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3 16: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嗅、奈、煞”等 6 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 13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2. 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麻雀呢?麻雀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们体型小巧,动作敏捷,常常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与一只猎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在这个过程中,老麻雀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母爱,让我们深受感动。
那么,老麻雀究竟是如何与猎狗搏斗的呢?它最终能否保护自己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一下母爱的伟大吧!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 嗅(xiù):嗅觉、嗅到
造句:他的嗅觉非常灵敏,能闻到很远的气味。
- 奈(nài):无奈、奈何
造句: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感到很无奈。
- 拯(zhěng):拯救、拯治
造句:医生的职责就是拯救病人的生命。
- 嘶(sī):嘶哑、嘶鸣
造句:他的喉咙嘶哑了,说不出话来。
- 哑(yǎ):哑巴、哑铃
造句:他是一个哑巴,但他通过手语和别人交流。
- 庞(páng):庞大、庞杂
造句:这座建筑非常庞大,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三、书写指导:
1. 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些;“臭”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犬”的撇捺要舒展。
2. 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口”要写得小些;“木”的横画稍短,竖画写在竖中线上。
3. 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大”的撇捺要舒展;“示”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画写在横中线上。
4. 巢: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巛”要写得扁些;“果”的竖画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5. 齿: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止”的第二笔横画写在横中线上,竖画写在竖中线上;“人”的撇捺要舒展。
6. 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身”的横画稍短,撇画从横画下侧起笔,穿过“区”,捺画伸展;“区”的第一笔横画写在横中线上。
7. 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扌”的竖画写在竖中线上;“大”的撇捺要舒展,“电”的竖弯钩从撇画的中点起笔,写在竖中线上。
8. 护: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户”要写得扁些;“口”要写得小些,“一”写在横中线上,“丨”写在竖中线上。
9. 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幺”的撇折的折角要写得圆润些;“力”的横折钩的横画写在横中线上,撇画从横画下侧起笔,穿过“幺”。
10. 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扌”的竖画写在竖中线上;“十”的横画稍短,竖画写在竖中线上,“甫”的撇画从“十”的横画下侧起笔,捺画伸展。
11. 庞:半包围结构,“广”的点画写在竖中线上,横画稍短,撇画舒展;“龙”的第一笔横画写在横中线上,竖弯钩从撇画的中点起笔,写在竖中线上。
12. 量:上下结构,上宽下窄。“日”要写得扁些;“里”的横画写在横中线上,“丨”写在竖中线上。
13. 愣: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忄”的竖画写在竖中线上;“方”的点画位置恰当,横画要长,撇画舒展。
四、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 年-1883 年),全名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德国进修哲学和艺术史。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作品既包括小说、诗歌,也有戏剧和散文。他的代表作品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罗亭》《前夜》《父与子》等。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对人性、社会和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屠格涅夫的文学风格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和感染力。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俄国文学的巨匠”之一。
五、作者简介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猎人在打猎后走在林荫路上的情景。猎人带着猎狗,猎狗跑在他的前面。
首先,“我打猎回来”表明猎人刚刚完成了一次打猎活动,可能带着收获或者正准备回家。
其次,“走在林荫路上”暗示了周围的环境,可能是一条两旁有树木的道路,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
最后,“猎狗跑在我的前面”则展示了猎狗的活跃和警觉。猎狗通常会在猎人身边奔跑,帮助他们寻找猎物或保护安全。在这个情景中,猎狗跑在猎人的前面,可能是因为它嗅到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这句话通过简洁的描述,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猎人与猎狗在林荫路上的情景,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猎狗的行为变化,它突然放慢了脚步,并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首先,“突然”这个词表明了猎狗的行为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它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
其次,“放慢脚步”表示猎狗变得谨慎起来,可能是为了避免惊动潜在的猎物或者危险。
接着,“悄悄地向前走”进一步强调了猎狗的谨慎和小心,它试图不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接近目标。
最后,“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句话暗示了猎狗的嗅觉非常灵敏,它可能通过嗅觉察觉到了前方有野物的存在。这也说明了猎狗作为猎人的助手,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这句话通过对猎狗行为的描写,展示了猎狗的警觉和敏锐,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紧张和期待的气氛。读者可以想象到猎狗在悄悄接近目标的情景,同时也对前面可能出现的野物产生了好奇。
【第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风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而作者在林荫路上看到了一只小麻雀。
首先,“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这句话通过描写风的强烈,营造了一种动荡和不稳定的氛围。风摇撼着白桦树,可能暗示着天气的恶劣或者环境的不安全。
接着,作者顺着林荫路望去,看到了一只小麻雀。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给人一种无助和脆弱的感觉。它“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似乎在努力保持平衡或者试图飞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成功。
然后,作者对小麻雀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指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这些特征表明它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这只小麻雀是从巢里掉下来的。这进一步强调了小麻雀的脆弱和无助,它可能还没有学会飞行或者还没有适应外界环境。
这句话通过对风、树木和小麻雀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小麻雀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一个紧张的场景,其中猎狗逐渐接近小麻雀,准备捕食它,而一只老麻雀及时出现,试图保护小麻雀。
首先,“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通过描写猎狗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它的凶猛和攻击性。猎狗嗅了嗅小麻雀,可能是在确认它的位置或者判断它是否可食用,然后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准备进行攻击。
接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老麻雀的落下形容为像一块石头一样,强调了它的速度和决心。老麻雀的突然出现,可能是为了保护小麻雀,它迅速地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试图阻止猎狗的攻击。
最后,“它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句话描写了老麻雀的反应。它挲起全身的羽毛,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大更有威慑力,同时也展示了它的愤怒和决心。它绝望地尖叫着,可能是在向猎狗发出警告或者求救,表达了它对小麻雀的关心和保护。
这段话通过对猎狗和老麻雀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危急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老麻雀的勇气和母爱。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儿,与猎狗展开一场激烈搏斗的情景。
首先,“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这句话表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保护和关爱。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小麻雀,试图保护它免受猎狗的伤害。
接着,“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这句话描写了老麻雀的紧张和恐惧。尽管它很害怕,但为了保护小麻雀,它仍然准备与猎狗进行一场搏斗。
然后,“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这句话通过老麻雀的视角,强调了猎狗的庞大和可怕。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它仍然决定与之战斗。
最后,“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表达了老麻雀内心的矛盾和决心。尽管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但为了保护小麻雀,它选择了飞下来与猎狗搏斗。这种强大的力量可能是母爱或者本能的保护欲。
总的来说,这段话通过对老麻雀的描写,展现了它的勇气和母爱,以及为了保护幼儿而不惜冒险的精神。同时,也通过对猎狗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危急的氛围。
【第6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看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场景后,所做出的反应。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作者的这一举动表明他被老麻雀的勇气和母爱所感动,不愿意再让猎狗去伤害它们。“急忙”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急迫心情,他迅速采取行动,想要终止这场可能的危险。而“带着它走开了”则表示作者决定离开这个地方,避免进一步干扰老麻雀和小麻雀。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和对小麻雀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态度。
六、总结: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屠格涅夫。文章通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美景,同时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文章以“走月亮”为线索,按照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从“月亮升起来”到“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再到“月光下的村道”“小溪边”“田埂上”,作者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如溪水、水塘、鹅卵石、小水塘、庄稼地等,让读者感受到了月夜的宁静和美好。
在描写月夜美景的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我”和阿妈之间的互动,表达了浓浓的亲情。比如,“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等语句,都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麻雀》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通过描写月夜美景和亲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