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22: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怀古词,抒爱国情
—《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古迹、古人、主旨三方面,概括怀古词的特点。
2.通过《桂枝香 金陵怀古》鉴赏,进一步体会怀古词的特点。
3.在填词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赏析词中展现的金陵壮丽景致。体会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2.进一步探究怀古诗词的特点,以一带多,系统归纳此类诗词的创作。
教学难点
1.分析词的立意,学习词人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2.列举梳理怀古诗词,归纳总结此类诗词的特点,传承古人的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
任务一:概括怀古诗词特点
任务二:鉴赏怀古词
1.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北宋】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见古迹
上阕你见到的古迹是?请用原词一句话总结古迹给人的感觉,并说说词人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
给人的感觉是“画图难足”。之所以说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是因为景物有实有虚,有静有动,色彩有浓有淡,远近相交,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浓淡相宜,境界开阔,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画。
3.思古人
词人见金陵之景后,想到了谁?抒发了哪种怀古情?
明确:
想到了往昔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想到了隋军兵临城下,还在与妃子们寻欢作乐的陈后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想到了“谩嗟荣辱”的千古凭高者,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抒发了建功立业之情;想到了至今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商女,金陵市井充斥着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抒发了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任务三:填词怀古词
据《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1.填词实践
结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宣传片、照片、文字材料,以《桂枝香·金陵怀古》为词牌和题目填写怀古词,抒发爱国之情。一二组填写上阕,三四组填写下阕。
2.填词常识
①词牌名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桂枝,喻名贵的树木。
词牌名是曲调的名称,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填空方式,有着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和音律。
②古诗词常识之平中仄
古代四声平、上、去、入。平中仄规律:
平:平声。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分别为一二声。
中:表示此处不限平仄。
仄:仄声。上、去、入属于仄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
难点:现在入声字已经消失了,发音“一,二,三,四”声都有。如果按普通话新韵,“国”[guó]是平声。但在古代韵书中,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
③《桂枝香·金陵怀古》平仄和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中平,中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中平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仄中中、平平仄仄。仄中仄平中,中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中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中,仄平平仄。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填词之宣传片与照片
①播放宣传片《南京不可不去之地,一座城市最悲痛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②看照片
4.填词分享
点评参考:格式是否符合,平仄是否符合,是否押韵,古迹有什么特点,爱国情是如何抒发的,最满意的句子是哪一句……
布置作业
请进一步推敲自己的词,并与另一组同学合成一首完整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