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3 10:53:33

文档简介

OL
2023一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D【解析】假如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真实存在,太阳系的直径4万光年,银河星的直径约8万光年,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
年。因此,潘多拉星球既不位于太阳系范围之内,也不会在银河系范围之内,其一定位于总星系范围。故选D。
2.A【解析】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
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与生命存在密切相关。故选A。
3.B【解析】太阳光照稳定为外部条件,①正确: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与安全的宇宙环境无关,②错误:地球与太阳
的距离适中,因此有适宜的温度,不是宇宙环境稳定的因素,③错误: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且各行其道,是宇宙
环境稳定的因素,④正确。故选B。
4.D【解析】正午12时,沙漠升温快,近地面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绿洲比热容大,升温慢,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水
平气压梯度力自绿洲指向沙漠、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从绿洲吹向沙漠的偏南风。故选D。
5.A【解析】城镇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废热,白天绿洲和沙漠温差缩小,该环流圈近地面风力减弱:夜晚绿洲和沙漠温差变
大,该环流圈近地面风力增强。故选A。
6.A【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涠洲岛西侧为岩石海岸,A正确:海滩发育空间小,B错误:无大河发育,泥沙来
源少,C错误:西南季风强烈,D错误。故选A。
7.B【解析】在不同海平面相对稳定时期.基岩海岸受海浪长期侵蚀与磨蚀作用,在岩层薄弱处形成海蚀洞穴:后经地壳抬升作
用呈层状分布在崖壁上,所以四级洞穴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B。
8.D【解析】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一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水体可以交换,湖水可以流出,盐分不
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后来地形隆起,形成倒淌河,青海湖成为内流湖,河流水只有注人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界交换,盐分积
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因此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D正确: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量有所增加,但不是成为咸水
湖的根本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原外泄河道成为汇人的支流,人湖的径流增加,B错误:湖中盐度增加是由于外泄河道被阻断,盐分
无法排出引起的.人湖盐类增多不是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D。
9.D【解析】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当地河湖沉积物而非黄河沉积物,
A错误;春季此处温度偏低,且多大风,植被偏少,景色相对较差,B错误;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背
风坡,坡度陡,C错误:河流自西向东流,带来大量泥沙,近年来沙丘面积有向东增大趋势,D正确。故选D。
10.C【解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增大,但是随着冰川储量的减少,人湖水量减少,湖泊面
积减小,所以湖泊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故选C。
11.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山前地势变缓,从山地流出的河流速度减慢,水流沿坡面呈扇状辐散,泥沙大量
沉积,形成冲积扇,C正确:冲积扇属于流水地貌,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B错误:河流汇集,携
带泥沙多,说明地表径流变大,搬运能力增强,而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D错误。故选C。
1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的河流大多数为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
大,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有利于冲积扇的发育。故选B。
13.A【解析】河西走廊地势低平,沟谷出口处与祁连山的上游河道之间海拔差异较大,有利于冲积扇的形成,①正确:祁连山沟
谷众多,可成为冰雪融水的排水通道,而沟谷的出口处易形成冲积扇,沟谷众多有利于冲积扇连片分布,②正确:山区坡度和缓不利于
流水搬运泥沙,故不利于形成冲积扇.而且祁连山坡度较大,③错误:河西走廊的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小,且存在断流
现象,④错误。故选A。
14.A【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自东向西伸进我国西北干旱区,说明该山脉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干
旱区的过渡地带:结合材料“以它造就的冰川、河流与绿洲为桥梁,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穿过了茫茫的沙漠与中亚和欧洲连在了一起”,
可知该桥梁指的是河西走廊,该山脉是祁连山。祁连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A正确:冬
季风来自高纬内陆,水汽含量少,B错误:祁连山距离北大西洋远,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错误:祁连山位于中纬度,不受极地东风影
响,D错误。故选A。
15,C【解析】读表可知,山麓带海拔1700-2100米,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土壤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疏,A错误:中低山以山地
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B错误:高山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寒漠土为主,植被低矮,C正确:中高山为灌丛
草甸土,比较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植被茂密,D错误。故选C。
16.【答案】(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外流区的分界线。(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阻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冬季气温有所升高,东坡河流结冰期缩短:贺兰山脉隆起后,东坡地势起伏增大,河流流
