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2 19: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一(上)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完成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下图),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据此完成1-2题。
1. 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A. 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 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 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 划过黑色天幕的众多流星
2. 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A. 耀斑爆发 B. 极光现象 C. 对流运动 D. 太阳辐射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州一工地施工人员在1200m高山上的石块中发现了震旦角石。震旦角石外形似竹笋,属无脊椎软体动物,距今或超4.4亿年。在“竹笋”的根部,是角石的软体部分,但软体易腐烂难形成化石,专家据其现生的亲戚鹦鹉螺推测,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下图示意震旦角石化石。据此完成3-4题。
3. 推测震旦角石生活的环境是
A. 茂密的森林 B. 连绵的山脉
C. 温暖的浅海 D. 湿冷的沼泽
4. 与震旦角石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生物最可能是
A. 蓝细菌 B. 三叶虫
C. 裸子植物 D. 哺乳动物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5-6题。
5. 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圈层
B. 在③圈层
C. 在④圈层
D. 在⑤圈层
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完成7-9题。
7.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③
8.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 逆温使得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多 B. 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水平运动
C. 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D. 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运动为下沉运动
9.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出现在
A. 午夜时分 B. 日出前后 C. 正午时分 D. 日落前后
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并实时传回气象数据的工具,下左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 千米处,右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 题。
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A.体积不断缩小 B.测定的气温一直在下降
C.体积不断膨胀 D.测定的紫外线先增后减
11.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海口 B.杭州 C.武汉 D.漠河
12.在大气中,右图所示大气成分
A.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B.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在冬季,室外停放的汽车玻璃上会起一层厚厚的霜,严重影响司机的视线,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下图为一玻璃起霜的汽车,据此完成13-15题。
13. 冬季的夜晚,汽车最易起霜的位置是
A. 车外 B. 车内 C. 车外和车内 D. 不一定
14. 车霜容易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A. 有云无风 B. 有云有风 C. 晴朗有风 D. 晴朗无风
15. 下列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可行的是
A. 开启汽车除霜模式 B. 开暖风不停吹玻璃
C. 玻璃上盖一层棉布 D. 打开车窗通风散气
在上个世纪,户外生存者一般会利用露天柴火进行煮食。二战期间,某侦察小分队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火灶,大大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侦察任务,下图为该火灶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 该火灶使用效果较好时,甲、乙两处的气流方向分别是
A. 向西、向东 B. 向东、向西 C. 向西、向西 D. 向东、向东
17. 侦察小分队所用的火灶,与一般的露天柴火相比,不具有的优点是
A. 燃烧充分 B. 食物口感好 C. 隐藏性好 D. 热量集中
18. 为了进一步缩短煮食时间,可以适当挖低图示中的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完成下面19-21题。
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深度较浅 B.渔业资源丰富 C.海面风浪较小 D.海水周期涨落
20.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A. B.
C. D.
21.石沪捕鱼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捕鱼产量增加 B. 资源持续利用 C. 避免海岸侵蚀 D. 有利水体净化
读图,回答22-23题。
冬季,教室内暖气开放一段时间后,打开教室门,图中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列现象可用上题所反映的原理解释的是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C.沙尘暴灾害的形成 D.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成都某校,用围墙与外部隔开。在学校建设前,该地是一片绿植覆盖较高的荒地,地表径流系数(指流域内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为0.2;学校建成后,地表径流系数为X。最近,学校计划在校园内建设多个湖泊与绿地。据此完成24-25题。
24. 假设降水量不变,学校建成后,地表径流系数X
A. 大于0.2 B. 小于0.2 C. 波动变化 D. 等于0.2
25. 建设湖泊与绿地对水圈的积极影响是
A. 净化校园空气 B. 改善学校风光 C. 调节局地气候 D. 增加水流下渗
下图为四个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26-27题。
图中各地貌景观成因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7.①③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分别是
A.海浪、风力 B.风力、流水 C.流水、风力 D.流水、冰川
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据此完成28-29题。
28. 该图景观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9. 该景观地貌属于
A. 雅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风沙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福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0-32题。
30. 甲、乙、丙、丁四地中,从宏观上观察图示地区地貌宜选择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②乙地坡度较丙地大③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2.图中最高处与甲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40米 B. 80米 C. 120米 D. 160米
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峡谷,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6至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完成33-35题。
33. 图中河流AB处的断面形态是
A. “U”形河谷 B. 碟形河谷 C. 槽形河谷 D. “V”形河谷
34. 丹娘沙丘的砂砾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沙洲,堆积丹娘沙丘的盛行风主要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35. 近年来,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直接原因可能是
A. 上游植被破坏 B. 下游用水过多 C. 夏季降水增加 D. 冬季大风加强
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刮大风时,风沙遇到红柳丛受阻,在灌丛中堆积,覆盖在枯枝落叶层上。年复一年,枯枝落叶层与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也越长越高,从而形成红柳沙包。下表为某一红柳沙包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36-37题。
