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2 23: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高一12月联合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11月,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南部发现了迄今5600万年(新生代早期)的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叶片化石,该化石成为了解藏南地区古环境的一把新“钥匙”。下图为羊蹄甲化石复原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该羊蹄甲化石处于同一地质年代的有( )
A.恐龙 B.三叶虫 C.蕨类植物 D.哺乳类动物
2.根据羊蹄甲化石,推测藏南地区古环境为( )
A.寒冷干燥 B.海域辽阔 C.温暖湿润 D.冰天雪地
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域陡峭的岩壁上,常会见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积作用 D.冰蚀作用
4.图示景观越往下,坑穴越多,是因为越靠近地面( )
A.流水冲刷越强 B.遭遇急流越多 C.风力磨蚀越强 D.外力作用减弱
马耳他的戈佐岛上有一天然形成的拱门,透过拱门,遥望远处,海天一色,因此被称为“蓝窗”。2017年3月8日,在一场暴风雨中,“蓝窗”轰然倒塌,从此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下图示意“蓝窗”倒塌前后景观。据此完成5~7题。
5.“蓝窗”倒塌主要是由于(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水溶蚀作用
6.该地最适合的人类活动有( )
①作为景点,发展旅游业 ②建设为港口,连通河海 ③科研学习 ④采集石块作为建筑材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若按目前的海洋环境发展下去,若干年后图中( )
A.海蚀陡崖将不断后退 B.新的“蓝窗”必然诞生
C.海蚀平台将逐渐缩小 D.岩石海岸变成沙滩海岸
下图示意某地子夜时分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状况。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大气层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云层反射
9.图示大气状况下最可能( )
A.大气透明度高 B.日出前后雾浓 C.天晴云少风大 D.适合体育锻炼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孔明灯将开幕式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据此完成10~11题。
10.孔明灯升空利用的地理原理最接近( )
A.狭管效应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雨岛效应
11.孔明灯刚点燃升空时,灯内部与两侧的气压和气温状况最接近于( )
A. B. C. D.
生态透水混凝土的内部空隙率较大,有利于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城市路面大量使用生态透水混凝土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内部水循环体系。下图为生态透水混凝土铺设的城市道路结构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生态透水混凝土对城市水循环的改善作用体现在( )
A.增加水汽输送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增加下渗 D.增加城市降水量
13.生态透水混凝土在城市大量使用,有利于( )
A.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B.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C.加快水循环的速度 D.改变城市水循环类型
鸭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整体漂浮于水面上,在波浪作用下,通过上下摆动捕获波浪能,同时驱动内部液压系统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右图为鸭式波浪发电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鸭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动力可能主要来源于( )
①太阳辐射 ②地月引力 ③海洋台风 ④洋流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鸭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
A.进水方向背离风向 B.发电的稳定性较好
C.受海底地形制约大 D.发电效能受风速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流水地貌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下图示意两种流水地貌。
图a 图b
(1)描述图a中的冲积扇分布特征及其成因。(5分)
(2)结合图b,简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6分)
(3)分别说出形成冲积扇与牛轭湖的外力作用形式。(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下图示意我国浙江省北部沿海某小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位置关系。
(1)用箭头表示出白天郊区—城区—海洋间的热力环流。(2分)
(2)结合图文信息,推断城区—海洋间热力环流最显著的季节,并说明理由。(7分)
(3)推测随着城市发展成为超级大城市,图示热力环流方向及强度变化。(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海南岛东部海域海水的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海南岛东部海域夏季离岸风盛行,底层海水容易上泛。右图为某年6月海南岛东部沿海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
(1)说出图示海南岛东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6分)
(2)阐述甲处表层海水水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易形成较大的渔场。下图为世界某海域一重要渔场分布区的年平均海水温度分布图。
(1)图示a洋流为 ▲ (填“暖流”或“寒流”,下同),b洋流为 ▲ ,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2)据图阐述甲处成为重要渔场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洋流的利用。(4分)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高一12月联合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B 6.B 7.A 8.C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D
16.(1)数量多,且集中分布于祁连山的东北坡,整体呈西北—东南向集中分布。(言之有理即可,1分)原因: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冰雪融水孕育了众多河流;深居内陆,山体冻融等作用导致山体碎屑物质多,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大量堆积,形成多个冲积扇。(答出两点,4分)
(2)地势平坦地区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河流弯曲程度加强,河曲发育成曲流颈;汛期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6分)
(3)冲积扇:河流堆积作用(1分)。牛轭湖:河流侵蚀作用(1分)。
17.(1)作图如下:(2分)
(2)季节:夏季。(1分)理由:夏季气温高;夏季城市空调等电器使用量大,热岛效应更强;城区—海洋间的温差最大,热力环流最为显著。(6分)
(3)城区—郊区间的环流方向不变,强度增大;城区—海洋间的海风增强,陆风减弱;城区—海洋间的环流季节转换减弱,以顺时针方向为主。(6分)
18.(1)自近海向东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近海岸表层海水温度水平变化较大,东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水平变化较小;自南向北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6分)
(2)甲处海水水温明显低于周边海域。(1分)
原因:该地夏季盛行离岸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底层冷海水上泛至表层,导致甲处表层海水水温低于周边海域。(4分)
19.(1)寒流 暖流(2分)
依据:a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域流向温度高的海域;b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域流向温度低的海域。(4分)
(2)寒暖流在甲处交汇,海域水体扰动剧烈;海水的扰动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海域鱼类饵料较多,渔业资源丰富。(6分)
(3)航海中,顺着洋流可以省时、节省燃料;利用洋流的流动性,产生动能,用于发电。(合理可酌情给分,答出两点,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