天堂”听到的鸟的声音。尽管作者听到了鸟扑翅的声音,但当他仔细寻找时,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5.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 描述了河岸上的景象。河岸上布满了榕树的根,它们像许多木桩一样立在地上。由于土地湿润,作者推测涨潮时河水会冲上岸。
6.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没有鸟的感慨。随后,作者的船开始离开,缓缓驶向河中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在“鸟的天堂”停留的情景,传达了一个宁静、充满生态氛围的环境。尽管作者没有看到鸟,但他对这个地方的保护生态意识表示赞赏。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和朋友们乘船前往一个朋友家乡的情景,途中再次经过“鸟的天堂”。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和朋友们在第二天乘船前往一个朋友的家。他们选择乘船作为交通工具,这也让他们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风景。
2.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 描述了朋友家乡的地理特征。这个地区有山和塔,给人一种坚实和庄重的感觉。
3.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 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们从学校出发的路线。他们在途中再次经过了“鸟的天堂”。这可能是因为“鸟的天堂”位于他们从学校到朋友家的必经之路上。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和朋友们乘船前往一个朋友家乡的情景,传达了一个宁静、充满生态氛围的环境。途中再次经过“鸟的天堂”也让作者有机会重新欣赏这片美丽的景色。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在早晨乘船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和树梢上,使得整个环境都显得更加明亮和生动。
2.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 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们在榕树下停泊了船片刻。他们可能想要欣赏早晨的“鸟的天堂”以及榕树的美丽景色。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在早晨乘船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传达了一个宁静、充满生态氛围的环境。在早晨的阳光下,作者再次欣赏到了这片美丽的景色。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在早晨乘船经过“鸟的天堂”时,由静寂到热闹的情景变化。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 这句话说明了当作者和朋友们刚刚在榕树下停泊船只时,周围的环境非常安静,没有鸟叫声和其他噪音。
2.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 描述了在安静的环境中,突然传来一声鸟叫。这声鸟叫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3.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 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们为了吸引鸟儿们,开始拍手。他们的拍手动作吸引了鸟儿们的注意,鸟儿们开始飞起来。
4.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 描述了当作者和朋友们继续拍手时,树上的鸟儿们变得更加活跃。到处都是鸟叫声和鸟儿的身影,形成了一幅热闹的画面。
5.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这句话描述了鸟儿们的种类和活动。有的鸟儿在树枝上站立着鸣叫,有的鸟儿在空中飞翔,有的鸟儿在扑动翅膀。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在早晨乘船经过“鸟的天堂”时,由静寂到热闹的情景变化,传达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作者和朋友们通过拍手吸引了鸟儿们,使得这片区域变得热闹非凡。
【第13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在“鸟的天堂”观察鸟儿的情景。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观察鸟儿时的忙碌情景。由于鸟儿们众多且活泼,作者的视线无法跟上它们的飞行和活动,看清楚了这只鸟,又错过了那只鸟。
2.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 这句话描述了一只画眉鸟的行为。它被作者的掌声吓到后,飞进了叶丛,站在小枝上兴奋地鸣叫。画眉鸟的歌声非常悦耳动听。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在“鸟的天堂”观察鸟儿的情景,传达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作者对鸟儿们的活泼行为和美妙的歌声感到赞叹不已。
【第14自然段讲解】
这段描述是在描绘作者乘船离开“鸟的天堂”时的心情和感受。下面是这段文字的详细讲解:
1.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乘船离开“鸟的天堂”,向高塔下的乡村划去。在离开的过程中,作者回头望向后方的茂盛榕树,表达了他对这里的留恋之情。
2.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 描述了作者在离开“鸟的天堂”时的感受。他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定的留恋之情,不愿意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
3.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真正认识。作者认识到昨天自己的眼睛被欺骗了,没有看到真正的“鸟的天堂”。而现在,他明白了这里确实是鸟儿们的天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绘作者乘船离开“鸟的天堂”时的心情和感受,传达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以及他认识到这里确实是鸟儿们的乐园。
五、总结: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类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鸟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态平衡。
文章以作者亲眼所见的一幕幕鸟类生活场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鸟的天堂――一个远离人类喧嚣,安静、和谐、美丽的地方。在那里,各种鸟类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生息。作者通过对鸟类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鸟的天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保护环境、珍惜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从中学到观察和描述大自然中的事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鸟的天堂》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章,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又传达了保护环境、珍惜生态平衡的重要信息。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珍惜我们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