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演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演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演化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地球的演化
【课标解读】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生物的演化史,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
2.综合思维:依据地层和化石的特点,能够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测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特征。
3.区域认知:依据地质年代表,分析地球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球面貌、地壳运动、古生物情况。
4.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情况,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了解有关地层化石和地球演化的历史。
【教学重点难点】
1.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与海陆分布状况,以及生物演化的特征。(难点)
2.地层和化石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地球演化史(地质活动、海陆分布、生物发展等方面)。(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奇妙地球,生机盎然,地球何时形成、如何演化?何时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开启一趟探寻地球的进化之旅。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爆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
   “石头大书”
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有明显层理,代表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80%
化石: 保存于地层中,经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岩石)
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遗体或遗迹 → 沉积物覆盖 → 沉积物变成岩石,生物遗体或遗迹石化成为化石 → 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
概念: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特点: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
作用:化石相当于书页中的“文字”,依据化石可以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思考交流】
问题1 (综合思维)易误辨析: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问题2 (地理实践力)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提示: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
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流水和风力的侵蚀等
问题3 (区域认知)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提示:
问题4 (地理实践力)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提示:辽宁南部近10000~8000年来,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问题5 (人地协调观)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提示: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问题6 (综合思维)议一议,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化石?
提示:对化石的研究使科学家能够解释和描述地球历史。来自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为我们提示了地球生物怎样随时间演化。化石是显示古环境的证据,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如气候变化)。对化石的研究能帮助地质学家发现能源资源。(如石油地质学家利用化石确定某些地方是否埋藏有石油)
【归纳总结】
1.形成化石的条件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只有在特殊条件下,硬体和软体才能一起被保存下来。例如: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栩栩如生;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发现的保存在冻土中的猛犸,皮毛血肉俱存。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2.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意义
(1)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典型化石反映不同时代的地层,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
(4)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环境特征。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含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反映了湿热的森林环境。
【针对性训练】
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 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 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
  D. 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2.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地层和丁地层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  )
  A. 从水生到陆生 B. 从简单到复杂
C. 从低等到高等 D. 从陆生到水生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前面回答都不对
4.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A.一样老 B.a层老 C.b层老 D.c层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