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旋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旋转》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2 20: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运动——旋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科书第83—8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旋转过程,理解并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白板,触笔,透明直角三角形,大头针,方格纸。
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知道倒霉熊吗?我们来看看他今天又怎么了(播放倒霉熊与旋转门)
提问:刚才倒霉熊走的是什么门?(旋转门)在哪见过?(商场、酒店)看来走这个门我们要注意安全啊,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旋转现象吗?
生:举例子
出示旋转的动态图片(风车,钟表,电风扇,转杆、方向盘、齿轮、旋转木马。)(预设:如果学生对转杆,秋千问题有歧义可以先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完三要素时再做判断。)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索“图形的运动——旋转”.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三要素:
师:观察这些旋转现象,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学生观察旋转的图形,自主发现这些转动现象的共同特点:物体绕着一个定点按照一定的方向在转动)
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将四种不同类型的旋转现象进行类比,概括出共同特点.(2)学生能否将共同特点运用语言表达清楚.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要加以引导,如:是绕着什么在转?比划一下怎么转的?这种旋转与那种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都围着一个点在旋转。(学生上台描出每种旋转的旋转中心。)
师: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板书:点 旋转中心
师:继续观察这几种旋转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1:学生会说有的是正转,有的反转,(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们看出来了吗?不过它不叫正转反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那么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就叫做逆时针旋转,板书:顺时针、逆时针)。
预设2:学生会说有的一圈一圈的转,有的只转了90度,(师:哎呀,你真是火眼金睛啊,是的旋转还有“角度”的。板书:角度)
预设3:如果学生都说不出来,方向:可以拿出风车与钟表对比认识顺时针与逆时针;
角度:拿学生熟悉的钟表认识旋转是有角度的。(师:那咱们就从与我们最熟悉的钟表开始研究吧,拿出钟表,把指针从12拨到3,指针旋转了多少度?再把指针从12拨到6,指针旋转了多少度?这说明旋转是有角度的!)
小结:旋转就是物体或图形绕着旋转中心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借助三要素解释秋千的运动是旋转)。
2、利用旋转三要素描述旋转过程: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师:旋转中心一般用字母0来表示,师:谁来说一说一下指针是怎样旋转的?(绕0点顺时针旋转30度)你怎么知道是30度?
(如果说的不准确:谁再来说说?你觉得谁说的更准确?)
师:接着看(指针从1转到3)你会描述这个过程吗?(用不同形式多说两遍。)
接着练习描述下两个题目:
a、从3到6,指针绕 点 方向旋转 。
b、从6到12,指针绕 点 方向旋转 。
c、描述进入车辆和出行时车辆的旋转过程。
(三)、尝试图形的旋转,感悟旋转的性质。
A、师:同学们,刚才钟面上的指针我们可以看做是一条线段,仔细看,它在旋转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ppt缓慢播放指针旋转90度的过程。)
生:点0的位置不变、指针的形状和长度没变,位置改变了。
师:想象一下,如果让一个图形做旋转运动,它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吧!
实践操作,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要求:1、拿出学具直角三角形、大头针,两个人一组,在方格纸上将三角形A0B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2、相互交流一下:a、你是怎样旋转三角形的?b、你是根据什么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c、三角形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汇报展示,边展示边交流前2个问题。
预设1:生:看旋转后的长直角边与旋转前的长直角边垂直。(播放ppt动态演示。)
预设2:如果学说不出来,可以利用白板功能拿出三角板进行旋转演示,同学们观察三角形的一条边是怎样旋转的?(如果还说不出来可以再演示一遍。)
总结旋转的性质: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改变。
(四)、激发空间想象力,熟练应用旋转。
1、现在来锻炼一下大家的空间想象力,如果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会成为什么图形?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会转成一个什么图案?(生:风车)
再考考大家:如果由图形1直接到图形3是怎样旋转的呢?
谁能像老师这样出题考考大家?
生出题,选择学生回答,关注从图形1到图形4怎样得到?(可以顺时针旋转270度,也可以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
课件演示:奖励你给大家变个魔术:老师课件动态演示,吹一下,转起来。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1、欣赏旋转:出示几副由旋转得到的图案书:85,1题,猜一猜这几幅美丽的图案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上前面指出,教师课件动态演示。
2、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上课伊始,我们已经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旋转,实际上“旋转”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美与便利:
1、舞蹈中的旋转;
2、各种机械齿轮的旋转;
3、后续学习中利用旋转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圆柱、圆锥);
4、旋转还可以用来测试哦,看这样一幅图?图中的女孩是怎样旋转的?(没错,这幅图在人们眼中的旋转方向是不同的,这是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你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属于使用右脑较多的类型;如果你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则属于使用左脑较多的类型;而只有14%的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其实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如:左撇子;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想像、综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所以刚才选择顺时针方向的人比较多。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
[设计意图:学生在新课伊始时经历了从生活中发现旋转现象的过程,结束时,又经历了所学的旋转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来,使他们充分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很美。]
(六)、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旋转
点: 旋转中心
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
角度
性质: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改变。
[课后反思]
1.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首先要对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角度形成正确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引导观察公路收费站道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态情境,使学生明确顺时针旋转的方向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的,体会到旋转的中心。这样在转杆旋转的实际情境中学生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关键要素。
2.加强动手实践,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加强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旋转变换的直观感受。在研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方向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然后让学生用纸条以不同的中心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练习,明确旋转的关键要素;在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旋转90°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后再在纸上画出来。通过这样的设计,从直观到抽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