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高考整体分析
2024年一轮大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
感受真题,心有航标
任务组一:高考体验
语言表达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要求为:
1.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
2.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
3.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文字运用
一、高考考情探究
1.选材特点
年份 卷别 选材聚焦 特点
2023 新课标I 语用I:超强记忆力的弊端 语用Ⅱ:《骆驼祥子》(节选)
新课标Ⅱ 语用Ⅰ:腾冲皮影戏 语用Ⅱ:使用耳机要造度
2022 新高考I 语用I:科学家来恩杰的事迹
语用Ⅱ:科学减肥
新高考Ⅱ 语用I:“天宫课堂”
语用Ⅱ:怀念祖父
2021 新高考I 语用I:“闹元宵、学‘四史””活动
语用Ⅱ:南极雪衣藻
新高考Ⅱ 语用1:宇航员太空餐
语用Ⅱ:中国画艺术理论
2020 新高考I 吃门钉肉饼、电子书阅读、世界经济论坛
新高考Ⅱ 风筝、城市灯光、农业产业发展
①选材范围广,类型多样。近几年语用题的选材最顾说明性、议论性、文学性语段,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以及文学作品类材料均有所涉及;语料内容也十分丰富,涵盖时事新闻、先进人物、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等主题。
②语料具有时代性,贴近生活。近几年,高考语用题选材紧扣时 事热点和现实生活,材料内客大 多与考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密切关联,这些语料创设了真实又有趣 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考生 的兴趣,唤起考生的生活体验。
2.核心考点及设题方式
题干表述 考向/题型 核心考点
[2023新课标Ⅱ,T18/2022新高考1、Ⅱ,T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语境补写/填空题
[2021新高考Ⅰ、Ⅱ,T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近义成语及四字词语辨析/选择题
[2020新高考Ⅱ,T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词语运用正误辨析/选择题
[2023新课标Ⅰ,T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修改使用不当的词语(含成语、虚词)/主观题
[2023新课标Ⅰ,T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023新课标Ⅰ,T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分析、比较不同形式、不同语境词语的含义/简答题
词 语 理 解 与运用
2.核心考点及设题方式
题干表述 考向/题型 核心考点
[2023新课标Ⅱ,T22/2022断高考Ⅱ,T19]文中画波浪(横)线的部分有语 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0新高考1、Ⅱ,T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简签题
[2021新高考I,T19/2021新高考Ⅱ,T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题
[2023新课标I,T18/2023新课标Ⅱ,T21/2022断高考Ⅰ,T22/2021断高考Ⅰ,T22/2021新高考Ⅱ,T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8、15)个字。 句子补写/简答题
[2021新高考I,T2I/2021、2020新高考Ⅱ,T19]下到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句子复位/选择题
[2022新高考I,T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 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1新高考Ⅱ,T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长短句变换/简签题
解析并修改病句
语言表达
连贯
变换句式
2.核心考点及设题方式
题干表述 考向/题型 核心考点
[2022新高考Ⅰ,T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新高考Ⅱ,T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1新高考I,T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0新高考Ⅰ,T19/2020新高考Ⅱ,T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 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辨别修辞手法、分 析修辞的构成、赏析修辞的表达效 果/简答题
[2020新高考Ⅰ、Ⅱ,T22]请对下面这段断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55 )个字 提取断闻关键信息/简答题
[2023新课标Ⅱ,T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的跳舞,踱步,鸣叫,顾酚,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0断高考I,T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比较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简答题
[2022新高考Ⅱ,T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 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分析句子的表达手段/简答题
辨别并赏析修辞手法
压缩语段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核心考点及设题方式
题干表述 考向/题型 核心考点
[2023断课标Ⅱ,T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 “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022新高考1,T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辨析代词的用法/选择题
[2022新高考Ⅱ,T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分析、比较称谓词与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简答题
[2020断高考I,T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辨析标号的用法/选择题
[2023新课标I,T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分析标点的表现力/简答题
分析代词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正确使用标 点符号
2.核心考点及设题方式
核心考点总结: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察的是词语、句子、标点符号运用及作用
设题方式总结: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主要围绕的是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用法及表达效果来设题
(1)命题注重情境性、综合性。
近几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设计成语言文字运用I 和Ⅱ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围绕一段文字设置一组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让考生在问题驱动下置身具体语段情境来完成。未来,这种命题形式应会保持相对稳定,并且情境化设题、侧重综合应用的特点会更加鲜明。
(2)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稳中有变,守正创新。
①考查内容上,命题者在延续、轮换和创新的命题思维下统筹兼顾,词语(成语)、语病、补写、修辞呈现必考趋势,压缩、标点、句式等呈现轮考趋势,在此基础上,命题者还不断发掘新的语用考点和考查角度。
②考查形式上,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多。主观题考查的能力点更多,综合性和应用性更强,对学生的语言 运用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
3.高考命题趋势
(1)夯实基础,积累、掌握必备知识。
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将无从谈起。备考时, 要注意积累、掌握现代汉语字词句法相关知识,如字音、 字形、标点符号、各类词语(如实词、虚词、俗语、成语)、 句式、修辞等知识。
(2)全面复习,高频考点重点突破。
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复习备考(尤其是一轮)过 程中不能从一开始就“厚此薄彼”,而应将近年所涉及的考点逐一突破。但当进入二轮、三轮复习之后则需将近些年(尤其是近三年)的高频考点(如成语、病句和句子补写)找出来进行重点突破。
(3)关注创新题型,进行针对训练。
在复习备考语言文字运用时,不能局限于“高考考过什么”,还应有意识地找一些语用新题型进行训练,以拓展知识面,提升灵活应变能力。
3.高考备考策略
