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一至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滩岩地貌常发育于湖泊湖积台(高)地水陆相互交替带,是湖泊在水位变化中,湖岸带湖水蒸发,碳酸盐类矿物结晶并与湖岸砂砾堆积胶结形成。下图为某湖泊南岸湖积台地剖面,该湖泊南岸较北岸更易形成湖滩岩。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湖滩岩形成最早的是( )
A.T1 B.T2 C.T3 D.T4
2.与南岸相比,该湖泊北岸( )
A.湖水盐度较大 B.湖岸坡度平缓 C.湖水温度较高 D.水陆交替频繁
3.发育有湖滩岩地貌的湖泊常出现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海南岛 D.西北内陆
台湾岛地势起伏较大,岛内溪流众多,大部分溪流发源于横贯南北的台湾山脉。图1为台湾岛示意图,图2为一次强降雨过程台湾岛两条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4.图2中a河流最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台湾岛溪流对当地最大的作用是( )
A.航运 B.水产养殖 C.调节气候 D.发电
6.若选择在b河流修建大坝,则修建后b河流( )
A.大坝以下河段径流增大 B.大坝以上河段径流趋稳
C.大坝以下河段径流趋稳 D.大坝以上河段径流减小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部,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显著。近年来,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分别为武夷山地理位置及其东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武夷山( )
A.生物量增加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水分会减少 D.物理风化作用会减弱
8.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异显著的形成条件有( )
①山体高大 ②纬度低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植被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可能是高山地区( )
A.水分条件改善 B.热量条件改善 C.草甸植被增加 D.农业生产破坏
我国山东省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分别位于太平洋两岸,但气候差异显著。下图为山东省与加利福尼亚州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导致山东省与加利福尼亚州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11.山东省人口远多于加利福尼亚州,主要是因为山东省( )
A.区划行政级别较高 B.自然环境较为优越 C.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D.土地面积相对较大
12.根据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可以( )
A.大力发展海河联运,提升河流航运价值 B.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水稻种植业
C.依托其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D.完善区域交通建设,加快人口产业西移
日本北九州市在20世纪初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钢铁、化学工业,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后北九州市钢铁工业逐渐衰落,其成为“灰色城市”。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市利用其自身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色之都”。下图为北九州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北九州市一度成为亚洲最大钢铁工业城市的条件有( )
①铁矿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工业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世纪50年代北九州市成为“灰色城市”,其主要体现在( )
A.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缓慢 B.城市人口膨胀,资源供应紧张
C.世界钢铁需求增大,生产不足 D.天气阴冷潮湿,常有浓雾笼罩
15.北九州市转变为“绿色之都”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借鉴意义是( )
A.大力发展海运,增强与外界的联系 B.停止资源开采,关闭污染严重企业
C.提高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D.立足产业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大气河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汽移动形成的“河流”,其水汽含量明显高于“河流”两侧,通常由低纬度的强风向高纬度地区推进。我国东北地区冬半年暴雪天气与大气河密切相关。下图为东北地区有无大气河现象与暴雪发生次数关系统计图。
(1)指出大气河特征。(4分)
(2)简述东北地区1月份无大气河现象的成因。(4分)
(3)分析3月与11月东北地区易出现暴雪的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泥炭(或草炭)是由植物残体在多水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形成,其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和部分矿物。爱尔兰岛位于欧洲西部,地势整体较为平坦,因树木繁盛被称为“绿宝石岛”,相较于岛屿东部,西部多悬崖峭壁和深入陆地的海湾;爱尔兰泥炭丰富,依靠出口泥炭,有“泥炭王国”之称。下图为爱尔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爱尔兰岛丰富泥炭的形成条件。(6分)
(2)与东岸相比,推测爱尔兰岛西岸多悬崖峭壁和深入陆地的海湾的原因。(4分)
(3)指出爱尔兰岛地带性植被,并分析爱尔兰岛成为“绿宝石岛”的自然原因。(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根据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陕西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干湿区。下图为陕西省三个干湿区划分示意图。
(1)与湿润区相比,陕西省半湿润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试从“半湿润区”角度,说明理由。(4分)
(2)分析陕西省湿润区的形成原因。(4分)
(3)指出陕西省根据各干湿区环境应发展的农业类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西藏西北部海拔高峻、气候寒冷,发育有大面积的高寒荒漠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近年来,西藏高寒荒漠区生态环境退化明显。下图为西藏高寒荒漠区地理位置。
(1)简析西藏高寒荒漠区的形成原因。(4分)
(2)指出西藏高寒荒漠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4分)
(3)请你为治理西藏高寒荒漠区生态环境献计献策。(6分)
孝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湖滩岩形成于湖岸高地水陆交替带,自T1至T4,海拔逐渐降低,湖面高度逐渐下降,T1处湖水水位最先降低,出现水陆交替现象最早,湖滩岩形成最早。
2.B 温度越高,湖水蒸发作用越强,湖水盐度较大,湖水中的碳酸盐含量多,湖难岩形成快;湖岸带地势起伏大,在湖泊水位下降过程中水陆交替频繁,湖滩岩发育快。故与南岸相比,该湖泊北岸湖岸坡度平缓,湖水温度低、盐度小,湖滩岩形成慢。
3.D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湖泊多为构造湖,深度大,且湖泊盐度高,湖岸坡度较陡,湖岸水陆交替频繁,易形成湖滩岩;云贵高原和海南岛湖泊多为外流湖,湖水盐度低,且降水淋溶作用强,湖岸难以形成湖滩岩;东北平原湖泊较浅,湖岸坡度平缓。
