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东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 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肝脏
②血液
③神经元
④蓝细菌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
⑧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
⑨一片森林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⑤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③②①④⑧⑩⑨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和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激素、维生素D、抗体都属于脂质
B.Fe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并不重要
C.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D.种子在晒干后失去的是自由水
3、人们常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有机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C.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鲜重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4、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其与不同的物质结合具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种类的糖在细胞中功能也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与蛋白质、脂质结合发生于膜外侧,均与细胞的物质运输有关
B.核糖与磷酸、含氮碱基结合,构成核糖核苷酸以及ATP的基本单位
C.葡萄糖作为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只能在线粒体中才能氧化分解
D.多糖可在动物体内分解,也可在不同细胞内合成,部分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5、如图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为某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C.若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RNA
D.若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可能是纤维素
6、生物学取得很多的成果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相关研究与科学方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完全归纳法
B.研究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同位素标记法
C.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模型建构法
7、下列为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器相关内容后进行的整理,其中正确的是( )
A.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味道更加鲜嫩,这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可利用光能制造糖类
C.根瘤菌合成蛋白质是在大豆根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
D.低等植物以及蓝细菌的分裂过程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8、下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脂质体上的抗体有利于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
B.脂质体中药物A、B是脂溶性药物,C是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
C.脂质体选择透过性低于细胞膜,原因是缺少运输功能的载体蛋白
D.脂质体到达细胞后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对细胞发挥作用
9、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显微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线粒体
⑨细胞质
⑩细胞核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 C.②⑧⑨⑩ D.④⑤⑦⑧
10、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是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多个事实中无法支持该假说的是( )
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
D.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
1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个体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同步
B.衰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体积缩小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12、建构模型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用如图的数学模型表示其含义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化情况
C.人体从幼儿至成体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13、将等量生理状态相似、长度相同的鲜萝卜条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测得萝卜条的长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三种溶液中的萝卜条细胞均已发生质壁分离
B.处理5min时处于乙溶液中的细胞因过度失水已死亡
C.实验过程中三种溶液的溶质都能被萝卜条细胞吸收
D.利用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可估测出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14、如图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对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过程,半乳糖与葡萄糖共用同一载体蛋白且半乳糖与载体蛋白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与载体蛋白的亲和力,半乳糖和葡萄糖的运输是伴随钠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而完成的,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半乳糖和葡萄糖的载体蛋白除运输钠离子外也一定能运输其他有机小分子物质
B.葡萄糖和半乳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被运送到肝脏合成糖原
D.细胞外半乳糖的含量和细胞内外Na+浓度梯度都会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15、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Mg2+和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B.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C.Mg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
D.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16、某小组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t1、t2、t3温度下,分别用淀粉酶水解淀粉,保温相同时间后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b>a>c,温度各升高相同幅度,重复上述实验,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a'>a、b'>b、c>c'。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酶的活性,因变量为温度
B.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t1~t2之间
C.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D.温度为t3时,部分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17、生物体里的化学反应能够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物体内含有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储存酶时,最好将其置于最适温度和适宜的pH环境中
B.低温能够降低酶的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都是蛋白质,重金属,紫外线等易使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18、下列关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可以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
B.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产生和分解发生在不同的场所
C.葡萄糖和丙酮酸都可以为生物体的生长提供能量
D.葡萄糖和丙酮酸都可以成为生物体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19、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里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反应),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他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以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往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一定条件下处理后会有气泡和酒味出现
C.提取液中冒出气泡且出现酒味的过程有酵母菌细胞的参与
D.向提取液同时加入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色,可证明产生了酒精
20、俗话说“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某生物兴趣小组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黑暗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C.O2浓度为3%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2倍
D.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3%的适宜坏境条件
21、研究小组从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分离出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醇酸在该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PH参与CO2固定与还原过程
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22、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温度恒定且适宜的密闭透明玻璃小室内,给予充足光照,定时测定CO2含量。一段时间后,甲、乙植物的装置内CO2含量均达到平衡且乙植物的装置内CO2含量较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甲、乙两植物呼吸速率相同且一直保持不变
B.达到平衡时,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均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达到平衡时,甲、乙两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D.若两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乙植物可能先死亡
23、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为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可在研磨绿叶前加入少量二氧化硅
C.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可以除去体积分数为95%乙醇中的水分
D.正常情况下,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色素颜色为黄绿色
24、下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不考虑变异等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说明造血干细胞仍具有分化能力
B.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
C.①过程发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D.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5、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核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核DNA含量等于正常细胞,核DNA含量是正常细胞的两倍,核DNA含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所占比例将增加
二、读图填空题
26、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能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 说明膜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膜蛋白A在执行相应功能时需要消耗能量,该细胞中产生能量的结构主要是______(填图中编号)。