二、高考真题感受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____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____②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____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正确使用词语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示例:①不解之缘 ②秘而不宣(或“秘而不露”) ③司空见惯(或“屡见不鲜”)
高考真题一
解析:第①处,语境说栾恩杰因为服从国家的安排而学习了自动控制,这才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联系,可见这种联系是一种缘分,且与国防和航天事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故可填“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第②处,语境说潜地导弹是欧美国家的秘密武器,那自然是需要严密防卫的,再由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以看出,潜地导弹的资料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可填“秘而不宣”或“秘而不露”。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第③处,语境说在“巨浪一号”研制攻关期间,“台、筒、艇”的每一步都失败过,这说明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常见的,并不奇怪,故可填“司空见惯”或“屡见不鲜”。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____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____②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____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2.[常见句式变换题]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高考真题一
2.[常见句式变换题]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句是一个长单句,主干是“整个团队按照……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故改写时可将之提取出来作为开头,然后将顿号隔开的部分改写成三个分句,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顺序排列。
答案:示例: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首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然后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
高考真题一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____①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____②____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____③____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3.[修辞手法鉴赏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高考真题一
3.[修辞手法鉴赏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明确设问的内容。画横线的句子先对研究失败的意味进行提问,并从辛苦白费、工作更艰苦、可能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格局中改变赛道三方面进行回答,充分阐述了研究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再看排比的使用。在设问的答句中,连用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很有节奏感,回答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的同时,在影响的程度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阐述由此带来的后果或影响。研究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可失败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突出了栾恩杰的科研精神。
答案:示例:①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人们对失败的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
②使用排比,三个“意味着……”依次从失败的直接后果、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和航天事业的走向介绍了失败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栾恩杰的科研精神。
4.高考真题感受
高考真题一
二、(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降坠落,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感觉,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混合后,不能自然分离,而用绳子拴住瓶子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____①____的瞬间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
“天宫课堂”开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____②____的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____③____的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又于2021年和今年两度开课,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4.[正确使用成语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示例:①引人入胜(或“扣人心弦”) ②循循善诱 ③热火朝天
高考真题二
解析:第①处,语境说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科学实验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这样实验的瞬间是吸引人的,故可填“引人入胜”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第②处,语境说王亚平转身为老师,这样的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故可填“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第③处,语境说王亚平和学生进行的天地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故可填“热火朝天”。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4.[正确使用成语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引人入胜(或“扣人心弦”) ②循循善诱 ③热火朝天
高考真题二
二、(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
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降坠落,而是给人以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感觉,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混合后,不能自然分离,而用绳子拴住瓶子甩上一阵后,水与油成功分离……第三次“天宫课堂”这些____①____的瞬间启发很多学生不断思考、回味,兴趣盎然地追寻背后的科学道理。
“天宫课堂”开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同伴的配合下,华丽转身为____②____的科学课教师,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和地面的学生进行了____③____的天地互动交流。此后又于2021年和今年两度开课,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5.[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高考真题二
5.[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错误:一是“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不合逻辑,可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改为“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这样主语还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二是“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成分残缺,可将“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改为“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答案:示例: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高考真题二
