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监测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监测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3 09: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质量监测联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下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地球,火星( )
A.公转速度更快 B.更易遭陨石袭击 C.距离太阳更近 D.昼夜温差更小
2、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体积和密度较大 B.自转周期较长 C.表面温度太高 D.没有液态水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2点,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M1.7级太阳耀斑的全晕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并引发了持续12小时的大地磁暴,这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以来最强的大地磁暴。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依次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色球层 B.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 D.色球层辐射区
4、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还有( )
A.欧洲、北美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B.太阳辐射增强,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C.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无线电长波通讯中断
D.大气运动受干扰,太阳风增强
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地最可能为( )
A.哈尔滨 B.呼和浩特 C.拉萨 D.重庆
6、影响北京和哈密日照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植被类型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8、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具有教育意义,也有其科学性。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对于诗句中的“天”的厚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夏季大于冬季 B.西安大于昆明 C.终年不变 D.全国一样
10、诗句中的“天”以上连接的大气层( )
A.能见度高 B.大气对流很强 C.含有电离层 D.上冷下暖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8月8日13时37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地区的海岛上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60km,下图为新几内亚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核 B.地壳 C.上地幔 D.下地幔
12、当地地震易引发的海洋灾害是( )
A.海啸 B.波浪 C.风暴潮 D.潮汐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宇航局科学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对青藏高原冰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黑碳主要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对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面关于大气受热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
②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③大气辐射是地面增温的根本热源
④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对青藏高原冰川的影响及原因是( )
A.加速冰川消融,吸收a强 B.加速冰川累积,反射b强
C.加速冰川消融,吸收c强 D.加速冰川累积,反射d强
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城南,四周沙漠环抱。左图为月牙泉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夏季某日月牙泉与周边沙漠近地面气温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日气温日变化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 )
A.昼长夜短 B.湖泊较小 C.纬度较高 D.保温较强
16、该日0时甲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风转陆风提前
C.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D.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18、湖口站风速比进贤站稍大,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口站距湖岸线较近 B.湖口站纬度较高
C.湖口站海拔较高 D.湖口站地表裸露严重
2021年7月27日,受台风“烟花”外围影响,连云港市普降暴雨,市区路面多处积水,内涝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Ⅰ、Ⅱ、Ⅲ表示水循环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Ⅰ、Ⅱ B.Ⅱ、Ⅲ C.Ⅰ、Ⅲ D.Ⅰ、Ⅱ、Ⅲ
20、造成这次连云港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蒸发环节增强 B.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环节受阻
C.地面硬化导致下渗环节增强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环节减弱
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如下图)是一种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具有一定坡度、生长牧草或经选择的其他作物的土地表面,使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缓慢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净化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处理系统投配的污水经系统处理后,主要( )
A.下渗转变为地下水 B.蒸腾成为大气水
C.蒸发成为大气水 D.汇集成地表径流
22、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地面坡度系数要在2%-8%之间,原因是( )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减少土壤污染
南海沿岸上升流的发生大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属季节性上升流。南海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图为南海上升流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南海上升流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4、与周围海域相比,上升流区表层( )
①海水温度偏低
②海面高度偏高
③营养盐含量高
④海水密度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渤海海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其原因有( )
①海水较浅
②冬季风影响大
③纬度高,气温低
④入海径流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研究者预测,未来渤海海冰的流冰比例会提高,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盐度升高难结冰 C.海冰开采增多 D.沿岸洋流增强
依据河口地区海水涨潮平均流量与河流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之比,将河口附近盐淡水混合强度由弱到强分为三种类型:A型≤4、4≤B型<40、C型≥40。下图为我国部分河口盐淡水混合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盐淡水混合强度最弱的河口位于( )
A.辽河口 B.黄河口 C.长江口 D.钱塘江口
28、钱塘江口涨潮平均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河口形态,外宽内窄 B.位于沿海,风力强劲
C.天体作用,引潮力大 D.河流短小,径流量少
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有著名渔场的原因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B.洋流对乙处沿岸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C.从丁到丙的轮船可以沿洋流②①④顺流到达