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年) 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 突。据此完成1~3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 总星系 B. 可见宇宙 C.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①太阳较稳定 ②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④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 的山麓地带。下图为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及该地局部景观图,读图 回答4~5题。
4.正午12时该地风向可能是
A. 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5.塔里木盆地绿洲中城镇增多,其对该地近地面风力的影响是
A. 白天减弱 B. 夜晚减弱
C. 白天增强 D. 夜晚增强
涸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海岛,曾为火山口的南湾沿岸及西岸 少有宽广沙质海滩,多发育陡峭虚壁,且崖壁不同高度残存大小不等的洞穴。下图为涸洲岛地 理位置、南湾崖壁四级洞穴分布。读图回答6~7题。
6.与东侧相比,润洲岛西侧
A.多岩石海岸 B. 海滩发育空间大
C.泥沙来源多 D. 西南季风较弱
7.图示四级洞穴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形成初期是 一个大淡水湖泊,那时气候温和多雨。至13 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使青 海湖从外流湖变成闭塞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 境,读图回答8~10题。
8.青海湖由淡水湖泊转变为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湖水蒸发加剧 B. 入湖径流减少
C.人湖盐类物质减少 D. 外泄河道被阻断
9.青海湖东岸沙丘
A. 沙源来自黄河沉积物 B.春季景色最美
C. 东坡缓西坡陡 D. 面积有增大趋势
10.依据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青海湖湖水面积的变化是.
A. 持续增大 B.持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 千米,海拔4000~ 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千米。祁连山脉北部山麓分布着连绵的冲积腐。 下图示意祁连山脉及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11~13 题。
11.祁连山脉冲积扇分布于山前地带,其主要原因是山前
A.风化强烈,风化物厚度大 B. 植物茂密,地下水埋藏浅
C. 地势变缓,河流流速慢 D.河流汇集,携带泥沙多
12.河西走廊冲积扇发育的季节主要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 季 D. 冬季
13.祁连山河西走廊一侧冲积扇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西走廊地势低平 ②祁连山沟谷众多
③祁连山坡度和缓 ④河流流量大且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国家地理》中对我国某山有这样的描述:“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由多 条西北 -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它是自东向西伸进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 以它造就的冰川、河流与绿洲为桥梁,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穿过了茫茫的沙漠与中亚和欧洲连在 了一起。”下表为该山北坡土壤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4~15题。
海拔(m) 土壤类型 表层有机质(g/kg)
1700-2100(山麓带) 山地灰钙土 16.29
2100-2500(中低山) 山地栗钙土 75.93
2500-3300(中高山) 森林灰褐土 116.66
3300-3800(中高山) 灌丛草甸土 172.77
≥3800(高山带) 寒漠土 63.44
14.该山成为我国西北“湿岛”最主要得益于
A.夏季风 B. 冬季风
C.盛行西风 D. 极地东风
15.关于此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带炎热干燥,覆盖荒漠
B. 中低山降水多,植被葱郁
C. 高山带寒冷干燥,植被低矮
D.中高山半干旱,植被稀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白垩纪以来,贺兰山脉断裂隆起,宁夏平原多次断裂下陷成盆地,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宁夏平原形成了数千米的巨厚沉积层。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 面图。
(1)简述贺兰山脉的自然地理意义。(4分)
(2)简析贺兰山脉隆起对其东坡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白垩纪以来宁夏平原巨厚沉积层的形成过程。(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植被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是指植被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子,可以较好地反 映区域植被覆盖状况,与植被覆盖密度呈正相关。下图示意2000—2020年呼伦贝尔地区不 同土地类型下NDVI的变化趋势。
(1)说明呼伦贝尔地区森林类型下植被 NDVI高的原因。(6分)
(2)指出2000-2020年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土地类型下 NDVI的变化。(4分)
(3)分析呼伦贝尔地区耕地与草原NDVI差距不明显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 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 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 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 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
东南
) (
39°50'
)西北
钙质胶结层
钙华
2025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4分)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4分)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 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草原土壤形成示意图。
(1)指出我国草原土壤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5分)
(2)分析草原土壤的形成过程。(6分)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4分)
同课章节目录