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并掌握叠词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词中典型的意象,深入体悟词人的情感。
(3)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把握作者的情感;品读诗歌,体会叠词的作用;通过意象感知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少女时代,她无忧无虑,秀口一抿,唱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初为人妻,爱情甜蜜,她幸福吟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背井离乡,她黯然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想必大家已猜到她是谁,她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2)圈画难懂的词语;
(3)初步感知情感。诵读提示《声声慢》:押入声韵: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入声字的读法,古人概括为“短促急收”,声音不是往外放,而是往回收,遂可产生急迫感、压抑感。
问题1通过整体感知,大家能够知道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愁
问题2: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李清照的这种“愁绪”该怎样抒发呢?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品读探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被誉为“ 千古创格”,“ 绝世奇文”你认为好在哪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过渡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学生:淡酒晚风 孤雁 黄花 窗儿梧桐细雨)
四、赏读品愁
在这些意象当中,选一个你感触最深的意象?以下列这种形式进行赏析。从_____句中_____(意象)我找到了“愁”的影子,我仿佛看到李清照_____,我还想到一句_____。
明确:① “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这一意象,诗人往往用来浇愁,词人也是借酒浇愁,可见其愁情。“晚风”写出了环境的清冷,更加重了这种愁情。
思考:浇愁的酒最好是浓酒,词人为什么要用淡酒呢?
明确:词中的“淡酒”并非酒味淡,而是愁太浓,浓酒入愁肠也顿觉索然无味。学生读,读出情感。
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明确:“梧桐”这一意象常用来表现寂寞忧愁,离愁别绪。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 晏殊《撼庭秋》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细雨,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一欧阳修
《一落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教师总结: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明确:“雁”这一意象常用来表达离愁和天涯沦落的情感,在这里蕴含词人对丈夫的怀念和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愁。
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确:凋零的黄花,烘托忧伤的氛围,另“黄花” 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词人借黄花表达容颜老去,韶华不再的忧愁。
过渡语:词人选取的这些意象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将它们别具匠心的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凄美绝然的意境。
此时重重愁绪几多渲染,我们都不能忍受,作者又是怎么样结愁的呢?
明确: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知人论世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寄人篱下,悲苦的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地何处。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总结因何而愁?(生:国破,家亡,漂泊。)
师:国愁、家愁、情愁愁愁交错,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愁情,再把《声声慢》读一遍。课堂小结一首《声声慢》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声声慢》
2、“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句话其实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叠字 国破
直接抒情 愁 家亡
借景抒情 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