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
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 )、( )、胃、( )、( )和肛门。
2.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 )。
3.我们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时,可通过比较两车运动相同距离时所用的( )。
4.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将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
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我们见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
6.中国的导航系统全称是( )。
7.甲、乙两位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 ,乙同学是( )的;如果选择路旁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位同学都是( )的。
8.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9.声音可以在( )、( )和(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10.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拨动它,橡皮筋拉得紧,发出的声音( ),拉得松,发出的声音( )。
11.如图所示,在消化器官中,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将食物变成食糜的消化器官是( ),吸收营养成分的器官是( )。
12.声音可以在固体、( )和(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13.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但是不能在( )中传播。
14.小明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相对于车厢里的座椅来说,他是( )的;相对于马路一侧的树木来说,他是( )的。
15.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 )、( )、( )、小肠、大肠、和肛门。
16.如图所示,模拟帆船进港时,两位同学应先看到( ),后看见( )(前面2空均选填“船帆”或“船身”),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地球不是( )的。
17.1969年7月16日,美国( )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登月成功。
18.各种物体只要( ),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 )。
1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和( )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0.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停止声音就停止了。
21.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振动越慢,声音越( )。
22.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 )和( )。
23.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 )。
24.常见的力有推力、( )、( )等。
25.物体常见的运动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和转动。
2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7.早上物体的影子方向朝( ),到了傍晚影子方向朝( )。
28.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 )的次数。
29.呼吸时人体吸进去的是( ),被吸收的是( ),呼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30.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为( )→咽→( )→小肠→( )→肛门。
31.遮挡物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 )。
32.胃和( )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33.所有的运动,如滚动、摆动等,本质上是( )和转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
34.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 ),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 )(选填“大”或“小”);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 )(选填“高”或“低”)。
35.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在本质上分为两类,是( )和( )。
36.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 );振动( ),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37.行进中的( )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38.老师在讲台上讲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39.生活中有时需要( )摩擦力,有时需要( )摩擦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咽 食道 小肠 大肠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2. 音量 音调
【详解】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时间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我们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时,可通过比较两车运动相同距离时所用的时间。
4. 直线 曲线
【详解】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5.太阳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详解】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得成功。最常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有4个,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7. 静止 运动
【详解】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和甲同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乙同学是静止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与楼房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甲、乙两同学都是运动的。
8.球体
【详解】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9. 气体 液体 固体
【解析】略
10. 高 低
【详解】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声音强弱、高低的认识,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这是因为振动得快;拉得松,声音低,这是因为振动得慢;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1. 口腔 胃 小肠
【详解】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负责把大块食物粉碎并湿润。食道:引领食物进入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并被吸收进入血液。大肠:吸收水分并把食物残余排出。所认大肠的蠕动和吸水功能必需协调,否则:当蠕动好而吸水不好时,就会拉稀,而当吸水好而蠕动不好时就会干结。
12. 液体 气体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 液体 >气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 静止 运动
【解析】略
15. 咽 食道 胃
【详解】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将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16. 船帆 船身 平
【详解】在球面上模拟帆船进出港的情况,通过观察发现,进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然后慢慢看见船身。出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船帆慢慢消失。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地球不是平的。
17.阿波罗
【详解】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奔向月球,三天后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了月球,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
18. 振动 停止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19. 长短 方向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0. 振动 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要求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1. 高 低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点睛】本题考查音调,要求学生掌握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2. 胃 小肠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胃和小肠。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人体胃中进行蠕动,会形成食糜。肠盘曲于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连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23.强弱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4. 拉力 弹力
【详解】生活中常见的力有推力、拉力、弹力、重力、浮力、磁力等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5.平动
【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平动和转动。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26. 直线 曲线
【详解】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做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7. 西 东
【详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向东。所以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
28. 音调 振动
【详解】音叉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各种音叉可因其质量和叉臂长短、粗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9. 空气 氧气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日常呼吸时人体吸进去的是空气,被吸收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30. 口腔 胃 大肠
【详解】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食物通过口腔、咽、食管、进入胃,食物会在胃内经过研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上皮吸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10个小时。再然后进入大肠,在这里被消化的食物会被进一步吸收水分,从而形成固态的便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食物在人体内“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1.大小
【详解】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越近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影子就会变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变远时,影子变小,所以遮挡物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32.肠
【详解】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依次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33.平动
【详解】物体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运动,如滚动、摆动等,本质上是平动和转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
34. 强弱 大 高低 高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35. 平动 转动
【详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曲线运动(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直线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这些运动又在本质上分为平动(物体内任何两点连成的直线始终保持它的方向不变)和转动(围绕一根轴或一个中心作曲线运)两种。
36. 高低 越高 越慢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7.光
【详解】光在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遮挡,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和物会产生影子。
38.空气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39. 增大 减小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