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人英国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B.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曰不落帝国”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不符合题意;
B.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在棉纺织领域发明了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新的棉纺织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导致输人英国的原棉大幅度增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曰不落帝国”的建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示意图,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发生的事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不符合题意;
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20年代”“蒸汽织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表明,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故 选项B符合题意;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不符合题意;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由此可见,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 )
A.自始至终贯穿了追求利润的理念
B.彻底解决了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C.是适应煤炭价格低廉的权宜之计
D.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彻底解决了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不符合题意;
C. 是适应煤炭价格低廉的权宜之计 ,不符合题意;
D. 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不符合题意;
B. 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不符合题意;
C.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可以看出,人数较少的富人占有大部分财富,而人数众多的工人收入下降,这表明工业革命让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平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19·通辽)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的缺失,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准确把握。
6.某校初三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1825年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 1825年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而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爱迪生发明的,因此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不符合史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卡尔·本茨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识记备选项内容,注意题干中的“不合理”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7.(2020·南充)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 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可以看出,技术革新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才产生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不符合题意;
D.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问题,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8.(2019·河北)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甲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乙的总体趋势呈现下滑状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因此乙必然是棉纺织厂的人数,甲是工厂数量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读图和知识迁移能力。
9.(2019·贵阳)“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思想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思想高涨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A项经济基础是题干材料描述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0.(2021·河南模拟)大学期间,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马克思了解到劳动群众的状况,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使他感到兴奋,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较少地强调政治”。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 )
A.勇于实践的探索意识 B.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C.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D.解放人类的远大抱负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据“大学期间,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马克思了解到劳动群众的状况,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使他感到兴奋,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关键信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可知,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产生怀疑,提出质疑,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马克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11.根据19世纪英国城市健康委员会的报告记载,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这几件事在许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区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最必要的预防措施看来也经常被遗忘;热病和其他传染病及致命疾病从而流行肆虐到令人十分震惊的地步……这表明( )
A.城市建设没有进行规划 B.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C.生产技术没有及时更新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A. 城市建设没有进行规划 ,不符合题意;
B.本题考查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内容体现了工人居住状况堪忧,导致各种疾病流行,可以反映出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生产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不符合题意;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19·黄冈)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 ”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极大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D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革命不属于欧洲,A选项排除。
B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2019·威海)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宪章运动的准确把握,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14.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这段材料表明第一国际( )
A.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主要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普遍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A. 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不符合题意;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C.主要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不符合题意;
D.由“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可知,材料表明第一国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工 人运动成为欧洲国家的普遍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19·攀枝花)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声中,在“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是( )
A.农民群众的党组织 B.农民阶级的政权
C.工人群众的党组织 D.无产阶级的政权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巴黎公社的性质冲突,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公社,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巴黎公社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8 世纪,5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一个骚动的蜂巢,绝大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
材料三 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的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二指出,18—19世纪英国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出一例与材料一中图2相关的发明创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认识?
【答案】(1)生产: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生活:时间观念增强,绝大多数人辛勤劳动,物质丰富起来。珍妮机。
(2)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鼓励;专利权的保护。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手工工场纺织工厂”等即可得出社会生产方面的变化,由材料二中“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强……绝大多数人都……辛勤劳动……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等即可得出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即可;
(2)由材料三中“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发明获得专利”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3)开放性设问,可以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1) 生产: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生活:时间观念增强,绝大多数人辛勤劳动,物质丰富起来。珍妮机。
(2) 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鼓励;专利权的保护。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观察图片,读材料,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回答,看出变化;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这样回答才全面完整;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不断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了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
(1)材料一中提及的英国的“变革”指什么?列举一例这次变革在交通方面的发明。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车。
(2)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变革”指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
(2)第一小问,“工业革命前的家庭式作坊”“工业革命后一家工厂的生产场景”说明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正在被机器大工厂取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动力来源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材料三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为:(1) 工业革命。蒸汽机车。
(2) 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两幅图片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回答,既要看到其积极地影响,又要注意其消极影响。
18.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材料三
材料四 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仍无法阻挡人们前往位于拉雪兹神甫公墓的巴黎公社墙表达自己的哀思,据记载,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巴黎人民被大肆屠杀和镇压,有3万多人被处死,约15万人被流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位人物被誉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他们是谁?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图三中的《资本论》是谁的著作?
(2)《共产党宣言》是在哪一年正式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四和图五具有怎样的关联?
(4)材料四中的“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何种地位?
