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主要思想感情及对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主要思想感情及对点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3 10: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主要思想感情及对点训练
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四种主要途径
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四种主要途径:题材、意象、景物、典故
(一)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因此,从题材入手对思想感情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透过景物,把握思想感情
①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引雨入舟凉”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②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四)抓住典故,把握思想感情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古诗常见典故的含义
红豆——爱情或相思 梦蝶——做梦、梦幻 鹊——传信的使者 阳关——古关名,后指送别之曲 商女——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
投笔——弃文从武 桑榆——暮年 碧血——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 折腰——屈身事人 采薇——隐居避世 班马——惜别之情 折桂——科举及第 烂柯——离家年久
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古诗常抒的八类感情
①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②建功立业之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
③思乡怀人之情: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
④寄情山水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⑤感时伤逝之情: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
⑥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⑦人生梦幻之感: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⑧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等等。
常见例题精讲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①便息机②。
注 ①当年:壮年。②息机:息灭机心。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松汀驿①
张 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而没见到,落脚在湖畔的松汀驿,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青翠的山色远接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图画,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项,“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理解有误,从下文看应是清晨之景。
①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白浪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的事情,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颠沛流离,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这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道出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
D.尾联引入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项,对尾联的理解有误,尾联引入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2)①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暗寓了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热点题型特训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答案】1.第一问: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2.示例:比我更喜欢这湖光山色的,是暮云,它悠游、低回、停驻,在山的后面呆呆地依偎成了一重温柔的新山。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第一问:结合“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可知,写了幽鸟、湖水、暮云、重山等。
第二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从幽深林中无心飞去的鸟儿,不知为什么又飞了回来。但见茫茫碧绿湖水,远远地流出东关之外。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幽鸟去又还,暮云飞不动,这些景物都富有人情,从侧面烘托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闲适自得之情。
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句的意思是:也许是暮云留恋这秀丽的青山,在山边不再飞动,远远望去,好像是山外又添青山一重。夕阳落山,暮色渐重。天边的云彩好象留恋这美丽的晚景似的纹丝不动,在那远山之外似乎又增加了一层山峦一般。诗句描状暮色中的白云。暮云本无情,诗人却想象其有情,不然为何不飞动呢?正因其不动,才会有后句,使人错认是一层远山。把轻浮流动的云写得如此深沉凝重,别有一种韵味。从后句又可看出云在天边地平线上不高之处悠游、徘徊,其形状起伏不平,仪态万千,像一重新的山一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泥山①
张謇
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
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
轩②槛诗龛敞,蔬苔庙祝③耘。
便期肩一 ④,种药与锄云。
[注释]①黄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风景区五山之一。②轩:即新绿轩,当地人大多在此读书。③庙祝:寺庙里主持祭礼的人。④ (jué):一种农具。
1.颔联“寺从山侧见”中的“见”,小南同学读作“jiàn”,小通同学读作“xiàn”,你认为哪种读音更贴合诗意?请将你的理解与同学分享。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示例一:“jiàn”贴合。“见”意为看见,远望黄泥山的侧面能够看见寺庙,尽显黄泥山之悠远清静,照应首联“幽壑穷余赏”中“赏”的景象。
示例二:“xiàn”贴合。“见”意为出现,诗人游览黄泥山时,在层层幽壑中寺庙忽然出现在黄泥山山侧,尽显黄泥山之悠远清静,又平添了游览的意外之趣。 2.这首诗记述了张謇游览黄泥山的所见所感。全诗围绕“赏”字,游览了幽壑、林阴、山寺、新绿轩等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黄泥山美景的喜爱和游玩时的欣喜之情;尾联“便期肩一 ,种药与锄云”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美景的流连忘返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结合诗句内容、描写的画面及诗句情感分析。
示例一:“xiàn”贴合。“寺从山侧见”中的“见”是显现、显露的意思,“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寺不是有意之为,而是无意间进入眼帘,描绘出寺庙从层层幽壑中显现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清幽,表达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示例一:“jiàn”贴合。“见”是看见、望见的意思,与“幽壑穷余赏”中的“赏”相照应,描写出诗人远望黄泥山所见之景,“寺从山侧见”,描绘出寺庙从层层幽壑中显现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悠远清净。
2.本题考查诗句情感。
本诗描写了“幽壑”、“林阴”、“夕曛”、“寺”、“山”、“水”、“轩”、“云”等景色,借景抒情,表现出环境的清幽,表达出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以及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便期肩一 ,种药与锄云”意为:希望能够肩扛农具,到田里种药材和除草。诗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期望。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定风波·幕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词中“插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米地里还插花着种豆子。