(2)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图中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3)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__。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组成该微绒毛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
(4)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不仅把细胞内外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它还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功能。
27、某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像,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的分离;而该空所指结构对应图a中数字_______。
(2)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与该成熟植物细胞正常状态时相比,图b所示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填“更强”“更弱”或“相等”),液泡的颜色______(填“更深”“更浅”或“相同”);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填选项)。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E.小于或等于
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将图a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蔗糖溶液和0.5mol/LKNO3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上图曲线所示,A、B、C中,表示曲线B表示的是______溶液,该溶液中发生B曲线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8、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对沃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A表示_________ ,A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阶段。
(2)甲图的C和NADPH来源于___________反应。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短时间内甲图C的含量___________。若用14CO2提供给叶肉细胞追踪14C的转移,则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
(3)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4)沃柑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期的阴雨天气会使叶片发黄,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的色素带如图丙所示,对比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___________(填序号)色素带会变___________(填“宽”或“窄”)。
三、实验探究题
29、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是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图,图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丁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
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是因为细胞体积越大,_________________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2)请用图丁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图丁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若丙、丁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丙中的2n=______________。
(3)图乙与图丁所示细胞有丝分裂在分裂期的区别表现在____________期。
Ⅱ.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学生 操作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注:+表示进行了该项操作,-则没有进行)
(4)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使染色体着色。
(5)甲、乙、丙观察到实验结果依次是____________。(请从下列序号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6)丁同学所观察到的细胞在根尖分生区,该区域细胞特点: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
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
④蓝细菌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羊包括多种类型的羊,但又不包括所有生物,故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
⑧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属于种群层次;
⑨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A.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故A正确; B.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故B正确; C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故C正确; D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细胞干重中一般碳元素的含量最多,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A、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有些与细胞之间的识别有关,A错误;B、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组成,其基本组成单位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C错误;D、多糖可在动物体内分解(例如淀粉可以在消化道中分解成葡萄糖),也可在不同细胞内合成(例如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在肌细胞中合成肌糖原),部分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肝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D正确。
5、答案:D
解析: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可能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①为氨基酸;②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若②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若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③可能是DNA或RNA;④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若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可能是纤维素;D正确。
6、答案:C
解析:A、细胞学说的建立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研究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是流动采用了荧光标记法,B错误;C、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使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可将细胞器分开,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研究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进行研究,D错误。
7、答案:A
解析:A、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细胞中的溶酶体将细胞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味道更加鲜嫩,A正确;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利用光能制造糖类,只有叶绿体中的色素可利用光能制造糖类,B错误;C、根瘤菌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D、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
8、答案:B
解析:A、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提高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利于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利于靶向治疗,A正确;B、脂质体中药物A、B是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C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中央,与疏水的尾部结合,脂溶性药物,B错误;C、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缺少运输功能的载体蛋白,故选择透过性低于细胞膜,C正确;D、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其构成的脂质体到达细胞后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对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
9、答案:C
解析:细胞的显微结构是指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结构。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细胞壁、叶绿体是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共有的细胞器,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显微结构是②细胞膜、⑧线粒体、⑨细胞质、⑩细胞核。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表明是受精作用下可以稳定遗传双亲基因,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表明雌性生殖细胞在有性生殖中起到提供物质的作用,无法说明线粒体与好氧细菌之间的关系,A符合题意;
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B不符合题意;
C、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表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支持题干假说,C不符合题意;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呈线状染色体,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管理,支持题干假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A.人体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量与O2浓度变化无关,该图不能表示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增强,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该图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正确;C.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的速率逐渐增大,当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是0,因此该图不能表示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C错误;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逐渐增多,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逐渐增多,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减弱,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丙溶液中的萝卜条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错误;B.处理5min时甲和乙在此时有交点,甲后来质壁分离复原了,说明此时乙此时也没有死亡,错误;C.实验过程中甲溶液的溶质能被萝卜条细胞吸收,错误;D.利用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可估测出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范围,细胞液浓度在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浓度之间,正确。
14、答案:A
解析:运输半乳糖和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可运输钠离子,不能运输其他有机小分子物质;半乳糖与葡萄糖进入细胞均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钠离子浓度差形成的电化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被运送到肝脏合成糖原;葡萄糖和半乳糖运输时能量来源于钠离子浓度梯度形成的电化学势能,半乳糖与载体蛋白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可知细胞外半乳糖的含量和细胞内外Na+浓度梯度都会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15、答案:D
解析:A、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呈现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A正确;B、Mg2+参与叶绿素的形成,缺Mg2+则叶绿素不能合成,B正确;C、根细胞吸收Mg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则对Mg2+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错误。
