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09: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短歌行
曹 操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运用的艺术美;体会诗人在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理解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伟大的的抱负。
一、教学目标
标题信息
曹操 (Live)
歌手:林俊杰
作词 : 林秋离
作曲 : 林俊杰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嗦
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 暗夺的摸
二、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其诗歌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其诗大致分为两类: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xiè露行》《蒿里行》等;②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民饱尝流离的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争的局面是大势所趋。曹操顺应时代的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重任。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渴望统一天下。然而,他虽高标“唯才是举”,却又叹人生苦短,人才难求。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头,慷慨歌此《短歌行》。
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三、解题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四、诵读诗歌
四、诵读诗歌
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依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五、研读诗歌
(一)、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2、曹操究竟“忧”什么呢?
赏一赏
(小组交流合作诗人忧愁的原因)
(交代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 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二)、如何抒忧?
1、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手法: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借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作者在此感叹什么?
情感: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2、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手法:运用典故。(重点)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那么是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情感:求贤不得之忧。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用典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
姑娘思念爱人
曹操思念贤才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
表现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的盛况,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4、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手法: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情感:功业未就。
六、课堂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
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情感
英雄的慷慨悲歌
人生苦短
七、诗歌结构
八、主旨归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
九、[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 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①诗眼是“寒”。
②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
③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
④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