风沙层 埋深/m 时间/距今年 砂砾粒径/mm 含水量/%
风沙层① 0.8 150 2.8 5.9
风沙层② 1.7 300 3.6 3.4
风沙层③ 2.6 370 3.3 3.7
风沙层④ 3.4 500 2.4 7.4
36. 该地区风力最大的时期距今约
A. 150年 B. 300年 C. 370年 D. 500年
37. 该处红柳根系最发达部位可能位于
A. 风沙层① B. 风沙层② C. 风沙层③ D. 风沙层④
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据此完成38-40题。
38. 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A. 增加地表径流 B. 减少植物蒸腾 C. 减少地下径流 D. 增加下渗
39. 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0. 天津桥园公园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了多种水生、耐碱的乡土植物,而没有选择国内外名贵的观赏植物,主要目的是
A. 降低成本,缓解资金紧张 B. 减少生物多样性,利于统一管理
C. 美化园林,增加旅游收入 D. 因地制宜,利于改良土壤和水质
二、综合题。(40分)
4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海湾东侧的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左为圣劳伦斯湾海域图,图右为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巨型冰山搁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以及所属的水循环环节。(4分)
比较图中①处和②处表层海水盐度大小,并说明原因。(6分)
纽芬兰岛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纽芬兰渔场,试描述其形成原因。(4分)
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推测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
4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甘肃省玛曲县拐了第一道弯。黄河从该县西南入境,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千米,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众多曲流。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黄河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3亿吨左右,黄河水在逐渐变清。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玛曲曲流景观图,图3为黄河三角洲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进入玛曲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推测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判断图中A、B两岸的凹凸类别,并描述该处河谷地貌特征。(10分)
简述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对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一(上)12月月考
地理答案
1-5 DACBB 6-10 BBCBC 11-15 DBADC 16-20 DBADA
21-25 BABAD 26-30 AACDA 31-35 BBDDC 36-40 BDDCD
【1】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受海水颜色的影响,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错误。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错误。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错误。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D正确。
【2】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正确。极光是带电粒子靠近地球时,受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的发光现象,与通讯无关,B错误。太阳黑子是光球层局部出现的温度较低的区域,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相关性,与通讯无关,C错误。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不属于太阳活动,对通讯不会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A。
【3】据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属无脊椎软体动物,专家据其亲戚鹦鹉螺推测,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可知震旦角石最可能生活在温暖的浅海里。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环境为温暖的浅海,选C。
【4】据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距今或超4.4亿年说明震旦角石大致生活在古生代的奥陶纪,三叶虫是生活在古生代的生物,蓝细菌生活在前寒武纪,裸子植物生活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选B。
【5】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因此属于③圈层地壳,排除C、D,B对;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故排除A。选B。
【6】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 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危害较小,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建筑物容易倒塌,危害大,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相差约12秒,这期间是最佳的逃生时间,B对;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无关,A、D错;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地震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C错。选B。
【7】]题中所示现象为“上热下冷”,说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据图可知,②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②,B对。ACD错。故选B。
【8】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层结稳定,空气对流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雾霾产生。逆温对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多无影响,A错。空气的水平运动和下沉运动多与逆温无关,BD错。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雾霾的扩散,C对。故选C。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9】B 略
【10】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气球内外气压差增大,气球体积不断膨胀,A错,C对;气球升至38干米,已经到达了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气温对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中随高度上升而上升,B错;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2-27千米处,距离臭氧层越近紫外线越少,所以测定紫外线应先减后增,D错。故选C。
【11】不同纬度,对流作用强度不同,对流层厚度不同,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对流层厚度越小,越能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四个选项中,漠河纬度最高,对流层厚度最小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选D。
【12】从分布高度可知,右图所示大气成分为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能力强,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能射线照射,保护生物,B对;大气中的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错;臭氧不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才是,D错。故选B。
【13】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天 ,车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较低的车外与外界水汽接触,造成水汽凝结在车身上形成霜,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14】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季,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温度降低得比较快,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凝结形成霜冻,D正确;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降低慢,水分不容易凝结形成霜冻, A、B错误;有风会吹散水汽,水汽不足,不易形成霜冻,C错误。故选D。
