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3 09: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2.品读全诗,把握情感。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老者,他如漂泊的浮萍,自烟云中走来,从离乱里退去,他看尽了人民的疾苦和哀伤,以怒火锻造出不朽的诗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历史的洪流汹涌,他璀璨的光芒却始终不灭,他就是诗圣----杜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登高》。
二、写作背景
(PPT展示写作背景)他胸怀壮志,却又一生坎坷、终身失意,无法实现报国的理想。从48岁开始,又遭受“安史之乱”,一直到58岁去世,一直漂泊。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时写的。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此时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高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写后三年,杜甫病死在离开四川的途中。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读这首诗,自由地读,反复地读。
第一遍:一生读一生评价
第二遍:教师读一三五七句,一生读二四六八句(一生评价,教师点拨评价)
第三遍:调换顺序,一生读二四六八句,教师读一三五七句(学生评价)
第四遍:请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并思考:
2、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这首诗的感受,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词
明确:悲伤凄楚孤独
3、评价并且出示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段话,引出悲愁。
四、品读前两联,赏析意象
1、王国维他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的,请同学找出首颔两联中的景物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2、景物本身能不能表现出“悲愁”情感?(不能)
3、出示杜甫另外两首诗中的句子,赏析景物上和《登高》是否有相似之处。
(1)PPT展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2)找学生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明确:温暖和煦、喜悦高兴
(3)学生结合关键词具体赏析预设:“融”“暖”(颜色的字)“黄”“翠”“白”“青”表现出春意盎然、温馨和煦、自然和谐的景象。
(4)教师点拨:诗人给这些景物添加了一些修饰和描述的词语,景物就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就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这种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叫做意象。
4、《登高》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1)教师示范:“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在联系一下诗人当时的处境,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己就显得渺小了。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所以“天高”就被诗人赋予悲愁的情感,“天高“就是一个意象了。读的时候“高“就要重读。
(2)请同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意象来分析。然后和其他同学分享预设:
1、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急:应重读,并且短促
2、猿啸哀,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啸:应重读并且尽量延长余韵,哀:应低沉
3、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清、白:应重读
4、回鸟,到处盘旋,形单影只,从而表现出作者很孤独。回:应低沉并延长,显示出徘徊之意重点、难点:
5、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秋天,黄叶飘落,诗人已是迟暮之年,不禁感慨人生短暂。借哀景写悲愁啊。
6、滚滚: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飘零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萧萧,滚滚:重读并且尽量拉长余韵,显示出落叶飘零的样子和波澜壮阔的景象。
分析后,学生再读前两联,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五、品读后两联,感受诗人情感
1、这首诗“铺天盖地的悲愁”、“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体现了什么样的“悲愁”?
2、请学生读后两联,找出能够直接体现诗人“悲愁”的词语
明确:悲独艰难苦恨潦倒
3、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明确:重读
4、现诗人什么悲愁?
小组讨论然后分享成果预设:
万里:浊酒一杯家万里,浓重的思乡之情;
悲秋:悲凉的秋天,惨凄的时节,内心悲;
作客:是客居他乡,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常:作客是长久的,不断的。
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百年:杜甫是登台的年纪,就是老年;
多病:疾病缠身,拖着多病的身体;
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苦无依;
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而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杜甫独自一人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困顿。
诗人遭受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打击。连年的战争,国事的艰难,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教师点拨: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即使处于苦难的泥淖中,也不忘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情怀,让人动容,更令人震撼,这才是圣人的情怀。
5、请学生再读最后两联,读出诗人深重的悲愁。
六、教师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让我们用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齐读《登高》
七、拓展延伸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