【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2)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4)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第(1)题识读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所学回答其内容即可;
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第(3)题,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第(4)题可以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2) 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 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4)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包括人物图片和文字知识,都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回答,这是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人英国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B.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曰不落帝国”的建立
2.据统计,到19世纪20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这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由此可见,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 )
A.自始至终贯穿了追求利润的理念
B.彻底解决了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C.是适应煤炭价格低廉的权宜之计
D.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4.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5.(2019·通辽)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6.某校初三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1825年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卡尔·本茨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7.(2020·南充)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8.(2019·河北)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2019·贵阳)“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
10.(2021·河南模拟)大学期间,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马克思了解到劳动群众的状况,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使他感到兴奋,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较少地强调政治”。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 )
A.勇于实践的探索意识 B.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C.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D.解放人类的远大抱负
11.根据19世纪英国城市健康委员会的报告记载,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这几件事在许多工人居住的稠密地区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最必要的预防措施看来也经常被遗忘;热病和其他传染病及致命疾病从而流行肆虐到令人十分震惊的地步……这表明( )
A.城市建设没有进行规划 B.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C.生产技术没有及时更新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2.(2019·黄冈)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3.(2019·威海)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4.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这段材料表明第一国际( )
A.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C.主要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普遍发展
15.(2019·攀枝花)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声中,在“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巴黎公社是( )
A.农民群众的党组织 B.农民阶级的政权
C.工人群众的党组织 D.无产阶级的政权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8 世纪,5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一个骚动的蜂巢,绝大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
材料三 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的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1)据材料一、二指出,18—19世纪英国社会生产、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出一例与材料一中图2相关的发明创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不断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了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
(1)材料一中提及的英国的“变革”指什么?列举一例这次变革在交通方面的发明。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18.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材料三
材料四 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仍无法阻挡人们前往位于拉雪兹神甫公墓的巴黎公社墙表达自己的哀思,据记载,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巴黎人民被大肆屠杀和镇压,有3万多人被处死,约15万人被流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两位人物被誉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他们是谁?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三部分?图三中的《资本论》是谁的著作?
(2)《共产党宣言》是在哪一年正式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四和图五具有怎样的关联?
(4)材料四中的“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何种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不符合题意;
B.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的增加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在棉纺织领域发明了珍妮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新的棉纺织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导致输人英国的原棉大幅度增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曰不落帝国”的建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示意图,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间发生的事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不符合题意;
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20年代”“蒸汽织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表明,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故 选项B符合题意;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不符合题意;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彻底解决了人力成本高昂的问题 ,不符合题意;
C. 是适应煤炭价格低廉的权宜之计 ,不符合题意;
D. 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不符合题意;
B. 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不符合题意;
C.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可以看出,人数较少的富人占有大部分财富,而人数众多的工人收入下降,这表明工业革命让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平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的缺失,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准确把握。
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 1825年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而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爱迪生发明的,因此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不符合史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卡尔·本茨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识记备选项内容,注意题干中的“不合理”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A. 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可以看出,技术革新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才产生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不符合题意;
D.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问题,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甲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乙的总体趋势呈现下滑状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因此乙必然是棉纺织厂的人数,甲是工厂数量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读图和知识迁移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思想文化条件;社会主义思想高涨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条件。
A项经济基础是题干材料描述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0.【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 据“大学期间,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组织‘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马克思了解到劳动群众的状况,看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使他感到兴奋,但他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关键信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产生怀疑”“不满意费尔巴哈‘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可知,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产生怀疑,提出质疑,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马克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11.【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A. 城市建设没有进行规划 ,不符合题意;
B.本题考查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内容体现了工人居住状况堪忧,导致各种疾病流行,可以反映出工人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生产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不符合题意;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 ”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极大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D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革命不属于欧洲,A选项排除。
B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宪章运动的准确把握,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14.【答案】D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A. 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不符合题意;
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符合题意;
C.主要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不符合题意;
D.由“它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可知,材料表明第一国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工 人运动成为欧洲国家的普遍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巴黎公社的性质冲突,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公社,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巴黎公社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1)生产: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生活:时间观念增强,绝大多数人辛勤劳动,物质丰富起来。珍妮机。
(2)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鼓励;专利权的保护。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手工工场纺织工厂”等即可得出社会生产方面的变化,由材料二中“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强……绝大多数人都……辛勤劳动……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等即可得出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即可;
(2)由材料三中“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并鼓励发明创造”“发明获得专利”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3)开放性设问,可以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角度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1) 生产:手工工场被机器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生活:时间观念增强,绝大多数人辛勤劳动,物质丰富起来。珍妮机。
(2) 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鼓励;专利权的保护。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鼓励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观察图片,读材料,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回答,看出变化;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这样回答才全面完整;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工业革命。蒸汽机车。
(2)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变革”指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
(2)第一小问,“工业革命前的家庭式作坊”“工业革命后一家工厂的生产场景”说明英国传统的手工工场正在被机器大工厂取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动力来源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材料三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为:(1) 工业革命。蒸汽机车。
(2) 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出两幅图片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回答,既要看到其积极地影响,又要注意其消极影响。
18.【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2)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4)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第(1)题识读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的理论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所学回答其内容即可;
第(2)题结合所学可知,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第(3)题,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第(4)题可以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2) 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 图四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五事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表现和成果。
(4)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点评】(1)(2)(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包括人物图片和文字知识,都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回答,这是需要理解的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