4.A 由图可知,台湾岛东部地势陡峭,导致河流流程较短且河道落差大,河流在强降雨过后汇水速率快,河水涨幅大,且东部降雨量大于西部,故东部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起伏大,且径流量数值大,则图2中河流位于台湾岛西部,b河流位于台湾岛东部或地势起伏大的地区。甲地位于台湾岛西部,且地势起伏较小,该地河流流量曲线与a河流最为吻合。
5.D 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整体地势起伏大,受限于岛屿面积,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发电;河流流速快,且台湾岛四面环海,岛内河流的航运和水产养殖价值低;台湾岛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对气候调节作用小。
6.C 分析可知,b河流位于台湾岛东部或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当b河流修建大坝后,下游河段受大坝调节(截留)作用,径流量减小、年际变化变小(径流趋稳);大坝上游河段受大坝影响较小,径流量变化不明显。
7.B 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热量逐渐减少,生物量相应减少,植被分布由森林向草甸演替,海拔较高地区地表有机质分解减慢,且草甸吸收养分较森林植被少,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随海拔升高,地形雨增多,且蒸发量减少,武夷山水分可能会先增多后减少;高海拔地区地表植被较少,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8.A 武夷山是我国大陆东部最高峰,山体高大,且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丰富,导致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9.B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武夷山所在区域热量条件改善,低海拔处的森林植被向高海拔生长,草甸植被减少,土壤有机质消耗增多,且有机质分解加快,导致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温度升高,蒸发加剧,水分减少;武夷山高山地区人类活动少。
10.A 山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旧金山位于太平洋东岸,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夏季干燥、冬季温和的气候。因此,大气环流是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11.B 与加利福尼亚州相比,山东省地势较为平坦,雨热同期,耕地面积较大,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集;山东省和加利福尼亚州都属于一级行政区;山东省和加利福尼亚州经济发展较快,两地资源环境承载力都较高;由图中两地经纬度可知,加利福尼亚州面积大于山东省。
12.C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东岸,可以依托其临海位置,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地势起伏较大,且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大,河流航运价值不高;加利福尼亚州雨热不同期,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西部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困难,且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口产业迁入。
13.B 由材料及图可知,北九州市煤炭资源丰富,且位于太平洋沿岸,便利的海运可以利用外运而来的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20世纪初日本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对钢铁需求量大;20世纪初日本工业刚开始起步,工业技术较为落后。
14.A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世界钢铁产能过剩和北九州市因发展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众多钢铁企业关闭,大量居民为获取经济收入和躲避环境污染危害,离开北九州市,导致北九州市经济发展缓慢,成为“灰色城市”。
15.D 北九州市作为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利用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绿色之都”,我国资源型城市也应立足其自身产业基础,发展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摆脱资源枯竭困境;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位于内陆,不宜发展海运;停止资源开采易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北九州市成为“绿色之都”主要依靠产业升级,而不是提高绿化水平。
16.(1)含有丰富的水汽;气温较高;气流移动速度快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2)1月份冬季风势力强大,大气河难以移动至该地;1月份海面风力较小,且蒸发相对较弱,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难以形成大气河。(每条2分,共4分)
(3)多北上暖湿气流,水汽含量丰富;处于季节转换期,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大气对流运动剧烈。(每条2分,共4分)
17.(1)地表植被丰富,植物残体多;全年降水较多,地表常年积水,不利于植物残体分解;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利于植物残体和腐殖质保存;位于板块内部,地势较为平坦,泥炭易富集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西岸面向宽广的大西洋一侧,在西风作用下受海浪影响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多悬崖峭壁和海湾;西岸位于湿润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沿岸边侵蚀,加快海湾形成。(每条2分,共4分)
(3)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1分)自然原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植被生长旺盛。(每条2分,共4分)
18.(1)半湿润区大部位于平原和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利于发展;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充足;半湿润区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农业发展基础好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2)位于秦岭以南,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相对较小;地表径流大,有利于提高区域湿度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3)湿润区:发展以水稻为代表的喜湿喜热作物的种植业;半湿润区:发展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耐旱作物的种植业;半干旱区:发展畜牧业。(每条2分,共6分)
19.(1)海拔高,热量不足,植被生长受限,地表多为荒漠;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地处西藏西北部高原,风力强劲,风沙天气导致地表生物生存困难;白天太阳辐射强,冻融现象频繁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2)土地沙化面积扩大;地表生物量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湖泊、河流萎缩,水资源减少等。(每条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3)培育种植适应耐寒耐旱的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固沙网等,通过工程措施构筑防沙体系;政府指导当地合理放牧等农事生产活动,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因缺水而沙化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