16、答案:D
解析:本实验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酶活性,A错误。t1、t2、t3温度下,相同时间后测定生成物的量分别为a、b、c,且b>a>c,说明t2在三个温度中最接近最适温度;升高相同温度后,a'>a,b'>b,说明升高温度后酶活性上升了,t1、t2温度均低于最适温度,且t2更接近最适温度;而c>c',说明升高温度后酶活性反而降低了,则t3温度应高于最适温度,故最适温度在t2~t3之间,温度为t3时,部分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B错误,D正确。升高温度后b'>b,且由B项分析可知,当温度在t2~t3之间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
17、答案:D
解析:体外储存酶时,最好将其至于低温和适宜的pH环境中,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A错误。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升高至适宜温度依然可以催化反应,B错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在重金属、紫外线等条件下易使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C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体现了酶的高效性,D正确。
18、答案:B
解析:A、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都被氧化分解成丙酮酸,A正确;
B、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分解于细胞质基质,发生的场所相同,B错误;
C、葡萄糖和丙酮酸都可以氧化分解生成ATP,为生物体的生长提供能量,C正确;
D、葡萄糖可以合成二糖和多糖,丙酮酸作为中间产物也可以进行物质转化,如转化成丙氨酸,D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A、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分解葡萄糖的酶,但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A错误;B、往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能量,故处理后会有气泡和酒味出现,B正确;C、提取液中无活酵母菌细胞,C错误;D、向提取液同时加入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色,可证明产生了葡萄糖被分解了,但不能证明产生了酒精,D错误。
20、答案:C
解析: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故此时苹果果肉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5%~25%时,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据表可知,当O2浓度达到20%时,再增加O2浓度,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故并非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B错误;
C、 O2浓度为3%时,依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0.3molO2,产生0.3molCO2,需要葡萄糖0.05mol,剩余的CO2=0.5-0.3=0.2mol由无氧呼吸产生,依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产生0.2molCO2需要葡萄糖0.1mol,因此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2倍,C正确;
D、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坏境条件,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少,有机物的消耗最少,D错误。
故选C。
21、答案:C
解析: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错误;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即该反应体系中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而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即该反应体系中消耗的物质不仅是CO2,还应该有水,B错误;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C正确;该体系含有类囊体,类囊体膜上有光合色素,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含有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
22、答案:B
解析:A、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甲、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大小,且因为氧气含量的变化,呼吸作用的速率也是变化的,A错误;
B、达到平衡时,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表示为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消耗二氧化碳,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甲、乙装置内CO2含量均达到平衡且乙装置内CO2含量较低,乙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甲高,故乙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量大于甲植物,C错误;
D、甲、乙装置内CO2含量均达到平衡且乙装置内CO2含量较低,说明乙植物二氧化碳的补偿点低,因此若两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甲植物可能先死亡,D错误。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
24、答案:B
解析:A、图示造血干细胞经培养、诱导得到肝细胞和神经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仍具有分化能力,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分化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相同,但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C、①过程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一致,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正确;D、②过程是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25、答案:D
解析:核DNA含量等于正常细胞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或末期结束,也可能属于无分裂能力的细胞,A错误;核DNA含量是正常细胞两倍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DNA复制后的时期、前期、中期或后期,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B错误;核DNA含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之间说明DNA正在进行复制,说明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DNA复制,核DNA含量等于正常细胞的细胞,即第一种细胞所占比例将增加,D正确。
26、答案:(1)催化;6
(2)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3)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磷脂双分子层
(4)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1)图中膜蛋白D最可能是受体蛋白.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线粒体。
(2)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图中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根本原因是指导各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3)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该微绒毛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微绒毛不仅增加了膜面积,还增多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利于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4)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不仅把细胞内外分隔开,它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其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7、答案:(1)原生质层;2、4、5
(2)更强;更深;F
(3)0.5mol/LKNO3;KNO3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随着KNO3的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1)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A表示CO2,A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2)甲图的C为ATP和NADPH来源于光反应;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短时间内甲图ATP的含量增加,提高图甲环境中CO2的含量,暗反应速率加快,则光合速率加快,则乙图中光饱和点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
(3)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即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不能生长,因为b点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0,整株沃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整株植物的呼吸速率),沃柑不能生长。
(4)丙图中1是胡萝卜素、2是叶黄素、3是叶绿素a、4是叶绿素b,分析题意可知:长期阴雨天气会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则3、4色素带颜色会变浅。
28、答案:(1)暗;CO2;二
(2)光;增加;14CO2→14C3→(14CH2O)
(3)不能;b点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0,整株沃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整株植物的呼吸速率),沃柑不能生长
(4)3、4;窄
解析:(1)据图可知,甲图表示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中A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2)甲图的C(ATP)和NADPH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即光照强度增加,则光反应增强,短时间内ATP的含量增加。
(3)图中的b是光补偿点,此时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0,所以整株沃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导致植物无有机物的积累,故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不能生长。
(4)分析题意可知,长期阴雨会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故对应的色素3(叶绿素a)和4(叶绿素b)会变窄。
29、答案:(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或“细胞的相对表面积”)
(2)C→E→D→A→B→F;细胞板;6
(3)前期和末
(4)甲紫溶液(或“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5)BDA
(6)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解析:(1)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或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2)图丁中A是有丝分裂后期:B和F都是有丝分裂末期,C是有丝分裂分裂间期,D是细胞分裂中期,E是细胞分裂前期,C→E→D→A→B→F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丁中结构1称是细胞板。由图丁E可知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因此,若丙、丁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丙中的2n=6。
(3)图乙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图丁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前期和末期,高等植物细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体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为细胞膜凹陷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4)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能对染色体染色。
(5)甲未进行解离,解离的作用是用药物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故甲组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乙组细胞未漂洗,漂洗的作用使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且解离液中的盐酸能影响染色,故乙组细胞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丙组细胞未染色,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故依次是BDA。
(6)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