D.②处洋流能加快日本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
30、图中所示海水等温线图中,能表示图中洋流④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201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城区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不断丰富绿化方式和手段,形成‘桥柱挂绿、屋顶铺绿、墙面覆绿、窗台布绿’的多样化立体绿化发展格局”。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杭州主城区西侧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夏季西部山区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杭州市立体绿化地带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白鲸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圣劳伦斯湾表层平均盐度为22‰,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条重要水道。左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右图示意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1)指出白鲸夏季沿陆地边缘南下的有利条件。
(2)比较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与同纬度大洋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推测该海域事故高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可知:火星的公转周期更长,速度更慢,A错误;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大气密度更小,更易遭陨石袭击,B正确;火星距离太阳更远,C错误;火星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昼夜温差更大,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目前火星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没有液态水,D正确;由材料可知,火星体积密度远小于地球,A错误;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B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日冕物质抛射,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出现在日冕层,B正确;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大气层没有色球层辐射区,AC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出现最强的大地磁暴,除此之外,耀斑、太阳风还引起欧洲、北美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A正确;太阳辐射增强、大气运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BD错误;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不会影响无线电长波通讯,C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读图可知甲地日照率整体低于其它地区,说明该地应多阴雨天气,结合选项可知,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不足,D正确。哈尔滨的雨季短,纬度较北京高,年日照率较北京更高,甲不是哈尔滨,A错误;呼和浩特、拉萨都位于非季风区,日照率较季风区更大,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北京和哈密纬度差异不大,因此昼夜长短差异较小,且两地海拔差异相对较小,AB错误;哈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日照率高,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于哈密,因此两地的天气状况是导致日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C正确;植被类型不会影响日照率的差异,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诗句中的“天”是指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取决于近地面温度,温度越高,对流层越厚。夏季大于冬季,A正确,C错误;一般而言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昆明纬度低于西安,对流层高度昆明高于西安,B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固体杂质和水汽,没有天气变化,所以能见度高,A正确,B错误;高层大气含有电离层,C错误;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应是上暖下冷,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9-41千米。本次地震发生在海岛上,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已经超过了当地可能的平均地壳厚度,应该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位置在上地幔(地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波地震可能引发海啸,A正确;浪、风暴潮由风力引起,BC错误;潮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受热包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由此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①错误,④正确;大气逆辐射能够将能量返还给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②正确;太阳辐射是地面增温的根本热源,③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随雪花从天而降的黑碳,到达青藏高原冰川之后,黑色会增加冰川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导致冰川升温,加速冰川消融,A正确,BD错误;黑碳可以增加吸收率,大气逆辐射传递的能量相对太阳辐射要少的多,C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该地月牙泉与沙漠气温差异是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读图可知,该日沙漠、月牙泉的温差整体较小,白天温差较大,夜晚温差较小,但沙漠气温始终高于月牙泉气温,主要原因是湖泊较小,湖水对气温的调节能力较弱,B正确;夏季昼长夜短,夜晚降温时间短,使得夜间气温沙漠依然高于湖泊,但相比于湖泊对气温的调节能力而言,昼夜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与纬度高低、保温作用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0时,沙漠气温高于月牙泉,沙漠近地面形成低压,月牙泉形成高压,风从月牙泉吹向沙漠同时向右偏转,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答案:D
解析: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的升温比湖水的升温快,形成的是湖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的是陆风,南部的进贤站陆风为南风。观察材料图,进贤站,由湖风(北风)转为陆风(南风)的时间为13:00左右,比湖口站晚;由陆风(南风)转为湖风(北风)的时间是21:00左右,比湖口站晚,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8、答案:A
解析:影响风速的最大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读图可知,湖口距离湖的距离更近,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显著,则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风速较大,A正确;纬度位置、海拔不是影响风速的主要要素,BC错误;无法判断两地地表裸露情况,D错误。所以选A。
19、答案:B
解析:水循环的类型有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台风在未登陆时参与了海上内循环,登陆后还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0、答案:B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蒸发环节增强,地表径流会减少,不易发生内涝,A错误;地面硬化导致下渗环节减少,C错误;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环节减弱,对内涝影响不大,且材料中不能看出绿地面积减少,D错误;排水设施不足导致地表径流环节受阻,使得市区路面积水,发生内涝,B正确。所以选B。