三、(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__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__②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__③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__④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6.[正确使用词语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示例:①天翻地覆 ②遥不可及 ③身临其境 ④尽收眼底
高考真题三
6.[正确使用词语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处,语境说博物馆发生巨大变化,这样既要修饰“变化”,又要体现“变化巨大”,故可填“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
第②处,语境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故可填“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第③处,语境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故可填“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第④处,语境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故可填“尽收眼底”。尽收眼底:全部看在眼里。
答案:示例:①天翻地覆 ②遥不可及 ③身临其境 ④尽收眼底
高考真题三
三、(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__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__②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__③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__④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7.[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高考真题三
7.[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错误:一是“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可改为“举办……艺术展演”;二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可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答案:示例: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高考真题三
三、(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__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__②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__③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__④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8.[标点符号用法题]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高考真题三
8.[标点符号用法题]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答案:B
解析:B表突出强调。A、C、D均表特殊含义。
√
高考真题三
四、(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__①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__②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雪衣藻虽然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__③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9.[语句复位排序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
高考真题四
9.[语句复位排序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答案:A
解析: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括号内需回答雪会变色的原因,这样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故排除C、D。由括号后的文字可知,“雪衣藻”是叙述的主体,而“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故又排除B。
√
高考真题四
四、(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__①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__②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雪衣藻虽然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__③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0.[语句衔接补写题]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示例:①在寒冷的冬季 ②最初是绿色的 ③加快融雪
高考真题四
10.[语句衔接补写题]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处,后文说“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这样可以推知“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的条件,即“在寒冷的冬季”。第②处,根据后文“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故横线处填写的是雪衣藻不成熟时的颜色——绿色,所以可填“最初是绿色的”。第③处,横线后说“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故可填写“加快融雪速度”。
答案:示例:①在寒冷的冬季 ②最初是绿色的 ③加快融雪
高考真题四
五、(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1.[正确使用词语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
高考真题五
解析: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手一伸出去就能触摸到。前者强调“近”,后者强调“易”。语境强调的是互联网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距离很近,而不是变得容易,故选“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语境强调的是我们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故选“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非此即彼: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故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绝。取之不尽:形容很丰富,用不完。前者一般用作定语和状语,后者一般用作谓语、定语。这里第四空后有“地”,表明做状语,故选“源源不断”。
五、(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2.[语句复位排序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
高考真题五
12.[语句复位排序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答案:A
解析:括号前说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交往”,这样括号内以“社会交往”开头,衔接最连贯,故排除C、D。“社会交往”和“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又排除B。
√
高考真题五
五、(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2.[语句复位排序题]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
√
高考真题五
五、(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3.[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
高考真题五
13.[辨析修改病句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答案:B
解析:“空间和时间”不是整个句子的主语,故“空间和时间”应放在关联词“由于”后,排除C、D。“空间和时间”不是“增强”的主语,而“互动性”可以作为“增强”的主语,故又排除A。
√
高考真题五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