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题目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等。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作者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写作背景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找一找,词中最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是哪一个?
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此句是如何抒写愁情的?好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
环境
肃杀
凄清
感情
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
这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
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一唱三叹,增强音律美
反复强调,增强感情力度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词中还借助了大量景物描写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
称为“___________”诗词中,这些附着了作者情感的
景物,我们将其称为“______”。
借景抒情
意象
找出每个意象在词中的特点,并联系学过的相关诗句,概括其象征义。
词中出现的意象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酒
思考:
1.这杯酒的味道如何?风是什么样的风?
风
淡酒
急风
借酒浇愁,不是酒淡而是愁绪太浓
2,.为何觉得酒味淡?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梧桐 雨
1.雨是什么样的雨?有何特点?
细雨
连绵不绝
2.“梧桐”象征了什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的内心,词人到底有哪些愁情伤痛?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