【15】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启汽车除霜模式、开暖风不停地吹玻璃都可以在结霜后用于除霜,不是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AB不对。玻璃上盖一层棉布,水汽凝结形成霜会附着在面上,防止车窗起霜,C正确;打开车窗通风散气不能使车身外部温度提高,不能防止车窗起霜,D错误。故选C。
【16】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本题难度适中。当甲处气流向东吹时,乙处东侧相对受热,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降低,因而乙处气流从气压较高的西侧流向东侧,能够及时补充氧气,故甲、乙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都是向东。故选:D。
【17】影响燃烧的因素有温度、可燃物、氧气等。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火灶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该火灶可以及时补充外部新鲜空气,带来充足氧气,燃烧效率更高,A对,不符合题意。燃烧室位于地下,能较好地隐藏火光,C对,不符合题意燃烧室位于地下,四周封闭,热量较集中,D对,不符合题意。燃烧效率高,煮熟食物快,食物口感不一定就是好B错,选:B。
【18】A当图示中A、B之间的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适当挖低图示中的A处,外部新鲜空气会补充更快。
【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沪靠潮差来捕鱼,因此,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海水周期涨落营造的潮差可以圈住一部分鱼,D正确;石沪建在潮间带和海水深度、渔业资源、风浪关系不大,选D。
【20】沪房是集鱼的区域,高潮位时鱼类能够游进该区域,低潮位时无法游出该区域,因此石墙应低于高潮位,沪房所在的位置是背向海浪的一侧,堤坝坡度较陡;外侧是迎向海浪的一侧,堤坝坡度较缓,选 A。
【21】石沪捕鱼仅利用潮汐捕鱼,捕鱼量没有渔网捕鱼多,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石墙对海岸线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海岸侵蚀;石墙仅是石块的堆积,没有用水泥等物质,有利于水体净化,非主因,选B。
【22】A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教室外气温低、气压高,教室内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空气由外流向内,高处则相反。
【23】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沙尘暴是冷锋影响形成的天气实例;阴天时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原理。
【24】在降水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建设前,该地是一片绿植覆盖较高的荒地,学校建设后,该地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故径流系数会上升。因此径流系数X会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建设湖泊与绿地对水圈的积极影响是增加水流下渗,选D。
【26】①海蚀柱,主要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②为黄土沟谷,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雅丹地貌,主要为风力作用而成,④为黄河三角洲,主要是流水沉积而成。河流流经黄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流水减缓,泥沙沉积,容易形成三角洲,因此图中,②④具有因果关系,故选A。
【27】①海蚀柱,主要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雅丹地貌,主要为风力作用而成,故选A项。
【28】该图景观中云层体现了大气圈,图中的河流体现了水圈,图中植被体现了生物圈,构成图中峰林的岩石体现了岩石圈,因此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4个,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9题详解】图中显示,该地地表多峰林地貌,河流众多,该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符合题意;雅丹地貌为气候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风蚀柱景观,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A;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B;风沙地貌以沙丘地貌为主,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C。故选D。
【30】本题考查地貌观察,宏观上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较开阔、能观察到图示大部分地区;读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选A。
【31】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故①错误;乙地等高线较丙地稀疏,坡度较小,故②错误;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③正确;戊处附近为陡崖,且有河流经过,所以存在瀑布,因此④正确;故选B。
【32】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米到650米之间,与甲山峰(557米)的高差是43米到93米,故选B。
【33】观察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可以发现其位于山区,地势落差较大,且材料中指出丹娘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故此时河谷应为“V”形谷,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选项。
【34】丹娘沙丘的砂砾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沙洲,读图可知,最近的沙洲出现在丹娘沙丘的东南侧。只有东南风才能将砂砾物质带到丹娘沙丘处堆积,D正确,排除ABC。故答案为D选项。
【35】丹娘沙丘面积有所减小,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物质来源减少,即上游来沙减少;第二是侵蚀沙丘的力大于了堆积沙丘的力。上游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来沙;下游用水对上游河流含沙量不产生较大影响;冬季大风有利于沙丘面积增加,D错误。降水增加会导致流水侵蚀沙丘,带走沙丘物质,选C。
【36】风沙层②的砂砾粒径最大,当时风力最大,距今300年,选B。
【37】红柳作为沙生植物,根系深入到地下较深的部位寻找水资源,风砂层④的含水量最高,红柳可能在这一层根系最发达;风沙层①埋深较浅,红柳根系较少;风沙层②、③土壤含水量较低,不利于红柳根系发育,选D。
【38】通过建设湖泊湿地,能够有效滞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D正确,AC错;建设湖泊湿地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蒸腾加大,B错。故选D。
【39】注意关键词“环境效益”,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调蓄径流,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同时,湿地公园可调节区域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②④正确,③错;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不属于环境效益,①错。选C。
【40】该地多坑塘洼地,易积水,且地处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较严重,所以因地制宜的在植物配置上选择多种水生、耐碱植物,既有利于植被成活,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水质,D正确;天津经济发达,资金紧张问题应不严重,且A选项也不是主要目的,A错;选择多种水生、耐碱植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B错;该地改造成为城市公园,主要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并不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同时,如果考虑美化园林,采用国外名贵的观赏植物可能更好,C错。故选D。
(1)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2)②处表层海水盐度大于①处;①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大量淡水注入,且海域较封闭,盐度较低。 (3)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4)水温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
42.(1)黄河进入玛曲后,地势变得平坦,落差减少,河流以侧蚀为主。
(2)B岸为凸岸,A岸为凹岸;该河谷较宽浅,A侧较深,B侧较浅
(3)黄河输沙量减少;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水侵蚀作用明显,三角洲面积增长缓慢甚至缩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