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3 08:25:08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1.C【解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C项符合题意。
2.A【解析】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③)和蛋白质(②),B项错误。细胞膜中的磷脂分
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C项错误。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除了磷脂
(③),可能还有胆固醇,D项错误。
3.B【解析】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粒分裂,B项符合题意。
4.B【解析】图示生理过程为翻译,①表示核糖体,④表示RNA,②代表氨基酸,由题图可知,
编码②的密码子是UCU。综上述,B项正确。
5.C【解析】根据物质进出或运输的方向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C项符合题意。
6.B【解析】雌激素的靶细胞不只有成肌细胞,B项错误。
7.C【解析】听觉等感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主要由小脑来完成,C项符合
题意。
8.C【解析】光敏色素是接受红光、远红光等光信号的受体,叶绿素是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矮
壮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有脱落酸是植物激素,C项符合题意。
9.C【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A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
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项错误。ATP/ADP的值增大时,
可引起C+内流,胰岛素释放量增多,C项正确。胰岛B细胞损伤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这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D项错误。
10.D【解析】草和树都不是某种物种的名称,A项错误。丰富度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B项错
误。性别比例不能影响死亡率,C项错误。
11.D【解析】增大酵母菌接种量,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不会改变,只是达到K值的时间会
缩短,D项错误。
12.A【解析】划分群落类型的依据是群落的外貌、物种组成等的差异,A项错误。
13.ACD【解析】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呈
递给辅助性T细胞,A项错误。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A抗体,
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A抗体,C项错误。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抗A抗体和抗B抗
体分别由两种浆细胞分泌,D项错误。
14.B【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
能逆向运输,该实验只能证明红光不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曲生长,蓝光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
曲生长,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B项符合题意。
15.ABC【解析】等渗溶液乙、丙、丁中,丁溶液的K+浓度最低,D项错误。
16.ABD【解析】在第8~10年时,入小于1,所以这段时间内鼠的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年龄
结构对应图乙中的C,C项错误。
17.(1)叶绿体(1分)③(2分)
(2)暗反应(1分)④(2分)
(3)大于(2分)升高(2分)
(4)光照强度(2分)
【解析】(1)图甲表示叶绿体,其中③表示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30B2·高二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胞吐 D.主动运输
2.某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如图所示,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B.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①②
C. 细胞膜中只有③是可以运动的 D. 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只有③
3.与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其减数分裂特有的特征不包括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着丝粒分裂
C. 细胞不均等分裂 D. 染色体数目最终会减半
4.真核细胞中的某生理过程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生理过程为转录 B. 图中①表示核糖体
C. 图中编码②的密码子是 AGA D. 图中物质④表示 tRNA
5.人体内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简易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物质进出或运输方向,甲、乙、丙、丁表示各系统,其中表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分别是
A.丙、甲 B. 丙、乙
C. 丙、丁 D. 乙、丁
6.我国科学家揭示了雌激素对绵羊成肌细胞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雌激素调控成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雌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
B. 雌激素的靶细胞均为成肌细胞
C. 由图可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D. 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7.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系统可以帮助视障者安全出行:慢节奏的“嘟嘟”声代表红灯,快节奏的“嘟嘟嘟嘟”声代表绿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属于条件反射
B. 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属于非条件反射
C. 视障者根据提示音过路口时需要言语区参与
D. 走或停时,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由大脑来完成
8.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下列物质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光敏色素 B. 叶绿素 C. 脱落酸 D.矮壮素
9.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即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增 加,这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觉醒后,人体摄食后胰岛素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A.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可通过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觉醒后人体摄食使血糖浓度上升,葡萄糖经 GLUT2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C.ATP/ADP 的值增大时,可引起 Ca +内流,胰岛素释放量增多
D. 胰岛 B 细胞损伤是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的原因
10.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个体层次上所没有的特征。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及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校园中所有的草、所有的树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
B. 生物种群一般具有种群密度、丰富度等数量特征
C.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均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
11.将初始数量为a 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计 数。结果显示,当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b 时即不再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要用到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B.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将培养液振荡均匀
