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22: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思维的发展与品质:通过读诗、品诗、悟诗,真正做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杜甫“仁”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诗经的起源到唐诗宋词的鼎盛,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从三岁开蒙到现在,我们认识了不少诗人,比如?
(生分享)
王国维认为有四位无人能比,他们是战国屈原、东晋陶潜、宋代苏轼和唐朝杜甫。
在诗人璀璨的唐代,为何杜甫能脱颖而出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有一个答案
结合杜甫的生平简介,请你给杜甫贴标签:
预设:少陵野老、与李白“大李杜”、“诗史”、“诗圣”……
带着这些标签朗读《登岳阳楼》,看看能否在这首诗中找到这些标签的印记。
(生朗读全诗)
(一)解诗
活动一:师生共同解决诗中重难点字词,翻译全诗。
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指战争;凭轩:依靠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得流
活动二:跟随诗人的情感变化赏楼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师:从首联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的盛名,可见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高兴激动。
师:除此了高兴激动之外,还能从“今”“昔”之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补充背景:768年,57岁的杜甫,距离生命的结束仅有两年。听说中原收复要回家,结果走到半路又有兵变,又沿着湘江逆流而上,辗转反侧,一路从公安漂泊到岳阳,最后病死在湘江。此时的他左臂已经残废麻木,患有严重的肺病,一只眼睛还瞎掉了,仅靠药物维持生命。
师:杜甫晚年真是凄惨无比。结合背景,在此时登岳阳楼心境如何?
明确:仍旧对岳阳楼洞庭湖美景充满期待与向往。但经历了“昔”与“今”之间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所以诗人的心境中还多了分历尽沧桑的平静。
师:登高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心情得到舒展。自古就有“登高必赋”的文化,杜甫登上岳阳楼赋了什么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请一名学生描绘洞庭湖景)
师: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师:如果这是一道古诗鉴赏题,要求你赏析颔联写景的句子,你会从哪方面作答?
炼字角度:“坼”和“浮”字用得很好,富有动态感。写出了洞庭水宏阔的境界。的洞庭湖水既能够割裂大地,也能够浮动乾坤。体现了水面的宽阔与湖水的力量。
手法角度:运用了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吴楚东南地势广阔,乾坤日月更是浩瀚无穷,使用夸张手法渲染洞庭湖水的宽阔有力。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杜甫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融进了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师:面对这样境界广阔、气魄宏大的景象。杜甫内心是无比震撼的。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很少见的。登楼观景之后,杜甫写了什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确: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一字音信,年老体衰只剩下一页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登上岳阳楼抒发人生的感叹。
(二)解情
师:如果只是从登楼到抒怀这样解读这首诗,那很多登高诗也都这样写,体现不出杜甫“诗圣”的特质。最后两联要怎样解读呢?
师:我给杜甫再贴一个标签“最爱哭的文人”,有了这个标签之后,可以抓住哪个字来解读最后两联呢?
明确:“涕”字。
活动一:思考杜甫为何而“涕”?
预设:杜甫为自己的境遇而哭泣“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师: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杜甫的晚年境遇:
预设:孤独(无亲朋好友。联系颔联阔大的洞庭湖,对比自己孤舟一页)
漂泊(舟,小船漂浮不定,联系上联“乾坤日夜浮”(暗指国家)天地都在漂浮,更何况是站在洞庭湖上的“我”呢?北方遭受战乱,虽然“我”现在在南方,暂得安宁,但依旧有不安全感)、落寞、失意(富养长大,也有鲜衣怒马,驰骋官场的时候,如今自号“少陵野老”不在朝堂而在“田野”)
师:这里还只是杜甫情感的蓄势,真正让杜甫伤心流泪的是?
明确:杜甫还为国家的战乱而哭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活动二:想象尾联场景或补白诗人心理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虚实结合)
补白内心:我登上了岳阳楼,热泪盈眶,不是为了我自己命运悲惨,突厥骑兵入寇,长安动荡,华夏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刚刚安定下来又有战乱,我不甘心啊。
师: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最惨的时候,这种心境状态,虽悲但壮。他的泪水不是为一己命运,而是为天下而流
小结: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有无以报国的哀伤。
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诗人才会心怀百姓,才会拥有博大的胸襟?
明确:儒家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起码要等安顿好自己之后。
师:但杜甫此时却是一种怎样的境遇?
明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个人背负那么多痛苦与不幸,哀怜自己、埋怨上天、痛恨统治者尚且怕来不及。但杜甫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这位孤零无助的衰翁关注的始终不是他自己,而是“关山北”,是整个国家!
师: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多难而叹息,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做到?
(生合作朗读,颔联全班齐读)
(三)解泪
师:我为什么说杜甫是最爱哭的文人呢?据统计,在杜甫一千余首诗歌中,出现“眼泪”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请同学们打开大脑百度,输入关键词“杜甫”、“眼泪”。搜索到了哪些杜甫哭泣流泪的诗?杜甫的眼泪味谁而流?
(生分享)
1.担忧社稷泪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在什么境遇下流下的什么泪?
境遇: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杜甫颠沛流离,漂泊无依。流下忧国忧民泪
《西阁口号》“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杜甫时刻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国家社稷抛洒血泪
2.悲悯黎明泪
《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因安史之乱曲江由原来的繁盛走向衰败,别人都在匆忙逃命,但杜甫却会停留下来,为曲江哭泣为黎明苍生哭泣
《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国家动乱生灵涂炭,杜甫为天下黎民百姓痛哭流涕
3.慨叹英雄泪
《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哭诸葛亮踌躇满志功业未成,在悲叹他人的同时又怎能不为自己流泪
《咏怀古迹》“怅怀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悲叹才子宋玉的郁郁不得志,感慨自己同样的遭遇
杜甫作为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物,但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上无以报效国家,下无以照顾妻儿。在年老的时候回顾一生《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他内心的一种写照,他虽然没说他在哭,但内心一定在流泪。
总结: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悲天悯人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
对于一个爱国爱民胜过爱自己的诗人来说,看到国家百姓遭受痛苦比自己亲历痛苦更难以接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杜甫将此汇于泪中汇于笔间倾洒而出,让我们跨越时代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诗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杜甫的笔下泪水涟涟,唯一的解释是他对这个祖国,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爱得深沉和热烈。
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为什么王国维会认为唐代所有诗人中,杜甫是最伟大的哪个吗?不仅是王国维,就连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谁才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
明确:一个是豪放浪漫,一个是深沉现实。性格是重要因素,时代是最大的原因。李白生于盛唐上升期,他抬头看到的是蓝天白云,是大鹏展翅;杜甫生于晚唐衰退期,他低头看到的是崎岖小路,是苦难民众。他不想化身大鹏遨游四海,他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李白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但杜甫是一个让你很敬佩的人。他是人间的人,是行走在地上的人。无论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困窘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感情。他总能想到在这种困窘中可能有更多的人,遭受着比他更为深重的苦难
叶嘉莹:“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但大多不过是对悲苦的消融与逃避,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读诗最重要的是读一颗诗心。而围绕这首诗的诗心就是一个“圣”字。从杜甫身上汲取心灵的养分。
作业设计
作业:今天我们抓住“涕”这个字解读了杜甫的眼泪,读懂了杜甫的圣心。这种读诗方法被称为“一字立骨法”。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读诗歌呢?“群文阅读法”。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登高诗”。以“登高文化”为母题,联读几首登高诗,杜甫《登高》、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大风登城》看看文人登高一般会抒怀哪些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