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解读】
运用材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爱护、保护地球的意识。
2.综合思维:结合资料辩证理解、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区域认知: 了解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4.地理实践力:初步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自主探索地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描述天体特征、天体系统特征。(重难点)
2.掌握并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判断。(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由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公元前400年托勒密的地心说,公元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和1927年勒梅特的无心说 (宇宙大爆炸)都是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那么宇宙是什么?
我国古代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天文学定义:宇宙是所有空间、时间、物质以及事物的总称(“可观测宇宙”
半径约137亿光年)
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每秒约30万km)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
这些都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它们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自然天体——宇宙中自然形成的物质
恒星——明亮发光
星云——轮廓模糊,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外貌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 近似球形 不发可见光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扁长轨道 围绕太阳运转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6. 人造天体——人类制造进入太空的飞行物
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思考交流】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多少光年?折合多少千米?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算一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多少时间?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多少倍?
提示:已知宇宙半径约137亿光年。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20秒。已知宇宙的半径约为日地平均距离的8.64059x1014倍?
问题2 (综合思维)拓展:天体的判断
提示: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是天体。
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发热的自然现象,不是天体。
未完全燃烧的流星体洛在地球上,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不是天体。
问题3 (区域认知)将正确的图片放入对应框中
问题4 (区域认知)连一连 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连起来。。
提示:
【归纳总结】
1.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观测特征
星云 气体和尘埃 质量大,云雾状 轮廓模糊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大,发光 闪烁
行星 金星 质量小,不发光 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
卫星 月球 绕行星运行,不发光 圆缺多变
流星体 尘粒、固体小块 质量小,数量多 一闪即逝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公转,云雾状 拖着长尾
星际物质 气体、尘埃 稀薄,密度小 用肉眼观察不到
2.天体的判断方法
一看位置。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之中。进入大气层或者返回地面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就不属于天体。
三看运转。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属于天体。
【针对性训练】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5~7题。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7.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