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12: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题
1.黏质土是既能较好地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土壤。( )
2.空气可以被称重。( )
3.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要用到量筒。( )
4.砍伐森林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减少。( )
5.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的地方。( )
6.丹顶鹤属于珍稀动物。( )
7.水泥路面留有缝隙,其原因是为了节省材料。( )
8.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 )
9.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
10.地球上的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可以无限制地利用土壤资源。( )
11.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
12.空气虽然有质量,但是太轻了,不能测量出来。( )
13.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
14.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
15.在使用天平时,可以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
1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齐平。( )
17.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变化而改变。( )
18.用手感知温度和用温度计测量一样准确。( )
19.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
20.泥石流是指暴雨、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冲刷后形成的洪流。( )
21.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
22.小蝌蝌是鱼。   ( )
23.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
24.土壤里没有空气。 ( )
25.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空气是物质,所以空气也有质量。( )
26.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类动物。( )
27.人们将死了的小动物埋在树下,这样做可以确保土壤中产生更多的腐殖质,土壤越有营养,植物生长的越好。( )
28.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奔跑、飞行、游泳、跳跃。( )
29.鸭嘴兽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
30.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31.物体的质量只有通过天平才能够测量。( )
3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
33.纸里有交织着的纤维。( )
34.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
35.不同地方的土壤中的成分都相同。( )
36.鱼在水中,用鳃呼吸。( )
37.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微生物、空气等组成,能供植物生长,且生来就具有肥力。( )
38.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
39.为了方便,可以用手拿天平的砝码。( )
40.棉花、塑料、橡胶都是天然材料。( )
41.铜球不可能出现热胀冷缩的效果。( )
42.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纸一定会湿。( )
43.造纸术是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 )
44.注射器抽尽空气后堵住口,这时推动活塞时会一推到底。( )
45.壤土的渗水性最差。( )
46.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水泥路面都留有伸缩缝。( )
47.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8.造纸的关键在于晒纸。( )
49.再生纸是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来的纸张。( )
50.造纸会造成很多污染问题,所以人们必须要关闭所有的造纸厂。(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壤土性质介于沙质土与黏质土之间,是既能较好地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土壤。
2.√
【详解】空气能流动,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有一定的质量。空气虽然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是可以被称量的。
3.√
【详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再计算得出物体的体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量筒来测量物体的体积V。实验室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有两种:1、刻度尺测量,然后计算。2、量筒测量。
4.√
【详解】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砍伐森林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减少,水土流失会更加严重,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
【详解】蚯蚓对穴居生活适宜,它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蚯蚓,要求学生掌握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
【详解】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珍稀动物。
7.×
【详解】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所以水泥路面留有缝隙,不是为了节省材料。
8.√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的三态变化是水的状态的变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是质量不变。
9.√
【详解】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10.×
【详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利用土壤资源也是有限的,人们不能无限制地利用土壤资源。
11.√
【详解】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所以蚯蚓又叫天然犁。
12.×
【详解】空气也有重量,我们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空气的质量。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塑料袋分别放在天平上,一个不装空气,另一个装满空气,两个塑料袋的质量差就是空气的质量。题意错误。
13.√
【详解】冷空气下降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14.√
【详解】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5.×
【详解】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16.×
【详解】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根据温度计使用的认识,读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这样读数才准确。
17.√
【详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 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即kg。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变化而改变。
18.×
【详解】对手指感知温度实验的认识,通过实验操作可知,人们对于冷热的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原来放在热水中的左手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原来放在冷水中的右手的手指感觉温水是热的,所以用手感知温度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9.√
【详解】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也有重量,但空气的重量很轻。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20.√
【详解】泥石流是指暴雨、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冲刷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21.√
【详解】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是专门的测量工具。量杯适合于测量液体较多时的体积。
22.×
【解析】略
23.√
【详解】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进。同时,每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都凝聚着众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表述正确。
24.×
【解析】略
25.√
【详解】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质量。
26.√
【详解】动物的分类不能简单凭外部特征,还要根据它的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等。蝙蝠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27.√
【详解】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人们将死了的小动物埋在树下,这样做可以确保土壤中产生更多的腐殖质,土壤越有营养,植物生长的越好。
28.√
【详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奔跑、飞行、游泳、跳跃。
29.√
【详解】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种类极少,同属之中只有鸭嘴兽一种动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鸭嘴兽为哺乳动物,虽然母体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
30.√
【详解】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31.×
【详解】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天平、秤、电子天平等。
32.×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此,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很容易被改变。
33.√
【解析】略
34.√
【详解】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它们的身影遍布全球。
35.×
【详解】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棕土、黄土、黑土、紫色土。不同地方的土壤成分含量不同,颜色不同。
36.√
【详解】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金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用鳃呼吸,故题干说法正确。
37.×
【详解】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就在我们身边,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
38.√
【解析】略
39.×
【详解】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结构包括托盘、分度盘、游码、底座、平衡螺母、指针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千万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
40.×
【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原木材、棉花、木头、竹子、煤、石头、玉米秆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水泥砖、玻璃、瓷砖、钢材、油漆、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41.×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铜球的体积会增大,所以铜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2.×
【详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把一张纸巾放在玻璃杯的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因为空气会占据杯子的空间,把水和纸巾隔绝了,所以纸巾不会被浸湿。
43.√
【详解】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蔡伦发明。蔡伦造纸的原料是破布旧渔网麻头和树皮。
44.×
【详解】空气的性质:有压缩性、占据一定空间、有流动性等。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往下推活塞,活塞能往下推说明空气易被压缩,但是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这是因为空气能占据空间。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5.×
【详解】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不同,其中沙质土渗水性最好,壤土次之,黏质土渗水性最差。题干错误。
46.√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水泥路面都留有伸缩缝,是为了防止路面受热膨胀而受到破坏。
47.√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题干正确。
48.×
【详解】东汉时代的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了大量地应用。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题干错误。
49.√
【详解】再生纸是一种以废纸为原料,经过分选、净化、打浆、抄造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它并不影响办公、学习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健康。在全世界日益提倡环保思想的今天,使用再生纸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举措。
50.×
【详解】造纸业确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关闭所有的造纸厂不合适,纸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应该通过促进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来解决造纸业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