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理清全文的内容思路,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
2、品位揣摩诗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诗人热爱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2、揣摩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李子柒的视频引出田园生活话题进行导入。
二、作者介绍
【ppt课件】(多媒体)文字展示: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字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今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 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作品主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补充材料】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衣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组诗。
三、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四、内容理解
1、请全班学生一起来朗读,解决生字词,并且参看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韵yun 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羁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补拙②谦词:称自己的文章、见解:拙见
荫yin没有日光,又凉又潮湿
嗳ai日光昏暗,模糊
颠dian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
樊fan 篱笆指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2、“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3、扫清了生字词,疏通了诗歌的大意,既然“归”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思考作者:(1)从何而归;(2) 为何而归;(3) 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4、①那么作者从哪里返回呢?即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②为何归来?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那么走上仕途之路的陶渊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吗?(没有)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②彻底悔悟。
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③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 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④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六、总结本诗的艺术技巧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
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衔接自然,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七、思考文本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3、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上得到怎样的生活启示?
八、课外资料拓展阅读
那个辞职隐居终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来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让他们抛弃城市的生活,去往大山深处,开始自己向往的生活。
就像李子柒一样,每天浇花种树,日出而作,日落而更,与外界的浮华相隔离,过起“隐居”的生活。
曾经有个叫做小北的姑娘,为了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到“终南山”读书,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说起终南山这个地方,景色秀丽,隔绝人世,历史上还是全真教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避世之地。但是梦想和现实还是有差别的,终南山上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坯房,漏风漏雨,房子可以改造,重点是每天在这里都可以无所事事,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也还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终南山隐居竟然成了一项热门活动。随着来终南山隐居的人数增长,终南山的房租也涨了,翻了不止50倍,原来一年400元,现在一年要30000元。由于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小北无法支付金额庞大的租金只能重新回归到都市生活中。原来是没钱的来这里修行,现在来这里修行没钱不行。高昂的费用虽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依旧每年来这“避世”的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90后。本是该意气风发的年纪,还没看过生命的沧桑,就已经“顿悟”了生活,不知道该说是社会的压力太大,还是现在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多了。而且现在来终南山“修行”的人,也不全都是为了避世有的是花花世界呆够了,大鱼大肉吃腻了,想来到这里换个口味;有的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的则是来这里赚钱的,现在山上除了民宿外,还有很多所谓的“隐修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是告诉你,如何快速成为一名“隐士”。其实不过是一群投机取巧的人,换着法儿骗钱罢了,但即使骗钱骗的这么明显,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上当,似乎进了培训班自己就能成为“隐士”里的最优者,着实讽刺。
最后明确: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以及相应的练习册练习。
十、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