C.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b/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D.若增大酵母菌接种量或增加培养液体积,则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 值将增大
12.生态学概念众多,下列生态学概念的相关叙述及比较,错误的是
A.将陆地的群落划分为荒漠、草原、森林,主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B.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C. 种群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依据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划分依据之一是它们的起始条件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段向兔注射了A 蛋白抗原和B蛋白抗原,随后测得两种抗原抗体的相对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 细胞
B.辅助性T 细胞既是激活 B 细胞的信号之一,也能分泌细胞因子
C.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均能分泌抗 A 抗体
D.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分泌抗 A抗体的浆细胞也能分泌抗 B抗体
14.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某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大麦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
B. 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C. 由实验可知,生长素的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D. 光敏色素在接受光信号后,会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15.某动物鲜活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一次动作电位(由适宜刺激引发)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 的神经元依次置于等渗溶液乙、丙、丁(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中,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 刺激而引发的一次电位变化如图乙、丙、丁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 点时膜对Na+有通透性
B. 图丙中,c 点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
C. 等渗溶液乙、丙、丁中,Na+ 浓度最高的是乙
D. 等渗溶液乙、丙、丁中,K+ 浓度最高的是丁
16.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绘制曲线图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B. 在前4年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B
C. 在第8~10年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应图乙中的 A
D. 第16年和第20年的鼠的种群数量不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图甲表示某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图乙表示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细胞器是 ,其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 (填序号)。
(2)CO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 (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填图甲中的序号)。
(3)由图乙可知,低光强下 CO 浓度为a 时,该植物的呼吸速率 (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其光合速率。CO 浓度为b 时,若由低光强换为高光强,则短时间内该植物细胞中C5的含量会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由图乙可知,限制A 点的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18.(10分)某单基因遗传病(由A/a 基因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理论上,人群中男性患该病的概率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女性患该病的概率。
(2)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8号个体与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4号个体再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是
19.(12分)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 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当小鼠被流感病毒感染时,来自骨髓的巨噬细胞增多。巨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有 ,将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吞噬消化。
(2)人类偏肺病毒(HMPV) 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其通过对自身遗传物质中的 N6-腺苷 (N6A) 进行甲基化修饰来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自身RNA 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攻 击,进而确保自身的增殖。 (填“增强”或“阻断”)N6A 甲基化修饰会引发机 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可用来预防肺部感染。HMPV 入侵机体后,参与抵御 HMPV 的有 (写出2种细胞)、巨噬细胞等。若研制出加强针 HMPV 疫苗,当再次注 射 HMPV 疫苗时,可使 大量增殖和抗体增加,从而实现有效的免疫预防作用。
(3)茯苓多糖能调控特异性免疫,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图中茯苓多糖 作用于 ,使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图中的细胞 A、B、C分别表示 、
、 。
20.(13分)某植物生长调节剂(M) 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的一种隐花色素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 突变体(无法合成 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含不同浓度M 的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种子的发芽率,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M可能是 (填一种植物激素名称)的类似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注意
( 写出2点即可)等。
(2)若在黑暗条件下,则Ⅱ组的野生型和CRY1 突变体的实验结果 (填写“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
(3)该实验的课题是 。由结果可知,CRY1 可以 (填“增强”或“减弱”)种子对M 的敏感性。
21.(13分)草原是陆地群落中的常见类型,草原群落的主要植被是草本植物,布氏田鼠对草原植被的危害较大。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该种植物的 。
(2)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的甲地草原,其演替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
;该地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结合环境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甲地草原的演替类型是 。
(3)乙地草原上,苜蓿和黄芩是多种昆虫和布氏田鼠的食物,而昆虫又是布氏田鼠的食物。 昆虫与布氏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4)采用标记重捕法对丙地草原2公顷调查区域内的布氏田鼠数量进行调查:放置100个捕 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上次标记过的个体有10只。
①该调查区域内的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只/公顷。
②若该调查区域内的布氏田鼠种群有成鼠a 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 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不考虑迁移和死亡,繁殖n 代后,产生的子代数为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