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10课,题目为《我做的乐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尝试制作小乐器,并在合适的时机分辨演奏所用的简单乐器。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操作目标:
能够找到适合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并尝试制作一做。
在合适的时机分辨演奏所用的简单乐器。
3.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演奏简易乐器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找到适合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并尝试制作一做。
教学难点:
在合适的时机分辨演奏所用的简单乐器。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美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色彩、形状等美术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在音乐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常见的乐器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乐器的具体构成和制作过程可能不太清楚。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各有差异。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活泼的乐器演奏视频,引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大家喜欢听音乐吗?你们最喜欢听哪些乐器的声音?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喜好。
2. 呈现与讲解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乐器图片,如小提琴、长笛、小号和鼓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师:这些乐器都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比如小提琴有琴弦、琴弓和琴箱等。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图片,看看你们能认出乐器的哪些部分?
学生观察图片并尝试回答问题。
3. 制作小乐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易的乐器制作示范,如纸风车、竹笛和纸盘鼓。
教师:现在,我们来制作自己的小乐器!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乐器进行制作。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比如彩纸、竹子和纸盘。请按照示范的步骤进行制作,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
学生分组或个人选择乐器进行制作,教师在旁边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分享与演奏
学生将制作完成的小乐器展示给全班,并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乐器的特点。
学生A:我制作了一个纸风车,我用五彩的彩纸剪出了风车的叶片,风一吹,它就会转动,发出美妙的声音。
学生B:我做了一支竹笛,我用细细的竹子打磨成笛子的形状,吹起来就能发出悠扬的音乐。
教师:同学们都制作得很棒!现在,我们来互相欣赏一下彼此的乐器演奏吧。请每个人依次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5. 总结与延伸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制作过程,并总结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尝试制作了自己的小乐器。通过亲身制作和演奏,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乐器的魅力和乐趣。同时,你们也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尝试制作其他简易乐器,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同学们分享。
六、板书设计:
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制作小乐器的材料
简易乐器的演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乐器,培养了他们对乐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演奏小乐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乐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并提供更多的示范和实践机会.此外,为了增加学生对乐器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