2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污水被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渗透性低的土地表面,因此,下渗比重小,A错误;水循环蒸发和蒸腾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转变成为大气水的比重也不会很大,BC错误;下渗,蒸发和蒸腾的比重不大,污水在沿坡面及薄层流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净化后,主要汇集形成径流,D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因素,地面坡度控制在很小的坡度范围之内,污水地表漫流速度变慢,植被可充分吸收或分解污染物质,促进污水净化,B正确;该系统要求土壤渗透性低,目的是减少污水下渗,A错误;要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就要加大坡度,汇流速度快,蒸发和下渗比重减小,收集的径流会更多,坡度小,相对浪费的水资源会更多,C错误;要减少污水对土壤的污染,要加大坡度,汇流速度快,下渗少,土壤污染更少,D错误。故选B。
23、答案:B
解析:上升流为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离岸而去,海底海水上泛补偿形成。据图可知,南海上升流主要位于陆地东侧,夏季西南季风为离岸风,驱动近海海水向外运移至外海,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故B正确,ACD错,故选B。
24、答案:C
解析:海水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垂直方向上,海水越深,温度越低。上升流区域,底层冷海水及营养盐上泛,海水温度降低,海水营养盐含量增加,海水密度增大,①③正确,④错误;上升流区会导致海水外流,导致海面高度比周围海域的都要低,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答案:A
解析:渤海受到的淤积量大,海水浅,容易结冰。①对。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低,沿海容易结冰。②对。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说明同其他地区比,纬度偏低。③错。渤海周边河流流量不大。④错。
26、答案:A
解析:流冰比例提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固定冰比例下降。选A。
2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给出的定义,依据图形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辽河盐淡水混合强度10.08为B型、黄河盐淡水混合强度0.42为A型、长江盐淡水混合强度9.06为B型、钱塘江盐淡水混合强度190为C型,数值越小,盐淡水混合度越弱,可知盐淡水混合强度最弱的河口位于黄河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答案:A
解析:涨潮量指的是河(江)口接纳的海水量,跟河(江)口形态、天体引力、盛行风的推波助澜及地形有关。通过观察河口形态可知,钱塘江河口呈现出喇叭形,河口形态,外宽内窄,使得潮水涌入量大,A正确;长江口、黄河口均位于沿海、受天体引力作用相差不大,但涨潮平均流量较小,说明沿海、天体引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河流短小,径流量少与涨潮平均流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甲处位于南美洲西侧,盛行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A错误。乙处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以东海域有暖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B错误。从丁到丙的轮船可以沿洋流②③④顺流到达,C错误。②处洋流位于日本附近海域,洋流可加快对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D正确。故选D。
3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洋流④位于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A、B位于北半球,C、D位于南半球;属于自北向南流的寒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1、答案:(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原因: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但白天热岛效应强度弱,城市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故吹偏东风(谷风)。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与城市风重叠,故吹偏西风(山风)。
(2)夏季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3)覆盖植被的绿地起到遮荫效果,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绿地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弱;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
解析:(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七百弄地区地表变化是流水溶蚀的结果。随着流水溶蚀的不断进行,地势变低进而地表变崎岖;岩溶平原逐渐破碎;随着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变深,后出现多个峰丛洼地,且洼地面积逐渐变大、深度不断变深。
(2)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进行分析,该地区地壳上升,地势起伏变大,落差变大,流水下切作用强烈;读图,发育早期,地表径流沿岩石裂隙汇聚,向下溶蚀、侵蚀作用加强;随着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加深,周围岩体坍塌,出现了洼地,且不断变大、加深;发育后期,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水量增大,溶蚀作用增强,地下河不断扩张,河流顶部变薄,同时洼地沉积和崩塌物逐渐堆积,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河顶部发生坍塌,从而形成深度和体积更大的洼地。
(3)由题干信息可知,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可以持续稳定的受到溶蚀,但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较厚,可能导致“深洼地”变浅。
32、答案:(1)沿陆地边缘有寒流经过,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白鲸可顺洋流南下,提高游动的速度(节省体力);圣劳伦斯河注入圣劳伦斯湾(河流入海口鱼类丰富),陆地边缘沿岸食物较充足。
(2)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的盐度更低。理由:圣劳伦斯河水量丰富而稳定,注入海湾可稀释表层海水的盐度;圣劳伦斯湾有寒流经过,(海域气温相对较低),表层海水蒸发较弱;该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外界的海水交换不畅。
(3)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之处,常年多大雾天气,海域能见度低;初冬冻结和春季解冻时,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该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
解析:(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白鲸沿陆地边缘南下需要从环境,水温,食物等角度去分析,依据材料白鲸主要集中于环北冰洋地区,代表白鲸属于冷水生物,适宜在温度较低的水域生存,在夏季北美洲纽芬兰岛附近游向南流动的沿岸寒流,为白鲸南下提供适宜的水温环境;南下的沿岸流也可以让白鲸顺流而下,节省体力;夏季沿岸地区由于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饵料丰富,在白鲸南下途中食物充足。
(2)依据材料,劳伦斯湾表层平均盐度为22‰,在右图中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海水盐度约为34‰,劳伦斯湾海水盐度小于同纬度海域。造成海水盐度小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地表径流、蒸发、海域是否封闭等方面进行分析。劳伦斯湾游劳伦斯河注入,大量河水稀释海水,降低了海水盐度;劳伦斯湾在左图中可以看到有寒流流经,寒流能够降低海水温度,减少蒸发,降低流经地区空气湿度,降低海域盐度;劳伦斯湾外侧有纽芬兰岛,海域相对比较封闭,不利于劳伦斯湾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等原因导致该海域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地区。
(3)劳伦斯湾是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可以从海水水文条件,天气状况,海底暗礁,浮冰等方面加以阐述、解释。该海域纬度较高,南下的寒流携带浮冰南下,对航行船只造成威胁;该海域寒暖流交汇,水温条件复杂,不利于航行;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容易产生大雾天气,影响航行视野,能见度较低;该海域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力强,海浪大,多阴雨天气;该处海域对暗礁、浅滩,容易使船只触礁搁浅,不利于航行安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