B.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苏轼《答王巩》)
C.邳州插花做鞋技艺享誉全国,游客们对这些绣花鞋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D.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袁宏道《瓶史》)
2.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3.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失望,一种是心怀希望。请结合“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B 2.少日逢春的狂欢衬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词人带湖生活的悠闲和淡淡的落寞心情。 3.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种说法。日暮萧瑟之景,燕子归去,青春不再,更让人感到老去的凄凉,国事日衰,让他心生落寞失望之情。
示例二:我同意第二种说法。日薄西山萧瑟之景,燕子的一声呢喃,带来了春的希望,暗示词人虽免官闲居,但报国之心犹在,希望被再次重用。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实词的意思。
本词中“插花”是指“戴花”。
A项中的“插花”意思是“夹杂;交错”;
C项中的“插花”是“绣花”的意思;
D项中的“插花”指“把各种供观赏的花适当地搭配着插进花瓶、花篮里”;
故选B。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上阙以“少日”衬托“老去”。“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词人的落寞心情。
3.本题考查词人的思想情感。
此词为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所作。这时的诗人正值悲伤之际,闲居带湖的生活以及被罢官后的落寞心情让他更加觉得悲凉,以至于看到春风吹掉了花瓣,燕子飞于春风之中这样的春景,在诗人眼里也满是萧条,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被罢官的愤懑之情,然而尾句写到燕子于夕阳中遇到春天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抱有信心。“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意为“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两种说法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分析词人要表达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剌史时期。
(1)诗歌中常运用表达技巧来增强其艺术美感。“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使用了 修辞手法;以“寒灯”来 诗人的心情。
(2)无数人期待除夕团聚守岁,辞旧迎新。诗人在除夕夜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 设问 渲染
(2)①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却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②诗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漂泊之苦。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个是设问,还有一个是拟人。设问烘托了自问自答的凄清气氛,寒灯变成了唯一可亲近之物。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还独自滞迹在他乡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这首诗就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蓄着无穷的感慨和设问之情。诗人旅居异乡为“客”,内心是“凄然”的,所以“寒灯”二字,也就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据此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阅读全诗可知,“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
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 寒
陆游
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注】①重茵:多层褥垫。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1.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
2.“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重茵”“河冰合” 2.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人相随的境遇。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语和内容。
“重茵”意思是多层褥垫。可知照应了标题“夜寒”;
“河冰合”意思是河水结冰。可知照应了标题“夜寒”。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铁马何人从我行”意思是:但是没有人知道有谁会跟随诗人的行动。纵然铁马渡河的行动是这样英勇壮烈,可是在当时没有人肯于响应,结果诗人只能发出“何人从我行”的叹息,深深地流露出他的孤独和悲哀以及无人相随的境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刎,乌江亭由此闻名。
1.两首诗都写于乌江这个地方,都对 (历史人物)做了评价。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项羽 2.《题乌江亭》: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夏日绝句》: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诗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暗寓讽刺之意。再结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知,两首诗都对项羽做了评价。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再结合古诗对古诗内容加以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对此杜牧发表议论“包羞忍耻是男儿”,意思是能够面对失败并能重整旗鼓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结合“卷土重来未可知”可知此诗中作者的态度是遗憾和惋惜,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而同样是这件事,李清照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对项羽自刎之事给予了赞扬和肯定,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苏叔党①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②十首(其十)
(宋)陆游
吾幼从父师,所患经不明。
何尝效侯喜③,欲取能诗声。
亦岂刘随州④,五字矜⑤长城。
秋雨短檠⑥夜,掉头费经营。
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
此身傥⑦未死,仁义尚力行。
【注释】①苏叔党:苏东坡三子苏过,字叔党。②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③侯喜:唐代诗人,有“能诗”之声。④刘随州:唐代诗人刘长卿,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⑤矜:夸耀。⑥檠:灯架。⑦傥:倘若,假使。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的经历。
B.侯喜、刘长卿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非凡。
C.“秋雨短檠”营造了清冷、宁静的氛围。
D.“舍重”句言人生苦短,要轻松度过。
2.诗以言志。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案】1.D 2.表达了诗人立志毕生追求仁义(仁爱和正义)的决心。(意近即可,扣住“仁义”作答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D.“要轻松度过”表述有误,根据“秋雨短檠夜,掉头费经营”可知,作者觉得,现在再来像侯喜和刘随州一样钻研诗文,不免有点费时费力,人生短短几十载,这样做就相当于舍弃了重要的事情而追求次要的事情,所以是告诉我们要抓住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施行仁义;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诗歌前文写到,作者不曾效仿侯喜,有“能诗”之声,也不曾学习刘随州,能成“五言长城”;根据“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两句可知,作者觉得人生苦短,现在再来钻研诗文尤其费力,不如抓住时间做人生中的重要之事;结合末两句“此身傥未死,仁义尚力行”可知,诗人觉得,倘若自己还未身死,就尚且竭尽全力去施行仁爱正义。所以作者的人生追求即是要毕生施行追求仁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